探访羌族文化之羌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四川省,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数千年来,羌族人民一直在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羌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携手,为中华的缔造、文化的多元、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羌戏作为羌族的代表戏曲,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良和发展。如今,羌族人民依旧努力地为各族人民传达它特有的韵味。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笔者参与的“四川羌族文化之羌戏的探究”实地考察活动也告一段落。在前往四川之前,为深入了解羌族以及作为其文化经典的羌戏,笔者和其他小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羌族和羌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当笔者和其他组员到达目的地,零距离接触羌族文化之后,才发现之前对它的认知不过是羌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的冰山一角,以下便是此次羌族文化之旅。
  一、探访羌族博物馆
  在七月到达四川后,为了加深对当下羌戏发展现状与少数民族传统戏曲历史文化的了解,笔者和其他组员着重参观了羌族文化博物馆。羌族博物馆除了有传统文物、民俗实物的展示外,馆内还有一个特点:以声、光、电等科学技术手段来复原羌族人民生产劳作的历史过程和自然景观,用动态的展览方式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体验羌族特有的一些文化习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完美地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渗透、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绎相互补充、馆内馆外相互映衬,建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科技发达和民族团结奋进等多元素融合的良好示范点,工作人员引人入胜的讲解、品种繁多的古羌族民俗实物与生动的音视频展示令人流连忘返。
  印象最深刻的就属三楼的羌汉语结合展示区,虽然羌族在历史上没有特有的文字,但羌语、羌戏、羌舞一直融合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流传至今。三楼文化展区中就有一个羌语和汉字相结合的展示区域,是由地面和天花板上的一块块方砖所构成的。每一块地砖都对应着天花板上的方片,方格上写着“月亮”“妈妈”“太阳”“吉祥如意”等不同的汉语词组。当参观者想要知道“吉祥如意”这个汉语词汇在羌语中是如何发音时,只需将脚踩踏上对应着“吉祥如意”的地砖上,耳边就会听到“纳吉纳鲁”的语音,十分有趣。羌族音乐戏曲专区,除了汉字与图画的展示,博物馆还特地研究出了专门的“羌歌KTV”,博物馆正式开放后,参观者将会看到数个iPad播放器,以便参观者尽情享受各种羌歌,颇具穿透力的羌歌在房间里回荡,余音绕梁。馆内还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广场,供参观者在解说员的解说和介绍下共舞羌族萨朗,更好的地感受现场的氛围。
  结束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羌族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傍晚时分,小组全体成员有幸应邀前往观赏羌戏。身着盛装的羌族人,敲打着羊皮鼓,跳着羌舞,以原生态的歌舞形式,全景展演了当地羌族农作、生活、祭祀等大规模场景,共同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吉祥丰收、幸福安康。最后,压轴的羌族花灯戏更是精彩连连,诉说着羌族群众过上新生活的喜悦和对重建新生活的感恩之情,进一步展示了羌族别具魅力的原生态羌文化和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整场节目编排精妙、高潮不断,在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中,笔者和其他组员尽情地享受了一场古羌文化盛宴。
  羌族文化探访之旅已告一段落,从羌族文化博物馆到亲临现场体验羌戏,从羌舞到羌族花灯戏,一路上的收获让全体组员受益匪浅,也有所深思。
  二、羌戏的发展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羌族人民一直在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羌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携手,为中华的缔造、文化的多元、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根据资料,笔者了解到现在的羌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四川茂县、汶川、松潘、理县、黑水、北川等地,是古代羌人自黄河上游,即祖国西北部地区,南迁于此的遗裔。他们居住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促使其创作出各种史诗,如创世纪实史诗《木吉珠与斗安珠》《木比塔造天地》和《木比塔造人》;英雄史诗《大禹治水》《羌戈大战》等;各种形式的释比祭祀傩舞,如《席步就》(喪宴舞)《石奎余奎》(赞美颂扬舞)《莫思纳莎》(羊皮鼓舞)等。除此之外,羌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戏曲文化,而且羌戏的历史源远流长,被不少人所熟知。不过,在这些文化硕果的背后,其蕴藏的悠扬韵味和灵魂精髓才更让人心驰神往。
