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争夺中的马六甲海峡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沧桑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意为“大的岛屿”,它因位于其东岸南段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海峡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公元7-13世纪,室利佛逝帝国控制了这条海峡,掌握了海上中转贸易的垄断权,维持了五个多世纪的繁荣。13世纪末,一个新的王国马六甲王国兴起,开始接管马六甲海峡地区的统辖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海外贸易。15世纪,马六甲遂成为东南亚半岛和群岛地区最为强大和最为富庶的王国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联结中国、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东方侵略,为了扩张和掠夺,一直为占据马六甲海峡而争夺不休,使这条海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沧桑。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海道”,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对早期的西方殖民者来说,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不仅控制了东南亚,而且敲开了东下西太平洋的大门,获得一个向中国、日本方面扩张的基地。同时,控制了马六甲,也就卡住了由东方西下孟加拉湾、印度洋的入海口,并使其成为扼守印度的东部屏障。在经济上,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也就控制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和繁盛的海上贸易,扼住了东西两洋、乃至与欧洲通商的咽喉。所以,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控制了东南亚,谁就对东方贸易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这在以航海贸易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方式、以海军实力作为向世界扩张的主要手段的时代尤其如此。所以,马六甲海峡是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的必争之地,是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殖民者斗谋赌智、角逐较量的场所。
  1511年,葡萄牙人派出了一支远征军,来到马六甲海峡,用其坚锐的枪炮打跑了马来国国王,抢占了马六甲古城,牢牢地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这段东方航道达一个世纪之久。1580年,葡萄牙被其东邻西班牙所征服,于是马六甲海峡控制权也旁落于西班牙。那时候,因荷西之间正在激烈争斗,于是,荷兰于1596年6月派舰队直抵远东和爪哇岛,亲自打通了通往东方的航道。到1641年,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终于全面取代了西班牙在远东的权益。同时,号称“海上霸主”的英国势力也渗透到了远东地区,一场更加尖锐复杂的斗争将全面展开。1795年,在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中,荷兰被法国攻占,为了不让马六甲也落入法国人之手,荷兰将马六甲转让给了英国,英国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了却了多年的宿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利用这一海峡为其军国主义服务。直至1945年后,历经沧桑的马六甲海峡才重归沿岸国所有。
  海盗、恐怖分子活动的猖獗之地
  马六甲海峡作为东南亚最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承运着这一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大部分石油运输。然而,这一咽喉重地如今却弥漫着海盗与恐怖组织联手制造恐怖事件的阴影,而且形势大有愈发严峻之势。
  马六甲海峡航道西宽东窄,多岛礁浅滩,船只拥挤,进出速度缓慢,历来是海盗活动的猖獗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海盗袭击事件逐年上升,该海峡已成为海盗偏爱的“黄金地段”,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据国际海事组织发表的公告,2004年上半年全世界海盗袭击案件共171宗,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6%,该报告称,最有威胁的水域即是马六甲海峡。海盗袭击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有资料显示,仅东南亚区域的海盗活动就使得世界经济每年损失160亿美元。对一般海盗而言,袭击过往船只的只要目的在于洗劫财物,船主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但是,比抢掠钱财更危险的是,一些海盗洗劫油轮后逃之夭夭,任油轮在海上随风漂移,一旦船只受损原油外泄,将造成大片海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9·11”事件之后,随着各国反恐力度的加大,恐怖分子在陆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得不将其阵地转向海上。海事安全已经远不止是海盗与反海盗的范畴,有组织、有预谋、规模庞大、手段先进的恐怖主义袭击正在成为更严重的海事威胁。目前,东南亚地区已经变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招兵买马的理想地点,他们一心要发动诸如2002年巴厘岛爆炸事件那样的袭击。而马六甲海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有可能是这些恐怖分子制造事端的首选地点。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恐怖分子与拥有良好“水性”的海盗联手,其危害就会更大,他们可能会以种种方式在马六甲海峡发动袭击,一旦得手不但会导致全球海洋运输的混乱,甚至影响到全球商业的运作。而且,如果一艘满载石油的船只在驶往海港的途中被炸的话,那将会导致人道主义灾难。
  战略要塞,大国争相角逐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1080公里,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它是联结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海上要冲,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近一半的石油运输,在国际海运业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几年来,每天通过该海峡的船只多达200多艘,每年穿行的船只超过8万艘,而且目前还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马六甲海峡受到了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的重视。
  对美国而言,马六甲海峡在其全球战略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1992年,美海军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从菲律宾的苏比克迁至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此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2004年4月4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托马斯·法戈上将表示,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一项针对马六甲海峡的“地区海上安全方案”,该方案以打击恐怖主义和海盗为借口,希望派海军进入马六甲海峡巡逻。不难想象,控制马六甲海峡是美国为主导世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可能是继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之后的另一重大行动。但是,方案提出后即遭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峡沿岸国的反对。
  日本进口原油的90%和近一半的其他进出口物资途经该海峡,严重依赖海上运输的日本更是将马六甲视作生命线。近年来,日本政府曾多次以共同打击海盗为名,要求东南亚国家和它举行海上军事演习和情报交换等合作,允许日本军舰到马六甲海峡巡逻。2004年3月9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所谓《有事(紧急状态)相关7法案》,该法案还假设了“周边地区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态”。按照这个法律,日本的“周边事态”行动范围,不仅包括很近的台湾海峡,而且包括稍远的马六甲海峡。专家指出,日本的最终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控制马六甲海峡,保护日本的石油运输线路;二是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推动日本的军事扩张。
