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营造理性生命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性在愈益凸显,更多地在关注生命,议论生命。试看下面一些学生发言,在阅读课堂上是不是很常见——
  “我希望,公园里的青青芳草不再在人们的脚下呻吟……”
  “我希望,树林中美丽的小鸟不再遭遇人类冒烟的枪口……”
  “我希望,酒楼门前不再有被铁笼囚困的乳鸽……”
  “我希望,菜场内不再有鹌鹑被按在血淋淋的案板上……”
  “我希望,人们腹中不再有香喷喷的动物肉……”
  倘若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不是在教导学生说谎言,那么学生的发言应该是其真情流露。诚如是,人类复将如何存活?一个学生就曾经问过我:珍爱生命不能只是不再食用动物肉,顶真起来说,即使是谷物,也是有生命的种子啊。
  这实在不是在钻牛角尖。为语文着想,我们有必要思考:阅读教学,该如何注解生命如何营造理性课堂?
  
  一
  
  当我们粗浅化地注解“生命”这一重大话题的时候,阅读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头脑中就会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关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命,这是狭隘的;关爱、保护自然界中一切生命,那才是伟大而崇高的。于是,人类“善良”的愿望在阅读教学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斑羚飞渡的悲影,藏羚羊跪拜的泪水,足以让人类利欲熏心无情猎杀动物的行径无地自容,只能汗颜自悔;在学生的口中、笔下,那些蛇狼虎狐都是人类“温情脉脉”的朋友,全然不管它们是不是也“买人类的账”,把人类也当成朋友。
  唯有“一刀切”的关爱与保护才是关爱生命的最佳课堂吗?
  “泛爱化”的阅读教学课堂首先将人类自身(特别是阅读主体——学生自身)逐出了关爱的范围。其实,人类离开了对自身的关爱和保护,那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关爱、保护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必羞羞答答,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自身的生命是不容忽略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自身生命而心存感激、珍爱有加,这是“生命课堂”最直接最简单的注解。
  ——感激生命来之不易,从而备加珍惜自身的生命;
  ——感激赐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双亲,从而让自身的生命活出精彩,以带给父母双亲培育生命的欣慰;
  ——感激我们生命存在的每一片时空,当我们沐浴着暖暖初阳、呼吸清新空气之时,当我们品尝各色美味、穿戴各种华服之时,当我们承载亲朋无私温情、享受真情无限祝福之时……
  我们感激生命。因为如果没有生命,那么,何来这一切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就可以有基于“生命”意义的最基本的也同时可能是最实在的感悟“路径”。《荔枝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在阅读学习这篇散文时,通常情况就是从“人文性”的角度去解读,更多的是着眼于分析归纳出“蜜蜂精神”,理解全文的主旨,感知文中蕴含的哲理,进而孕育高尚的奉献精神。其实,那样的语文学习还是太“理性”,并没有几分“人文性”色彩。我们不妨可以尝试换一换角度,着眼于“感激、珍爱”这一角度去为生命作注解:
  1.自然界的“花,鸟,草,虫”;能够“日啖三百颗”就“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鲜荔枝;喝着那让我们感到“生活都是甜的”荔枝蜜等等一切,应该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
  ——我们拥有生命,生命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活着真好!
  2.蜜蜂的一生虽然很短暂(“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却“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它们“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对它们“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不光感激我们自身生命的存在,感激我们生命的美好空间,更感激为了我们生命的更美好而无私奉献的其他生命!
  3.从生存能力而言,我们要比蜜蜂强得多;就拥有生命来看,我们要比蜜蜂长得多;蜜蜂那么“渺小”,却能让人“心里一颤”,感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我们不能只是享受生命,不能只是对外物心存感激,我们还应该让别人也对我们的生命心存感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应该为了他人的生命更美好而做出我们的贡献。
  有了对自身生命的感激与重视,理解与爱惜,阅读教学中的“生命课堂”就可以进入更深一个层面,那是着眼于其他生命体的注解:尊重生命。
  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即使是一花一草,即使是一鳞半爪。既然是存在于自然之间的生命,我们都没有理由不尊重这种生命的存在。因此,如本文开头所引,我们应该希望,“公园里的青青芳草,不再在人们的脚下呻吟……”,“树林中美丽的小鸟,不再遭遇人类冒烟的枪口……”。
  换一个角度来说,各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应该享有的生存权利。即或是那些会无端伤害我们生命的蚊蚋氓蝇毒蛇猛兽,我们也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对待那些欲置我们于死地而后快的敌“人”,我们同样应该尊重他们的生命。所以,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才会遭到全世界人们的谴责。
  
