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中专文化课教学中,语文课教学是基础。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很差。桓仁职业中专语文教研组科学地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教学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优势,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本文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职专语文课堂为什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总结出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职业中专 语文教学
传统的粉笔、黑板、挂图的语文科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要寻求到它与语文教学特点相适应的结合点,就可以发挥其对语文教学辅助作用,才能使职专的语文教学走出传统观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知识的融会贯通,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一、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来咱们职业中专是想学习专业技术的,将来好找个工作,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否则我就去读高中了。” 这是我和一个学生谈心的时候,他说的一翻话。这翻话既说出了他的内心想法,也说出了职专语文教学的尴尬。近些年来,中职的高考文化课只要过门槛分即可,主要看专业课,语文成了一门小学科,所以受到学生的冷落和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别有用心、别出心裁,充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如教学《老人与海》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绘声绘色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的句子,但由于学生们缺乏亲身经历,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对老人的艰辛、执着、顽强、勇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切身的体会,部分同学很难受到他的精神的感染,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适时地播放一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的动画(完全按照原文制作),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老人的顽强精神,同时受到心灵的震撼。看到同学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视频,和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对老人的敬佩与担忧,我知道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
2.创设意境,启发想象。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能明显的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如在讲授《胡同文化》一课时,课文虽介绍详尽,语言朴实,但是学生都没有见过北京的各类胡同,即使发挥想象,也想不出北京房屋的特点,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了“北京胡同文化介绍”的视频,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脑海中对胡同文化有个形象的认识,对北京的胡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文结尾的时候说到了胡同的衰败,播放了一组胡同衰败的图片,学生们便黯然神伤……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之前语文课的导课基本上以老师的说为主,或者弄几幅挂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特别是职专生,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导语的设置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意境,启发他们的想象。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我上课之初播放歌曲海鸣威的“老人与海”,这是学生耳熟能唱的流行歌曲,学生立刻兴奋起来,由此导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3.增加容量,便于记忆。
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开篇的时候都要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把重点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同时可以加入作者的照片等一些媒体资料。即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可谓一举多得。
4.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要多读,但简单的朗读时间长了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我们可以配上音乐,甚至于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这种效果与单纯阅读文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原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说明文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被认为是最为枯燥的一种,学生怕听,老师也怕讲。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如《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介绍的是我国传统手工艺,课文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作了介绍,但文字的介绍再形象生动,都只是抽象的文字。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网上收索景泰蓝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视频介绍,让学生随着你的境头观看实物,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更好的掌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职专语文课教学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其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不是替代常规教学。不是以计算机代替了粉笔在黑板上的书写。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每时每刻的接收知识的情况,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结束语]多媒体技术在职专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它对于教学过程来说的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语文教学要想现代化就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显得日趋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学生们学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助,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适时、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职业中专 语文教学
传统的粉笔、黑板、挂图的语文科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要寻求到它与语文教学特点相适应的结合点,就可以发挥其对语文教学辅助作用,才能使职专的语文教学走出传统观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知识的融会贯通,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一、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来咱们职业中专是想学习专业技术的,将来好找个工作,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否则我就去读高中了。” 这是我和一个学生谈心的时候,他说的一翻话。这翻话既说出了他的内心想法,也说出了职专语文教学的尴尬。近些年来,中职的高考文化课只要过门槛分即可,主要看专业课,语文成了一门小学科,所以受到学生的冷落和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别有用心、别出心裁,充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如教学《老人与海》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绘声绘色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的句子,但由于学生们缺乏亲身经历,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对老人的艰辛、执着、顽强、勇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切身的体会,部分同学很难受到他的精神的感染,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适时地播放一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的动画(完全按照原文制作),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老人的顽强精神,同时受到心灵的震撼。看到同学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视频,和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对老人的敬佩与担忧,我知道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
2.创设意境,启发想象。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能明显的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如在讲授《胡同文化》一课时,课文虽介绍详尽,语言朴实,但是学生都没有见过北京的各类胡同,即使发挥想象,也想不出北京房屋的特点,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了“北京胡同文化介绍”的视频,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脑海中对胡同文化有个形象的认识,对北京的胡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文结尾的时候说到了胡同的衰败,播放了一组胡同衰败的图片,学生们便黯然神伤……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之前语文课的导课基本上以老师的说为主,或者弄几幅挂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特别是职专生,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导语的设置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意境,启发他们的想象。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我上课之初播放歌曲海鸣威的“老人与海”,这是学生耳熟能唱的流行歌曲,学生立刻兴奋起来,由此导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3.增加容量,便于记忆。
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开篇的时候都要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把重点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同时可以加入作者的照片等一些媒体资料。即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可谓一举多得。
4.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要多读,但简单的朗读时间长了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我们可以配上音乐,甚至于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这种效果与单纯阅读文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原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说明文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被认为是最为枯燥的一种,学生怕听,老师也怕讲。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如《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介绍的是我国传统手工艺,课文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作了介绍,但文字的介绍再形象生动,都只是抽象的文字。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网上收索景泰蓝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视频介绍,让学生随着你的境头观看实物,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更好的掌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职专语文课教学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其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不是替代常规教学。不是以计算机代替了粉笔在黑板上的书写。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每时每刻的接收知识的情况,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结束语]多媒体技术在职专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它对于教学过程来说的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语文教学要想现代化就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显得日趋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学生们学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助,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适时、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