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比对磷添加的分层响应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氮(N)限制的植物群落中物种水平和功能群水平的碳(C)、N、磷(P)含量以及C:N:P对P添加的响应是否一致,明确P添加对群落物种构成改变的内在机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P添加试验,研究了功能群水平和物种水平生态化学计量比对P添加的响应,以及P添加对物种水平的优势度和功能群水平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连续5年添加P显著改变了植物的C、N、P含量以及C:N:P,且在物种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不含典型物种)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在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不含典型物种)和相应物种水平上P添加对C含量影响不显著。P添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4个功能群(不含典型物种)和相应物种水平的植物P含量,降低了C:P和N:P。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和C:N对P添加在物种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不含典型物种)的响应规律一致,表现为N含量显著降低,C:N显著增加;P添加使豆科物种水平上N含量显著增加而C:N显著降低,但在功能群水平上(不含典型物种)无显著作用;杂类草的N含量和C:N对P添加在物种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不含典型物种)的响应规律均不一致。在N限制的生境中添加P,禾本科物种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跟其增高的N、P利用效率相关,而杂类草由于逐渐降低的N和P利用效率使其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其他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系原《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迄今已出版、发行了27卷。2008年5月20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8]612号文)批准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674—3865)(CN21-1569/R)。
南海的政治局势非常复杂,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但是南海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南海周边各国搁置政治争议,在技术上寻求共同合作解决南海海洋环境问题的方式。南海是海
美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丰富内涵来对人进行教育的一项教育活动.学校美育又是实施"大美育"的 最佳阵地.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进步、高尚的审美观,更重要的
本文从有机工质选择、低温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实验研究和系统优化方面热力学可用势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对新型工质R1233zd-E、SES36与传统工质R245fa、R123在热效率
目的评价血液制剂经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后的血液质量,为气动物流系统在医院输血科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满足临床快速高效用血要求。方法将保存10、20和30 d的红细胞
在依存语法理论框架下,运用句法标注建立的树库,通过测算平均依存距离,对英语关系从句所产生的加工难度差异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英语关系从句是英语句子结构难度增加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应该从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解释历史规律的生成逻辑。历史规律既非来源于历史运动之外的力量,也不具有自洽的神秘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