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移动搜索行业从2004年盘旋起步,到2006年风生水起,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进入了相对理性的成长期。艾瑞咨询最新研究数据发现,2011年全球移动搜索用户数将达到9.0亿,而全球移动搜索市场规模也将达到23.6亿美元。
然而,在百度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的眼里,这些看似诱人的数据并不代表着移动搜索市场已成熟,虽然百度近两年的搜索量都以200%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但在中国,移动搜索与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情况一样,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只是移植了PC搜索的外表和功用,并没有将“移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仿佛是PC衍生下的移动版本,离那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移动搜索引擎时代,“可能还要等待3-5年的时间”。Google表示,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2.3倍,在过去的2年里,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5倍。但在Google的大型广告主中,仍有79%的客户没有针对移动网络为他们的网站做优化。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这就好比是用彩色电视在看黑白的影片。
当然,解读这些数据的深层含义,这块令人垂涎的市场蛋糕大得让人无法想像,而这也是解释当下我们所看到移动搜索引擎市场呈现“一派迷人景象”的真正原因。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巨头、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的手机搜索企业,都在近年里加大了对国内无线搜索市场的开拓,搜索引擎的战火早已从有线互联网烧到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搜索在中国
早在2007年1月,Google就宣布与中国移动结盟,联手推出移动搜索服务,随后,中文搜索“霸主”百度加快了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步伐,并纷纷与诺基亚、三星、联想、联发科等知名手机和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在手机内植入百度搜索的业务,来与Google争夺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的份额。此外,雅虎、新浪的iASK和搜狐的搜狗也纷纷布局移动搜索,腾讯SOSO于去年底发布了自有的搜索产品,并且已经开发出Android和Symbian两个版本的移动搜索产品;2010年,搜狗与阿里巴巴牵手,主攻电子商务搜索;中国移动与新华社合建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可谓优势互补。2011年3月,专注于搜索、广告、媒体和移动领域的Yahoo!研究院也在北京成立。
传统网络巨头布局移动搜索没能阻挡进入这一市场的淘金客,2004年,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无线搜索业务网站——易查成立,2005年,宜搜科技成立。2009年7月,继谷歌中国对外发布其在手机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战略目标——“让手机超越PC”之后,3G门户也推出搜索产品——YY搜索。2010年,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更是宣布与手机搜索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易查搜索和宜搜搜索的生活服务内容提供商机。
PC搜索VS移动搜索
国内移动搜索市场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从手机互联网上转型过来的企业和从传统互联网市场移植过来的巨头。3G门户首席运营官张曼晕向《广告主》介绍,前者的代表有YY搜索、易查、宜搜,它们诞生于手机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主要提供本地信息的搜索,但是因为资源有限,与后者又存在着内容、网页合作关系;后者的典型则是谷歌、百度、腾讯SOSO、网易有道等,主要提供网页搜索服务,但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产品的延伸层面。
“然而,移动搜索绝不是PC搜索的翻版,甚至全然不同。Pc互联网本身是扁平的,而移动互联网则反之,看起来同是搜索,落实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体系和用户习惯。”岳国峰向《广告主》介绍,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第一,从用户的需求上说,传统互联网的用户已习惯了搜索时产生大量的信息,搜索结果多多益善,然而在移动搜索中,用户更希望检索到的信息更为精准、更有价值,而且多是依据情境需要而展开的随意性的搜索;第二,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说,移动搜索应该更为注重呈现结果,搜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搜索行为和背景因素分析,从而赋予用户个性化的搜索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信息量的多少,表现形态的丰富来决定搜索体验及质量的高低。
在这个基础上,移动搜索的营销价值也就有了新的表征。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搜索能更为清晰地描绘用户画像,而依据他们所使用的手机品牌、长期的搜索行为也可以大致得出其消费能力和身份等;其次,移动搜索能更为精准识别用户的即时性需求,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搜索的时间等情境来分析其真正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问题依旧
