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中的难点——阳平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声调一直是欧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意义上,较之声母、韵母,负担重得多。学者对声调教学提出过很多分析和论断,有过不少教学尝试。综合各家之说和实际教学案例来看,阳平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大难点。本文通过整合前人关于阳平教学的特点分析和教学措施,进一步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阳平这一声调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提高留学生口语表达的清晰度。
  关键词:阳平教学 声调教学 音阶法
  
  一、声调的重要性
  
  林焘先生曾说:“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并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只要把声调读准,即使是zh、ch、sh、r的舌头没有翘起来,或是yu的嘴唇没有圆起来,听起来仍旧是相当流利的汉语。”
  可见,声调教学比声母和韵母教学更重要,也更难。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声调教学的普遍共识。而在声调教学中,阳平教学更是一大难点。
  
  二、阳平在声调教学中的难度排序
  
  (一)以往的看法
  对于声调教学中四声的难度排序一直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形成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
  1.余霭芹认为,教声调“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教平调,再教降调、升调,最后才教最难的降升调。”
  2.沈晓楠认为:“美国学生掌握汉语声调的难度顺序是:掌握第1声、第4声的难度大于第2声、第3声和轻声。”
  3.王韫佳认为:“阴平和去声的掌握程度远高于阳平和上声,我们的结果与余蔼芹提出的四声难度顺序的差异在于第四声和第二声的难易度上,与沈晓楠的结论几乎完全相反。”
  4.王安红认为:“进入多音节阶段,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中阳平和上声的出错率要高于阴平和去声。”
  (二)声调教学中阳平最难学
  综合以上观点不难看出,阳平和上声比阴平和去声更难学,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但上声和阳平哪个更难一些呢?多数学者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
  1.上声是否难学
  从上声来看,它有一个独有的特性,就是“低”。即在实际语流中,有相当比例的上声并不是发成“全上”,而是读作“半上”,充分体现其“低”的特点。根据陈明远、朱竹、刘骥1983年的统计,在实际语流中读作“半上”的占所有上声的82.4%。在马燕华的统计数据(1994)中,该比率也占到75%。而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上声的后边有停顿时,如果不是特别强调,最后的这个上声音节会发成类似于“半上”的短低音,这样会使“半上”的出现频率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留学生只要把“半上”说好就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声的发音问题了。而“半上”是个低平调,符合欧美留学生母语的发音习惯,他们发好“半上”并不难。对“全上”来说,它的使用频率低,其低音段对学生也不难,老师只要让学生稍加延长低音段,使拐点拖后,学生马上就能发好“全上”。
  然而现实中欧美留学生的上声出错率很高,我们认为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以一概二”的上声标调方式(余蔼芹,1986)误导了学生,即以“∨”符号表示两种实际发音不同的上声,直接误导学生将20%左右的全上读音用于所有上声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语音知识教授得不全面或教师本身语音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很多学生和一些教师只知道“全上”这一种发音,并不知道还有大量的上声其实读作“半上”。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只要标调方式稍加修改,教师讲解上声时做适当的说明并辅之以训练,上声的出错率就会大大降低。
  2.阳平的难点
  阳平的发音特点是:起点要低,高点要高,低音区延续时间极短,整个音高曲线陡峭,同时,阳平的高音区需要体现“稳定段”(石锋,2006;陈彧,2006)。
  欧美留学生阳平的偏误是起点不低,高点不高,低音区延续时间长,拐点滞后,整个声调曲线平缓,近似于“半上”。为什么欧美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偏误呢?这与欧美学生的母语发音特点有直接关系。“喜低不喜高”是欧美学生重要的发音特性,这是他们的母语中存在大量浊音造成的,特别是浊塞音[b][d][g]以及其他浊辅音等强浊化发音,使得留学生母语的发音部位靠后,声音低沉。欧美留学生发音的另一特性是音域窄。郭锦桴先生曾说:“英语的音调音域比较窄,Chen(1974)研究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用各自母语说话时,美国人的音域至少比中国人窄1.5倍,美国人说汉语时,其音域展宽是63%,但仍然没有中国人那么宽。”根据我们对其他欧美学生的考察,发现大多西方语言普遍具有这个特点,我们大致认为这是西方语言的共性。由此可见,发音低,音域窄,是欧美学生学习阳平时的母语负迁移,也可以说是他们声调学习中最大的负迁移,是难以克服的顽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欧美学生而言,汉语声调教学,阳平比上声更难。
  3.关于阳平难学的问卷调查
  有关阳平的问卷调查印证了我们的判断。笔者就此对16位欧美学员(其中以色列学生被近似地认为是欧美学生,源于其英语普遍较好,一定程度上存在英语负迁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统计结果显示:16位学生中,初级学生8位,中级学生3位,高级学生5位,男生13位,女生3位,遍及10个国家,9种西方语言。总共有10位将阳平列为第一难学,占62.5%,另有4位将阳平列为第二难学。只有一人没有提到阳平难学(表格中阴影一栏)。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认为阳平最难的判断。
  
