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的短期疗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的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存在疼痛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STN-DBS组),12例患者行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GPi-DBS组)。术后3周开机进行刺激触点的选择和参数调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

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开机3、6个月的中位VAS评分(范围)分别为1.0(0.5~1.4)分和1.0(0.7~1.6)分,与术前中位VAS评分[4.0(4.0~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开机3个月,STN-DBS组和GPi-DBS组患者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9.5±26.3)%和(76.9±28.4)%,术后开机6个月分别为(75.1±27.4)%和(82.8±28.9)%,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DBS能够有效缓解PD相关性疼痛,且GPi-DBS和STN-DBS对其疗效相似。

其他文献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 nm的囊性小泡,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mRNAs和miRNAs等多种分子。其中,来源于间充质细胞(MSCs)的外泌体以其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干预和治疗潜能而备受关注。近期研究表明,将MSCs来源的外泌体注入创伤性脑损伤(TBI)动物体内具有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及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鉴于MSCs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体积微小、不能增殖、易保存及免疫原性低
期刊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因所在的解剖位置以及瘤体形态复杂,其治疗给神经外科医生带来很大挑战。近年来,应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内漏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Ⅲ型内漏罕见。本文报道1例应用WCS治疗后发生晚期Ⅲ型内漏的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再次经WCS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期刊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2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2例闭合性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小切口钻孔撬拨整复微创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12个月,102例颅骨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采用小切口钻孔撬拨整复微创术治疗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左旋多巴冲击试验(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TN-DBS治疗的35例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PD运动分型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12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17例)、混合型(6例)。分别比较3
目的总结单中心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 790例0~15岁神经外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疾病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5 790例患儿中,先天性畸形2 259例(39.0%)、肿瘤1 561例(27.0%)、外伤性疾病953例(16.5%)、脑血管疾病360例(6.2%)
目的探讨小切口松解手术治疗儿童单纯脊髓拴系综合征(TS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松解手术治疗的单纯TSC患儿,所有患儿均为仅需行终丝切断术者,共72例。其中采用小切口手术者33例(小切口组),传统手术者39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7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小切口组无一例患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远端-近端逆向操作技术开通9例颈内动脉起始段急性闭塞合并远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合并颈内动脉末端闭塞1例,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同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并存闭塞1例。9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且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远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均提示预后良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6例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未合并脑积水的12例均行颅缝再造术或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再次行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另合并脑积水的4例患儿中,3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再次行后颅窝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儿童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儿童全身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基因检测显示5例为DYT-1型,1例为DYT-6型,6例为特发型。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定位靶点。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BFMDRS
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治疗材料,现已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中不断凸显出其优越性。目前,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有Pipeline栓塞装置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栓塞装置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被证实,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证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