  二
  
  尊重生命,还应该是对生命结束的尊重。本文开头所引学生的课堂发言:“菜场内不再有鹌鹑被按在血淋淋的案板上……”我们且不谈人们结束鹌鹑生命的方式是不是妥当,单是鹌鹑为丰富人类的餐桌而结束它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本身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重吗?
  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写的是“诺曼底”号海上遇难之后,船长哈尔威先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指挥全船的营救工作,全船除他以外的60个生命都得到了拯救。然而此时,面对完全可以自救的现实,哈尔威船长却放弃了逃生,结束了船上的第61位生命: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阅读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生命的意义”的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不值?学生个性化的答案当然不止一个:
  “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作为船长,船就是他生命的全部,连船都没有了,我想他一定认为活着也毫无意义了……”
  “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他完全可以逃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然而,我们对“生命”的诠释却不应该就此而止,因为只是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还是不值,显然还是浅层次的。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而言,教师却至少要提醒学生这样几点:
  其一,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区域文化,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其二,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生命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牵引力。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哈尔威船长对其生命“结束”的选择。不管他自己的生命是不是还活着,他那“必须把60个人全部救出去”的品质和行为都是令人景仰的。而事实上,如果没有他的镇定、果敢,如果缺少他的指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遇难的“诺曼底”号是不能完成救拯行动的。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哈尔威船长的生命无疑是伟大的生命。
  
  三
  
  仅有对生命的感激与尊重还是不够的,善待生命,这才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所有生命应持的态度。也是阅读教学中“理性生命课堂”的最佳追求。
  善待不等于保护。尊重与保护也不是同义语。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光是人类自身,而且是自然界其他万类万物。我们却不应不顾实际地、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味保护(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保全”)每一个生命。只不过,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最大能力去善待每一个生命(尤其包括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
  再来看“菜场内不再有鹌鹑被按在血淋淋的案板上……”这一例,学生的发言中本意所要表达的是人类不应该无端结束鹌鹑的生命,而应该让鹌鹑自由自在地活着。然而,作为经济动物的鹌鹑,如果一直让它“老死终生”,那么它生存的意义何在呢?从人类饲养这一类经济动物的角度而言,它的存在就应该是为人类提供美味。当它为丰富人类的餐桌而“献身”的时候,它的生命才有了“光彩”。——这样说,是人类对生命的残忍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为生命注解,单单引导学生狭隘的关爱、保护生命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尊重、善待生命。
  单单是动物的生命,阅读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动物的若干类别:野生动物、家养动物、珍稀保护动物、工作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娱乐动物,等等。对待不同类别的动物,不应该是单单一个“珍爱、保护动物生命”所能涵盖的。唯有认清这一点,学生所形成的人文关怀、学生对生命的注解才可能是真实而全面的、真情而理智的。
  