  三、克服阳平难点的教法
  
  阳平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样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发出相对标准的阳平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学者在具体教学方面也给出了不少方法:如余蔼芹沿用赵元任的做法,先将“半上”作为独立音位教授,有利于学生区分“半上”和阳平;蒋以亮(1999)提出将声调转化成音乐来教授的方法;王韫佳(1995)提出确定阳平的起点、低音点和高音点。结合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提出了一些专门针对阳平的教学方法:
  (一)先教“半上”,且将其作为独立音位讲解,为阳平去除干扰因素
  采用赵元任先生的方法,先将半上作为独立音位教授,同时我们特别强调半上与阳平的对比,重点加强“半上+阳平”的双音语段训练:如“美国 女孩 有钱。”而“半上”后边的阳平,起点要有意识地降低,甚至要低于“半上”,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最终发好这两个音,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矫枉过正”。如图1:这种教授顺序和练习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欧美学生阳平和上声相混的问题。
  


  图1
  (二)控制阳平的起点,即拉低阳平起点。
  虽然理论上阳平是中升调,但实际发音中阳平起点可以很低,低至2,林焘、王理嘉认为“甚至往往比去声的终点还低”只有阳平的起点相对低一些,才可以预留出较充裕的上升空间(音域)。如何保持相对低的起点,成了发好阳平的关键。一些学者提出用音乐法来教授声调(蒋以亮,1999),我们将其进一步细化为“音阶法”,即教师模仿学生已经起高了的阳平起点,带领学生利用音乐中“音阶”练习法,把起点降下来:如来(do高音),来(xi),来(la),来(so),来(fa),来(mi),来(rai),来(do低音)——(do低音)来↗(do高音)。而针对欧美学生音域比中国人窄,发阳平时起点不够低的问题,这个“音阶”练习法就能够有效地拉低起点,从而使上升的音程拉到足够长,以此加强阳平的调位信息负载量(陈彧,2006)。
  (三)控制阳平的调型,即低开后立即高升
  在起点发音足够低的情况下要解决立即拉升的问题,主要是拐点要及时,从低点迅速向上拐升。欧美学生“喜低不喜高”的母语发音特点,使他们不习惯声带急剧紧张,所以需要专门训练。多用图形或加强用力的方法,甚至可以低开后马上就往上升,将拐点和初始低点合一,让学生体会陡峭的感觉。这个练习可以有效地解决欧美学生发阳平的拐点问题。
  (四)保持阳平的高点,即阳平的高音区需要体现“稳定段”
  基于汉语的发音特点,如果想要把阳平读好,就需要将学生的气息和发音的趋势稳定在至少两个摩拉上,而阳平的第二摩拉(摩拉,即节拍,概念来自于自主音段音系学,J.Goldsmith,1976;G.N.Clement&goldsmith,1984)在高音区,是终点,更是阳平的稳定段,是声调信息负载量的重要体现,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正是通过稳定段来识别该声调的主要信息的。也就是说,对于阳平的高音区要保持音高的延迟才能发出比较完美的阳平。这对于“喜低不喜高”的欧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用一些阳平常用词“来”“学”等带领学生做发音游戏,游戏规则是,到高音区后老师继续延长发音,拉长音程,老师不停,学生不许停。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喜低不喜高”的欧美学生练习声带的长时间紧张,体会阳平高音区的感觉,拓宽音域。如果说拉低阳平起点可以帮助学生“低下来”,那么高音区的稳定段则可以帮助学生真正“高上去”。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教授阳平时,教师可以进一步给出体现阳平发音要领的图(见图2),这并不是阳平的物理曲线,只是对实际教学很有帮助的操练图。
  


