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热爱、信任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
  实施素质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堂中学生读得少,练得少,关键性的问题也议得少,学生动笔的机会更少,所以改变观念、更新方法已如箭在弦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学生进行。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和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乐趣。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发展能力,体现自我,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这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调动兴趣,改变观念,解决“想动”的问题
  (一)调动兴趣
  很多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想动,主要是因为觉得没兴趣。那么教师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要精选学习内容。
  (1)阅读课要找准课文的学习点。阅读课要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就不能一成不变地只是概括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分析中心思想,而是首先要针对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学习点。其次要针对每篇文章的特點确定不同的学习侧重点。
  (2)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切实地搞好。学生对新奇的、未知的、生活化的事物往往感兴趣,而综合性学习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因此要让学生愿意动,就不能放弃或淡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而要落实每一个活动主题,让丰富的生活内容进入学生视野。
  2.要创新学习形式
  要让学生愿意动起来,我们教师就要改变一问一答的学习形式,而要有所创新,引入讨论等能体现其主体性的学习形式,还可以加入表演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形式。
  (二)改变观念
  学生的行为不仅与其兴趣有关,而且受其观念指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怕“出风头”,怕暴露缺点,所以不愿意“动”。那么如何让他们想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1.突出潜移默化地影响
  学生害怕表现,害怕“动”的观念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我们要改变它,最好也是用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2.突出适时正面地引导
  有些同学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往往在其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想替代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就显得有些无力。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适当的时机,面对整个集体或个人,做正面思想工作,引导其认识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益处,不“动”起来的弊端,从而主动地尝试转变观念。
  二、优化置疑,授之以法,解决“能动”的问题
  (一)优化置疑
  最好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惑,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的置疑仍占主导位置。即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强了,他们的学习仍是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谈优化置疑的问题。
  1.教师提问的语言应简练而形象
  (1)提问语言应让学生迅速把握住问题核心内容。教师提问的语言一定要简练而明确,指向清楚,要学生回答什么?几个问题?一目了然!不要使用有歧义的词语和句子,不要出现病句。能使用单句的就不用复句,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迅速而及时的反应。
  (2)提问语言应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学习过程大多是化抽象为形象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提问应引领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形象的景物或事件等,让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对文本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样学生也会感觉不是太难做到,才能“动”起来。
  2.教师的提问应有梯度,照顾学生的水平与接受特点
  (1)缩减简单是非问答。教师应让学生说出答案背后的为什么。针对问题,不能让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选好提问的切入口。学生能不能“动”起来,还在于教师提问的切入是否巧妙,是否接近或处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区域。让学生既觉得有兴趣,又能跳一跳就可以够到。
  (二)授之以法
  授之鱼不若授之渔。教给学生问题答案,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答案的方法。学生有了方法,有了能力,才能学得轻松,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为此,需注意以下两点:
  1.重视解疑过程的点拨与启发
  学生解疑的方法是在经历一次次的困惑,一次次的明朗后一点点获得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就得不到解疑的方法,形成不了能力。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动”起来,必须在学生遇到疑惑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为学生打开思路,启发其思考。
  2.重视解答思路的展示、交流与应用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展示其解答思路,鼓励学生们多多交流,并引导其在新的解疑中求证思路的可行性,强化“动”起来的能力。
  三、改变模式,丰富课型,解决“可动”的问题
  (一)改变模式
  给学生创造一个“可动”的机制——灵活的课堂模式。
  1.避免“一言堂”
  我们应变集中讨论为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小的语言交流圈,给更多人以表达的机会。学生们有了“动”的舞台,自然才能“动”得精彩。
  2.体现精讲多练
  一堂课的时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同时还要保证他们足够的活动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讲”,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精讲”,而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用于提高能力。需要在全班范围内讲的时候集体讲,不需要在全班范围内讲的时候小组内讲,不需要讲的干脆就不讲,不必浪费时间。这样,活动的时间充足了,参与活动的挑战性增强了,学生“动”的空间就变大了。
  (二)丰富课型
  语文学科内容庞杂,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特长又千差万别。所以寥寥二三个课型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类型尽量丰富,让更多学生有展现自我独特一面的机会。
  1.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课型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整体上看分为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
  2.不同课型要充分表现学生特点
  我们采用不同课型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起来的可能,所以采用什么课型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能我们老师说了算。我们有时候觉得不错的课型也许并不适合学生。
  综合以上论述,如果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实实在在地从这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语文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风采,积极踊跃地“动”起来!
其他文献
无线电监测涉及到很多方面,上涉及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航天遥感技术和空间技术,下涉及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无线电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不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谈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高考 复习效率 提高方法  数学无论对于文科考生还是理科考生,在高考中都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既重视基础又重视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高三学生对数学很头疼,尤其是文科学生。数学这道坎过不去,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下降,自信心被消磨,可能最后就放弃复习了。一般情况下,教
摘 要: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幼师生物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本文归纳了激发幼师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几种心理特征。  关键词:幼师生;心理;学习兴趣  受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造成了相当部分中小学校忽视了生物学知识的教学,这对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不能不造成一定影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生物教学要正确面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困难与挑战,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生物教师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定理是几何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几何基础的核心,是学好几何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几何能力是基础。所以几何定理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基础知识,又是基本技能。根据中学几何教材的教学要求,要加强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几何定理就是几何命题,还包括推论。由于几何命题是把定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主体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好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10 kV配网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逐渐增高,并且配网线路和设备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广大居民的生活用电和正常生产,还会造成电力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学校中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其实,差生并不永远是差生,只不过看我们如何对待他们。而在某些教师眼中,后进生是无可救药又不可雕凿的朽木,由于持有这种偏见,往往会使他们的教学工作步入一种无可奈何而尴尬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怎么谈教书育人,如何面对21世纪的教育,怎能谈得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园丁形象。  面对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教育素质的提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20题是这样一道题:已知椭圆C:■ ■=1(a>b>0)的焦距为4,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F为椭圆C的左焦点,T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C于点P,Q.  (ⅰ)证明:OT平分线段PQ(其中O是坐标原点);  (ⅱ)当■最小时,求点T的坐标.  笔者在对该题中的第(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