  四
  
  现在再来看一看开头所列的学生发言,“公园里的青青芳草”、“树林中美丽的小鸟”是应该保护的生命;“被铁笼囚困的乳鸽”、“菜场内的鹌鹑”是应该善待的生命而非应该保全的生命;至于“我希望,人们腹中不再有香喷喷的动物肉”,则是一个前提不正确的话题。
  如此说来,保护生命是有其特定的范围的。就我们的语文课堂乃至于学生的生活视野中,更多的生命(即人类自身以外的生命)是无须我们去保护的,而只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它们、善待它们。
  尊重、善待生命,其实所应该表达的是动物福利问题。拿鹌鹑来说,即便结束它的生命,也不应该让它遭遇“血淋淋的案板”,而应该让它有一个更为“安乐”的死法。
  类似的现象很多,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动物福利问题,或许比简单的“我希望,人们腹中不再有香喷喷的动物肉……”要更有意义,比如:
  公路上运输肉猪的车厢内密密实实地“叠”满了生猪,猪们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屠杀生猪,也都是紧紧地捆缚之后再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还有,为了让人们相信狗肉是“货真价实”的,卖狗肉的小贩在车旁当众宰杀活狗,而车厢内拴着那一条条待价而沽、点中即杀的全是它的同类。狗们那种惊骇的眼神、悲伤的哀嚎,却丝毫没有减慢屠杀者手中活剥狗皮的那把刀子游动的速度……
  更有甚者,为了能增加肉的重量,从而多赚钱,将长长的橡皮管从将要宰杀的牛鼻子里塞进去,塞进去……牛的头顶上悬着一大桶污水,橡皮管的另一头埋在水桶中。于是,水从高处往下流,永不停息地注入牛的体内,直到那可怜的牛儿身子无限地胀大,口、鼻、眼中流血,嘭地一声轰然倒地……
  我们无意于要学生去保护这些狗们、猪们、牛们,让它们远离死神,让它们“长命百岁”好好活下去。然而,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告诉学生,善待这些生命,给它们一个“圆满”的结束方式。我们应该为人类因自私的生存而剥夺了它们的生命而愧疚,我们应该因它们为人类的生存献出了生命而感激……这些,就应该是对“生命”的最为恰当的注解。这样,才是充满人性光辉的生命意识。
  阅读教学的理性生命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于善待生命的呼唤与行动:北京等地一些大的屠宰场对生猪屠宰时,先是给猪们“沐浴”,然后让它们在一种特制的芳香气体中无痛苦地死去;2004年9月25日,我国最大的实验动物“慰灵碑”落户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该碑正面碑文是“献给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实验动物”,反面刻有“特别是为SARS研究献身的38只恒河猴”等字样。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如何营造理性生命课堂?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清不同类型的生命。对于自然生存的生命,比如野生动植物,只要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不应该去无端地伤害它,应该保护这些生命,不仅坚决反对猎杀它们,还应该不打扰它们生存的空间;对于人类因为生活(比如饮食)、工作(比如科研)等需要,而不得不对某些生命生杀予夺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生命生存的意义、价值,寄予这些生命愧疚与感激之情,尽量地善待它们。引导学生感激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充满人性光辉的,我们的学生才是真正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作者通联:江苏宝应实验初中]
其他文献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2月收治15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病例,找出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
期刊
文学解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一篇文本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从语言入手,抓住文本的根基    1.日常语言的规范性。规范性语言也是支持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基石。很难想象一部完全脱离日常语言的作品成为经典。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个性语言风格的形成,语言的意境从总体看其作品语言并没有也不可能背离或突破整个
哥特式时期服装指的是13—15世纪世纪欧洲的着装.它属于中世纪服装范畴。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的原因.13—15世纪相对于古板的中世纪上半叶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松的时期,人们的意识发生
1 一般资料98例中,男8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8天.其中75例摔伤严重者经X线踝关节侧斜位片摄影,排除踝关节骨损伤.
丹溪学术虽以养阴为特色,但在临床上擅长于治疗气、血、痰、郁等杂病,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其治疗病遣方用药颇具特色,对后人启发很大,现探讨如下.
英国Welbeck公司近日研制出一款新布料,有熏衣草,柠檬,玫瑰和香草四种味道让顾客选择,Welbeck公司设计师介绍“只有轻轻摩擦衣服便会散发香味,而且这一系列芳香面料在经过50次家庭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疾病中的常见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自1997~2002年,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自拟"结肠宁散"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