  (一)羌戏的分类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当徘徊在羌族文化浓厚的古镇中时,看到的许多身穿民族传统服饰的羌族同胞,其给人的美感足以与温婉细腻的江南水乡女子相媲美。后来,笔者还找到了一位正哼着羌戏的老艺术家。看着有人走向她,这位老艺术家温和大方地向笔者打招呼,她的眼神与姿态如习习春风般,让人想去亲近、交谈,这大概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给传达者最具独特的艺术气质。笔者向老奶奶询问了一些关于羌族戏曲方面的问题,她温柔地解释道:“从时间长短来说,羌戏分释比戏和羌族花灯戏。羌族花灯戏是人们通过对释比戏的改造和补充得来的。”
  (二)羌戏在民间的演变
  据传明朝初年,汶、理、茂、北川等县就有了搭彩楼(俗称搭戏台)、扎花灯、演坛戏的习俗。这些地区每年正月十五,各乡县都要集中有名的释比到县衙门外唱坛戏,释比坛戏结束后,由于家家户户火树银花,且有彩坛彩阁,赏灯之人车水马龙,长时间不愿归家安歇,于是那些年纪比较小的释比趁假日空闲之时,利用自家的工具,或手拿五颜六色的花灯灯翩翩起舞,或即兴,或模仿创造一些小品、杂技,这种表演方式慢慢被人民所接纳,从而成为一项不成文的而约定俗成的习俗。原先灯戏开始前,除了要表演传统的庆坛戏外,正规戏曲表演只有舞龙灯、舞狮队,中间有些杂耍表演。而伴随花灯戏的一直进化,演艺情景的二人戏(有点类似于东北的二人转)相继出现,男女各一人或男扮女装,内行语称一丑一旦(民间称之为花鼻子、么妹子),男艺人手持花扇,女艺人手持花帕,都迈万字步,或前或后,或交叉扭腰来回走步,一前一后,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歌词多为男女传达爱意、祝福许愿之类,因为这种表演形式简短、活跃,民间将它称作“跳花灯”。
  随着观众观赏水平的逐渐提升,释比在原来的跳花灯的基础上,开始介绍表演历史人物的故事,参与表演的人也不仅仅限于两人,而是逐渐增加为三五人或七八人不等,还添加了敲锣打鼓班,节目阵容也越来越庞大壮观。羌族的花灯戏,经过智慧的民间艺术家的继承和改良,走过了好几百年的历史长流,当下已拥有了丰富的剧目菜单,比如被人所熟知的《夫妻观灯》《元宵观灯》《鸿雁传书》《上山打柴》《彩莲船》《蓝桥汲水》《孟姜女哭长城》《丁男子招亲》《薛仁贵征东》等。可是现在,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人们愈来愈淡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羌戏无人继承已成了目前最大的问题。
  三、探访羌文化所得启示
  在返程的路上,笔者和其他组员一直在回味老奶奶的介绍和聆听到的曲目,亲身经历后无不被其悠扬的特色唱腔和得心应手的表演技艺而深深折服。她们演出时专注而又沉醉的神情,彰显着对羌族与羌戏无比深沉的爱,仿佛歌唱着自己敬爱的亲人。这种纯粹真挚的民族精神值得新时代青年学习和传承!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3990001Y)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针对一般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难于得到系统预测输出值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型的粗糙集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阐述了其设计原理;对串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神经网络PID建模方法相比,该控制器抗干扰和鲁棒性强。
构建和谐企业,应努力形成一种以法治企的管理模式,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经营行为,充满活力、有序竞争的激励机制,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为
翻译的风格一直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在刘宓庆风格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分别从形式标记符号体系的词语标记、句法标记、修辞标记等形式标记,以及非形式符号体系的表现法等方面,对
基于多元化经营、资本套利等多种因素考量,近年来中国企业及居民个人发生的境外投资行为日益增多.部分中资控股的境外企业利用各国税收负担的差异以图达到节税的目的,而连续
期刊
“黑白合同”常见于建设工程、二手房买卖、民间借贷等领域,但是由于建设工程领域的“黑白合同”问题突出且矛盾集中、案件数量多,同时兼具公权管制与私权利的特殊性,“黑白
期刊
一、合同法定解除权基本理论rn1、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法律规定rn合同法定解除权是指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解除权,即法律直接规定在一定情况下赋予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
期刊
第一章rn1成份rn其实,一个人从降生伊始到长大成人,就一直在探寻自己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原因,直到入土为安那天止.rn比如说卫东吧,他现在就站在家门口那棵核桃树下,一边看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金融资产清收难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一大重要隐患.金融债权的回收率,直接关系到金融的稳定.在各地法院破产案件大规模爆发的当下,金融债权在破产案件中的清收问题不容忽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