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数据隐私敏感性对渠道迁徙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较新的消费者心理特征视角切入,探寻消费者渠道迁徙规律,研究消费者数据隐私敏感性对线上搜索转线下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感知风险、感知线上渠道产品效益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303份有效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数据隐私敏感性正向影响线上搜索转线下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在数据隐私敏感性与线上搜索转线下购买意愿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感知线上渠道产品效益负向调节数据隐私敏感性与线上搜索转线下购买意愿的关系.并检验了感知线上渠道产品效益调节感知风险在数据隐私敏感性和线上搜索转线下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
其他文献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及Melitz(2003)模型的基础上融入汇率因素,探讨了关税及汇率的双重变化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并就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析.特别地,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税和汇率水平的大幅变动,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实例.文章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会恶化两国的总体福利水平,而人民币贬值不仅可以对冲此次关税变动对中国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美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影响机制的相关分析显示:贸易顺差国货币贬值,对本国及贸易伙伴国的总体福利水平均具
创业企业的创新与成长离不开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源的双重支持,公司创业投资已经成为创业企业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公司创投活动的日益活跃,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本文试图对1980~2019年间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的98篇公司创投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本文首先对公司创投的概念要素和核心研究问题进行梳理,接着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述评:(1)公司创投的驱动因素;(2)公司创投对母公司的战略效应;(3)公司创投单元的组织管理;(4)创业企业对公司创投的融资选择;(5)公司创投对创业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对家庭多方面的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4轮调查数据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转型变革。尽管各国由于转型核心动机和能源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转型路径,但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却是相似的。在分析各国能源转型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能源转型的现实挑战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了“碳中和”目标引导下的能源转型新趋势,剖析了转型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外部性定价障碍,并从市场驱动、政策驱动、创新驱动、行为驱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我国持续推动能源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形成能源转型的中国路径。
跨组织、多主体协作下的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模式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不同服务组织间关系演进及其互动逻辑有待深入剖析.本研究选取了重庆、西安、杭州3个旅游目的地作为代表性案例,进行了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和跨案例比较.研究发现:第一,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供给中,存在聚变式、传导式、耦合式3类服务组织关系.其中耦合式服务组织关系更易于创造精益化的服务产品和目的地幸福价值.第二,本研究识别了精益服务供给中3个关键的驱动要素——管理柔性、技术摄入、文化契合.3类要素相互作用、彼此支撑,要素间的不同组合策略和作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这能否进一步改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创新
根植中国政治文化—人情社会内洽情境,立足国有企业,基于功能主义和交互主义的行为解释传统,本文整合印象管理、社会分析、特质激活理论,以印象管理动机为中介、自我监控为调节,考察了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印象管理动机对不同维度组织政治知觉—工作行为关系起着不同中介作用,自我监控对不同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也不尽相同,揭示出组织政治的双刃剑效应机理及情境特性。研究结果不仅为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行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还为国企管理变革、中国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启示。最后总结了研究设计和理论建
考虑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和消费者环境偏好两个因素,建立不同情形下的博弈模型,并分析补贴门槛和消费者环境偏好程度对竞争新能源车企产品研发、利润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
部分创业者在结束自主创业后会选择受聘于现有用人企业以实现就业.然而,当前相关文献缺乏对于这一特殊人才群体的直接关注.基于烙印理论的视角,本文利用某大型知名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探究了该群体的创业经历对其后续工作表现的重要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揭示出,相比于没有创业经历的个体,在创业烙印效应的影响作用下,具有创业经历的个体在用人企业中将取得更佳的工作绩效.围绕创业烙印效应强化机制的分析进一步显示,在个体所经历的创业环境不确定性越高、岗位与创业期职能相匹配以及距离创业结束的时点越近的情况下,创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就业扶贫作为最直接最有效并能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脱贫方式,在我国减贫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扶贫实践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演进视角出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扶贫实践历程划分为"统包统配""就地转移""东西部劳务协作""精准对接、稳定就业"4个阶段,并进一步分析就业扶贫政策创新完善所基于的现实基础和背后的理论逻辑.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