  确保马六甲海峡畅通无阻对南亚大国印度来说也意义重大。印度的石油供应主要靠进口,每年有114艘特大型油轮共计95亿桶原油经此运往印度。几年前,印度军方就宣称印度的海上战略利益要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组建“安达曼—尼科巴三军联合司令部”,意在试图全面加强对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随着实力的增强,印度希望借反恐的旗帜与美国合作,逐步实现海军立足印度洋、前瞻亚太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马六甲海峡直接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如果一旦海峡被某一大国掌控,就可能会向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面对大国的争相角逐,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国表示马六甲海峡事务应该由沿岸国来解决,但也表明不排除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展开国际合作。2004年7月20日,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3国海军的17艘舰艇开始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巡逻,开始联合保卫海峡的通航安全。三国联合巡逻舰队的组建具有现实意义,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立,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保护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局面日渐形成。但在海盗盛行、恐怖分子潜在的袭击威胁存在的情况下,马六甲的安全更加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本文责任编辑: 刘万镇)
其他文献
五月的三秦大地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由外交部新闻司与陕西省人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组织邀请的美国时代周刊、美国格蒂图片社、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NHK)、欧洲新闻图片社、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1个国家的19家媒体的30名记者,于5月23日—28日来陕西采访。  为了接待这批外国记者,陕西省外办精心筛选出最新的文物考古发现、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陕北能源化工基
期刊
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生活着数万爱斯摩人,他们生活在北美格陵兰西北部,以北极为家。他们的文化在形态各异的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尤其是他们独特的衣、食、住、行,更为人类如何适应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他们的穿着,是用海豹、白熊或驯鹿等动物的皮毛缝制的不开襟套头穿的衣服和裤子,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轻又保暖的防寒服,这
期刊
多年来,日本使出浑身  解数不切实际地谋求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今年比往年更卖力。日本与巴西、德国和印度组成战术联盟,希望在6月份的联大通过投票扩大安理会。日本越接近希望达到的目标,阻力越大,距目标越远。中国的街头抗议和政府声明表明,日本距其目标比过去更远,今年将不会是日本年。  为什么如此多的日本外交官、外长,甚至首相愿年复一年地为“争常”这个艰难的任务屡败屡战?为什么这一目标对日本领
期刊
5月23日,四川省在成都举办了首届“2005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16个国家的18个代表团,与会外宾人数达145人。这是我省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友城交流活动。省、市相关部门组织了200多个项目、198家企业参加推介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省政协主席秦玉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龙之,全国对外
期刊
俄罗斯、格鲁吉亚两国  外长5月29日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商定俄将在2008年内自格分阶段撤除军事基地,格则承诺不在其领土部署他国军事基地或军队。至此,困扰两国关系近十年之久的俄驻格军事基地问题,终于在争吵和讨价还价声中落幕,有了一个令双方均能接受的初步“说法”。  “十年之痒”,  小基地演变成大问题  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军事基地问题由来已久,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早在苏联解体之初,作为前苏联
期刊
美国兰德公司(Rand)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库,它正式成立于1948年11月。兰德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为空军服务,研究武器的改进和战略管理问题。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兰德公司的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到政府、国际机构、工商界等部门,其研究范围也扩展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回溯兰德公司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不断变革与发展是兰德公司发展的主动力。  逐步扩大研究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决
期刊
2005年5月22日,蒙古国  举行第四届总统直选,各主要政治力量的四位候选人参与角逐,结果时任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议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人革党)主席那·恩赫巴亚尔以53.46%的绝对优势获胜,成为蒙古国历史上第三位总统。恩虽年仅47岁,但叱咤蒙古政坛已近十年,是蒙古历史上惟一执掌过总理、议长、总统三大权力的政治强人。  由文入仕,学贯东西,  深怀民族文化情结  1958年,恩赫巴亚尔生于乌
期刊
四月初,随着日本文部  省公布四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结果,由右翼组织“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新教科书与2001年版相比,在美化侵略战争、掩瞒日军暴行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该书的审定通过、日本将钓鱼岛灯塔“收归政府”等一系列行为都反映了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甚嚣尘上、在朝野的影响力大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在这背后,日本财团一直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对右翼提供了巨额资助,为
期刊
前不久,本刊记者就当  今国际局势发展的特点,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李副院长认为,当今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对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  当今国际局势  发展的主要特点  李慎明副院长说,自苏东剧变后,至今已有十五六个年头了,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主要
期刊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60年了,抚今追昔,往事仍历历如昨。60年前,曾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妄图“改造世界”的德、日、意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家被彻底击败,淹没于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正义洪流之中。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成为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塑造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带来了相当长时期的战后和平和人类社会各项重大进步。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使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