阻碍移动搜索发展的屏障依旧存在,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制约多,资费高昂。岳国峰告诉《广告主》记者,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网民通过DSL或者光缆上网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运营商的存在,但手机上网产生的增值服务费、通道费、流量费等却时刻提醒着电信运营商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尝试移动搜索。
二是搜索内容不够精准。与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搜索讲求的是精准、个性、简明扼要。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里,分析提取用户最希望看到的、实时实用的信息,成为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的一大挑战。“百度提出的‘框计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把搜索‘从线索变为结果’的过程。”这意味着,当下,搜索引擎的功用不再只是“制造需求”,引导用户浏览,而是快速“满足需求”。
三是盈利模式的模糊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大难题,目前发展较好的游戏、广告、电子商务,但也只是复制了传统互联网的经验,”岳同锋表示,以搜索广告为代表的精准广告将会是移动互联网取得营销价值的一个可突破方向,但移动广告市场普及仍需一两年时间。
移动搜索商业模式创新点
尽管移动搜索可以延续Web网络搜索的盈利模式,即竞价排名和广告,但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第二代搜索的模式,就有可能导致市场恶性竞争。这已是许多手机搜索企业的共识,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
在谈及手机搜索的新型商业模式时,谷歌开发技术推广部中国市场主管经理栾跃概括出了五大方向:一是基于用户实际地理位置提供个性化服务。作为与移动业务相结合的最好的突破口,通过手机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并向潜在目标客户的手机即时发送广告或是实惠的打折信息,是未来移动搜索一个主流的应用;二是透明价格比较模式;三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实时的折价券;四是给用户创造及时的当下满意心理;五是个性化的移动广告。
在Google全球回复给《广告主》的采访函中,我们依稀可以觉察到,一些成型的移动搜索广告形式正在产生,“当人们尝试在手机上进行搜索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拔打某个商铺的电话而不是浏览它的网站,Google提供点击拔叫(click-to-call)广告让用户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同时,Google还开通了语音搜索功能,让用户无需输入便可便捷获取所需结果。”
然而,在百度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的眼里,这些看似诱人的数据并不代表着移动搜索市场已成熟,虽然百度近两年的搜索量都以200%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但在中国,移动搜索与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情况一样,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只是移植了PC搜索的外表和功用,并没有将“移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仿佛是PC衍生下的移动版本,离那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移动搜索引擎时代,“可能还要等待3-5年的时间”。Google表示,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2.3倍,在过去的2年里,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5倍。但在Google的大型广告主中,仍有79%的客户没有针对移动网络为他们的网站做优化。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这就好比是用彩色电视在看黑白的影片。
当然,解读这些数据的深层含义,这块令人垂涎的市场蛋糕大得让人无法想像,而这也是解释当下我们所看到移动搜索引擎市场呈现“一派迷人景象”的真正原因。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巨头、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的手机搜索企业,都在近年里加大了对国内无线搜索市场的开拓,搜索引擎的战火早已从有线互联网烧到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搜索在中国
早在2007年1月,Google就宣布与中国移动结盟,联手推出移动搜索服务,随后,中文搜索“霸主”百度加快了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步伐,并纷纷与诺基亚、三星、联想、联发科等知名手机和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在手机内植入百度搜索的业务,来与Google争夺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的份额。此外,雅虎、新浪的iASK和搜狐的搜狗也纷纷布局移动搜索,腾讯SOSO于去年底发布了自有的搜索产品,并且已经开发出Android和Symbian两个版本的移动搜索产品;2010年,搜狗与阿里巴巴牵手,主攻电子商务搜索;中国移动与新华社合建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可谓优势互补。2011年3月,专注于搜索、广告、媒体和移动领域的Yahoo!研究院也在北京成立。