   图2
  四、关于阳平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使用这套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并纠正阳平发音偏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是对上述16位学生进行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6人中,有5位是新入校生,不参加问卷。其余11人中,9人对于声调进步有4~5分的评分,约占81.82%。其中明确阳平有进步的8人,约占72.73%。回答进步依据时,11位同学都提到了中国朋友,说明得到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的肯定,有效率达到100%。以此表明我们教授、纠正阳平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五、结语
  由于阳平最难学,抓住了教学规律,就为声调教学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尽管如此,我们对阳平在双音节和语流中的教学调研还很不够,作为语言教学研究,应进一步扩大在语调与声调的理论关系和操作实践上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阳平教学乃至整个声调教学提供依据。
  
  本文全部教学实验和学生问卷调查在方湘老师帮助下完成于中原厚土汉语学校,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2]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
  [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3]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
  [4]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
  (3).
  [5]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6]陈明远,朱竹,刘骥.第三声的性质及其教学[R].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集[C].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1983.
  [7]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8]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
  (1).
  [9]陈彧.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
  [10]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1993.
  [11]林焘,王理嘉.北京语音实验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毕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同等学力研究生课程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方向]学生;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陈原《社会语言学》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语言学专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历史转折的作用。很多文章从宏观角度评述过这本书,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以称谓研究为标本,从微观角度深入评价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学术价值 称谓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确立至今只有四十几年的历史,而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立历史更为推迟,作为学科建立标志的就是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陈原《
期刊
摘 要: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关键词:汉译佛经 中古汉语 《汉语大词典》    中古汉语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不注意研究中古汉语,则不能看清语言发展的全过程”[1](P4)。中古汉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汉译佛经语料的重视,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就舌面音前移失范现象作深入思考,这一强势缺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话存在的现状,它们不仅在内蒙古一个地区有,在其他的方言区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说明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有蔓延的趋势。本文努力探寻这一现象的类型,以期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与参考,为普通话将来的发展趋势寻找端倪,对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舌面音 泛化 思考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期刊
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中国语言学基本都在学习西方,像一个追随者在亦步亦趋地模仿与试探着前行。时至今日,与西方语言学相比,中国语言学依然处于弱势、被动、非主流地位。中国语言学何时才能变得强大,掌握学术的话语权?这需要千千万万中国语言学者勤勤恳恳、不懈地在语言的田地里耕耘与创新。许长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  许先生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传统文字学到现代文字学,再到中文文信息处理,从
期刊
摘 要: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于对语法翻译法的批判而提出的教学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口语教学中,直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从直接法的理论背景、案例分析、优越性与局限性等方面,并就直接法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直接法 对外汉语 初级
期刊
摘 要:从总体上看,渝东南民族地区高师生普通话意识差、方音重、普通话水平低,这给高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深蒂固的母语方言的干扰,强势而又顽固的方言环境的影响以及缺乏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渝东南民族地区 高师生 地方普通话    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包括黔江区(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
期刊
摘 要:人们对故乡老地名绵延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叫地名感情。老地名是传承历史的文化桥梁。漂泊异地的人们直接将故乡的地名挪移到新的定居点上,是地名感情和地名忠诚的突出表现。南海的洙泗、三山、简村、瓜步,都是满载着思乡情愫的移用地名。地名移用刻录着族群迁徙的历史,蕴涵着故土眷恋的感情,标志着乡风民俗的传承与扩散。  关键词:地名感情 地名移用 洙泗 三山 乡风民俗的传承    地名是自然或人文地
期刊
摘 要: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美学、文化等方面展开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新词新语,有诸如“楼脆脆”“躲猫猫”“范跑跑”这样的叠音词,还有“杯具”“鸭梨”“蒜泥狠”“豆你玩”这样的谐音词,它们都曾风靡一时。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更是迅速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语之一。本文尝试探析新词“神马”的词性特征和修辞色彩,以及该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期刊
摘 要:以具体实例的方式指出新版《汉语大字典》在义项处理上存在的失收问题,可为《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修订完善和语文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义项 商补    作为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字典》在义项处理上可谓优秀,修订后的新版在这方面更加趋于完善,但想要将所有义项全部搜罗,殊非易事。以下仅就笔者所见对新版《汉语大字典》失收义项加以简单补充。  本文所有引文
期刊
摘 要:《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关键词:《秦腔》 贾平凹 方言 地域特点    “我是农民”,作为农民,贾平凹用自己的乡音发言,使作品充盈着浓浓的秦腔秦声秦韵。《秦腔》是作者创作的里程碑,是名副其实的秦人之腔,它的长处就是语言——一种质朴的具有“秦腔·秦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