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产集中发育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特征分析

来源 :科技和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铅锌矿产集中发育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选取铅锌矿产发育的尤溪县梅仙镇,采用系统均匀布点法,按2.5 km×2.5 km网格布设39个表层土壤监测点位,以土壤环境背景含量顺序统计量的95%分位值获得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分析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特点,从污染源角度解析农用地的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明确研究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为:镉0.294 mg/kg、汞0.181 mg/kg、砷11.0 mg/kg、铅269.1 mg/kg、铬75.2 mg/kg、铜61.3 mg/kg、镍35.6 mg/kg、锌153.0 mg/kg。对比分析显示,铅、铜元素属于区域性高背景重金属元素,同源重金属铅、铜、镉、锌呈现区域性复合污染;从分布上,铅、铜围绕矿产集中分布区富集,铅元素在平面上呈现连片式分布,铜元素在平面上呈现点状式分布。结合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受污染耕地分布解析,梅仙镇安全利用类耕地分布主要受背景值控制,同时受矿山采选活动叠加影响;严格管控类耕地分布受矿山采选活动影响为主,地质背景的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航海导航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交叉性,对人才专业素质要求高,目前航海导航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亟待加强航海导航专业人才培养。梳理航海导航科技发展现状,在分析航海导航科技发展特点及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航海导航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本研究以福建省尤溪县某农田污染地块为例,采样化学稳定化修复技术对农田污染地块土壤进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碱性材料+生物炭”复合固化剂适用于福建省铅锌矿区受污染农田修复,修复10d后重金属Pb有效量固化率为46.34%~80.89%,重金属Cd有效量固化率为53.83%~68.92%,修复后土壤中的重金属Pb和Cd有效量含量低于《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级》(DB35/T859-2016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设计越来越注重科技化,高科技对空间设计发展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其不利影响也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忽视人的心理满足。为了增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人性化形式的创新性,本文以美术馆设计为例,分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为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策略研究。
<正>阅读是利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与认知世界的活动,是高中生必须扎实掌握的基础型技能。带着批判性的意识与思维去展开阅读,则是更高级的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课前与课后,非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我们在落实指导期间要由外而内地改革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新课导入阶段与课后练习阶段都能体验批判性阅读。
期刊
自21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3.5%。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安徽省智慧养老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智慧养老的内涵与优势、产业发展环境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Slide软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某水电站边坡在正常运行及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回填石渣和增设土钉处理2种支护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该处边坡在正常运用及降雨工况的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要求的下限值,不满足规范要求,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支护。为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回填石渣和增设土钉处理2种支护方案,加固后的边坡的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目的调查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忽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豫北某县6个行政村230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农村老年自我忽视量表、Lubben社交网络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老年模块进行调查。结果 230名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忽视得分为7(3,11)分,共62例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自我忽视,老年自我忽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凝聚企业核心力量的重要支柱,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国企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企业文化的优势,结合国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助力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健康稳定地发展,提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基于此,论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兼容、体系、机制3个方面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助力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资源,是各类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也是潜在风险的重要来源,及时识别、防控组织中存在的人力资源风险,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工作。社会变革在加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风险点位增多,对组织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更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工作者们对人力资源风险点位的分析与防控手段的探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较少有研究者或实际工作者从问题梳理及风险管理的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