传统网络巨头布局移动搜索没能阻挡进入这一市场的淘金客,2004年,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无线搜索业务网站——易查成立,2005年,宜搜科技成立。2009年7月,继谷歌中国对外发布其在手机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战略目标——“让手机超越PC”之后,3G门户也推出搜索产品——YY搜索。2010年,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更是宣布与手机搜索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易查搜索和宜搜搜索的生活服务内容提供商机。
PC搜索VS移动搜索
国内移动搜索市场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从手机互联网上转型过来的企业和从传统互联网市场移植过来的巨头。3G门户首席运营官张曼晕向《广告主》介绍,前者的代表有YY搜索、易查、宜搜,它们诞生于手机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主要提供本地信息的搜索,但是因为资源有限,与后者又存在着内容、网页合作关系;后者的典型则是谷歌、百度、腾讯SOSO、网易有道等,主要提供网页搜索服务,但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产品的延伸层面。
“然而,移动搜索绝不是PC搜索的翻版,甚至全然不同。Pc互联网本身是扁平的,而移动互联网则反之,看起来同是搜索,落实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体系和用户习惯。”岳国峰向《广告主》介绍,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第一,从用户的需求上说,传统互联网的用户已习惯了搜索时产生大量的信息,搜索结果多多益善,然而在移动搜索中,用户更希望检索到的信息更为精准、更有价值,而且多是依据情境需要而展开的随意性的搜索;第二,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说,移动搜索应该更为注重呈现结果,搜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搜索行为和背景因素分析,从而赋予用户个性化的搜索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信息量的多少,表现形态的丰富来决定搜索体验及质量的高低。
在这个基础上,移动搜索的营销价值也就有了新的表征。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搜索能更为清晰地描绘用户画像,而依据他们所使用的手机品牌、长期的搜索行为也可以大致得出其消费能力和身份等;其次,移动搜索能更为精准识别用户的即时性需求,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搜索的时间等情境来分析其真正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问题依旧
阻碍移动搜索发展的屏障依旧存在,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制约多,资费高昂。岳国峰告诉《广告主》记者,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网民通过DSL或者光缆上网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运营商的存在,但手机上网产生的增值服务费、通道费、流量费等却时刻提醒着电信运营商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尝试移动搜索。
二是搜索内容不够精准。与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搜索讲求的是精准、个性、简明扼要。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里,分析提取用户最希望看到的、实时实用的信息,成为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的一大挑战。“百度提出的‘框计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把搜索‘从线索变为结果’的过程。”这意味着,当下,搜索引擎的功用不再只是“制造需求”,引导用户浏览,而是快速“满足需求”。
三是盈利模式的模糊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大难题,目前发展较好的游戏、广告、电子商务,但也只是复制了传统互联网的经验,”岳同锋表示,以搜索广告为代表的精准广告将会是移动互联网取得营销价值的一个可突破方向,但移动广告市场普及仍需一两年时间。
移动搜索商业模式创新点
尽管移动搜索可以延续Web网络搜索的盈利模式,即竞价排名和广告,但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第二代搜索的模式,就有可能导致市场恶性竞争。这已是许多手机搜索企业的共识,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
在谈及手机搜索的新型商业模式时,谷歌开发技术推广部中国市场主管经理栾跃概括出了五大方向:一是基于用户实际地理位置提供个性化服务。作为与移动业务相结合的最好的突破口,通过手机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并向潜在目标客户的手机即时发送广告或是实惠的打折信息,是未来移动搜索一个主流的应用;二是透明价格比较模式;三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实时的折价券;四是给用户创造及时的当下满意心理;五是个性化的移动广告。
在Google全球回复给《广告主》的采访函中,我们依稀可以觉察到,一些成型的移动搜索广告形式正在产生,“当人们尝试在手机上进行搜索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拔打某个商铺的电话而不是浏览它的网站,Google提供点击拔叫(click-to-call)广告让用户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同时,Google还开通了语音搜索功能,让用户无需输入便可便捷获取所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