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意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导入妙趣横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二、讲授生动形象
  
  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赅,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会。
  
  三、结尾引人深思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高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可以号召式、诗词抒情式、含蓄式、引经据典式、谈话式结束,如哲学部分用图式说明法结束比较好,这主要是针对单元复习时使用;唯物论可以以物质和意识四个字为中心构建图式和辐射知识点;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为中心;实践论以实践——认识为中心,这样以图式中心来结束,从理论上可以对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思想教育来说,唯物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践论用树立实践的第一观点。从其方法论意义看,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目的,做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这样的结束,既可以使主客体融知、行、意为一体,又可以达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
  总之,以上三方面——凤头、猎肚、豹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能较好的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那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内涵有三方面:(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面向每一位学生;(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六年多的教师生涯中我也在不断地探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艺术,希望自己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我向我的同事请教方法时,有的老师告诉我,要多鼓励学生,要让他
摘 要:面对高中地理学习新课标,直面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较弱的处境,必须从改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习惯入手,才能对症下药,从学生课前、课时、课后、复习和考试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来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 培养学习习惯     面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不高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实 现之间的明显矛盾,学生很有必要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而学习地理能力的
摘 要:责任感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学校教育的失衡,社会风气的功利性影响,当今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弱化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关键词:责任感 缺失 客观原因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童为本,关注童情,实现“童本”课堂,已成为教师追求的最理想的教学境界。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情感世界,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流动着生命的思维火花,在情感交流、心灵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升华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童本”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就会高潮迭起,精彩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教育领域里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它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生成,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以及逐步实施的课改过程中,有关有效教学的观点不断被提及。  其实,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两个词,分别是教与学,教者老师,在传统意义上来说,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居于下位。现如今,有效教学被重新认识,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就要引领他们自己去
我所教的是高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高中学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以致于他们在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不理智,甚至是幼稚地处理事情,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人格化的成长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高中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使他们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富于进取,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承载起教改之重任,将美感教学渗透语文课堂,还语文课堂教学美丽多姿之面目。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反观教育现状,美育是触目的薄弱环节,亟待唤起重视,加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十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儿童的思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但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情境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
两千五百多年前,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们今天在教学中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
摘 要:历史教学不只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热情以及持久动力的过程,本文试图从高一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历史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高一学生 历史厌学心理 原因 对策    人们常说“历史是知识的海洋”,“读史可以明智”。但当前高一学生不少对历史课没兴趣,久而久之成为该学科的差生,大大影响了这部分同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影响学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