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引领德育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为德育开辟新的空间,为师生打开新的视野和思维。与此同时,网络也冲击着传统的德育工作,给师生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新的时期,针对网络环境对中小学生德育的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有新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生;德育;挑战;策略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当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当下的中小学生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势必都是带着两面性的,网络亦如此。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学习资料等更加便捷,学习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同时,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也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水平较为简单、易感性、判断能力偏低等身心特点。他们在使用网络过程容易出现经不起网络诱惑、陷入网络毒害等情况。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对待网络,树立端正的上网心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网络环境冲击了班集体建设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个人心智还未成熟,尤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给他们的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感受能力下降、参与意识淡薄、消极与他人沟通,致使他们产生精神空虚、内心迷茫、性格孤僻、消极对待生活,甚至养成行为习惯差、缺乏诚信等。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可大概归纳为几点:第一,互联网上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如果中小学生容易深陷其中,最终导致“学习急速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消极影响,非常不利于建设学风优秀的班集体;第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在网上发表言论、沟通、甚至建立彼此的关系,性格尚未成型的中小学生因为沉迷网络,常出现“晚上聊通宵,白天不上课”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学生怠于有感情的人际交往。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学生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不利于建设团结的班集体;第三,网络游戏容易让中小学生沉迷而无法自拔,加之中小学生自制力薄弱,经不起网络诱惑。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课上玩手机,甚至逃课上网等干扰课堂秩序行为常有发生,不利于建设有秩序的班集体。
(二)网络环境威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色情、暴力、迷信、诈骗等信息充斥其中,中小学生在上网时常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中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超过一半以上的少年犯罪案例中的少年犯都曾受暴力、淫秽、色情、凶杀等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再者,中小学生一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就会不自觉地远离现实世界,在生活中表现缺乏人情味、交际圈变窄等情况,进而发展偏执、孤僻的不良心理。可见,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不良信息,已经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危害。
(三)网络环境淡化中小学生道德意识,造成人格缺陷
伴随网络普及而来的还有网络道德问题。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还将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造成中小学生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弱化,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具体而言,可大致表现为这几方面:第一,信仰与敬畏的缺失。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仰的缺失容易使人陷入空虚和迷失自我。而敬畏之心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重要前提。因为信仰和敬畏之心的缺失,导致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与人文明相处,更不会善待环境,爱护公物等等。第二,理想与志向的缺失。在当前一些中小学生群体中,金钱至上的观念强烈。他们缺乏理想,将人生的追求归结于金钱,视读书为获取金钱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歪曲的理想”观念下,表现出相互攀比、炫耀摆阔、爱慕虚荣等不良行为。第三,缺少全局意识。因为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滋生的拜金主义、唯我主义等观念,导致部分中小学生表现出自私、自我等行为,集体荣誉感缺失,甚至会只顾自己而忽略他人、社会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
二、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加强中小学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的新方向
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此,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确保中小学生健康上网作为重要工作方向。学校可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建设校园网站以服务于学生;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站信息管理,满足学生站内学习和生活所需。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主网站宣传先进文化,使网络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学校还可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讲座或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让学生远离“网络鸦片”。
(二)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丰富德育内容
我们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道德教育延伸至德育课堂之外。学校可根据网络特点,构建适应学生和时代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或对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实事发表看法,还可以反映对学习或学校教育的见解,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交流自由。老师可通过平台观察和思考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以此营造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校园平台,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最终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德育工作效率。如,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可以利用学校的德育基地、活动展室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再如,可在校园网平台开展德育论坛,鼓励学生在论坛上表达自我,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三)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普及到家家户户,相比于学校生活,学生在家里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家长应该积极督促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还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和孩子沟通交流,更别说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困扰及情绪,等等。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家中缺乏玩伴,多少会有孤独,所以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陪伴和快乐,才会使网络负面影响有机可乘。所以,家长应积极与老师配合,主动联系老师,密切关注子女在校的情况,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也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引导家长树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除召开家长会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校互动论坛”等,以各种方式构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还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需要教育者摆正姿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挑战,并与时俱进,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颖.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2]李卫.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 ,2014(10).
[3]张如蓉.喀什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创新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4]新灵.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12).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生;德育;挑战;策略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当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当下的中小学生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势必都是带着两面性的,网络亦如此。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学习资料等更加便捷,学习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同时,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也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水平较为简单、易感性、判断能力偏低等身心特点。他们在使用网络过程容易出现经不起网络诱惑、陷入网络毒害等情况。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对待网络,树立端正的上网心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网络环境冲击了班集体建设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个人心智还未成熟,尤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给他们的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感受能力下降、参与意识淡薄、消极与他人沟通,致使他们产生精神空虚、内心迷茫、性格孤僻、消极对待生活,甚至养成行为习惯差、缺乏诚信等。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可大概归纳为几点:第一,互联网上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如果中小学生容易深陷其中,最终导致“学习急速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消极影响,非常不利于建设学风优秀的班集体;第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在网上发表言论、沟通、甚至建立彼此的关系,性格尚未成型的中小学生因为沉迷网络,常出现“晚上聊通宵,白天不上课”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学生怠于有感情的人际交往。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学生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不利于建设团结的班集体;第三,网络游戏容易让中小学生沉迷而无法自拔,加之中小学生自制力薄弱,经不起网络诱惑。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课上玩手机,甚至逃课上网等干扰课堂秩序行为常有发生,不利于建设有秩序的班集体。
(二)网络环境威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色情、暴力、迷信、诈骗等信息充斥其中,中小学生在上网时常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中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超过一半以上的少年犯罪案例中的少年犯都曾受暴力、淫秽、色情、凶杀等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再者,中小学生一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就会不自觉地远离现实世界,在生活中表现缺乏人情味、交际圈变窄等情况,进而发展偏执、孤僻的不良心理。可见,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不良信息,已经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危害。
(三)网络环境淡化中小学生道德意识,造成人格缺陷
伴随网络普及而来的还有网络道德问题。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还将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造成中小学生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弱化,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具体而言,可大致表现为这几方面:第一,信仰与敬畏的缺失。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仰的缺失容易使人陷入空虚和迷失自我。而敬畏之心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重要前提。因为信仰和敬畏之心的缺失,导致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与人文明相处,更不会善待环境,爱护公物等等。第二,理想与志向的缺失。在当前一些中小学生群体中,金钱至上的观念强烈。他们缺乏理想,将人生的追求归结于金钱,视读书为获取金钱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歪曲的理想”观念下,表现出相互攀比、炫耀摆阔、爱慕虚荣等不良行为。第三,缺少全局意识。因为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滋生的拜金主义、唯我主义等观念,导致部分中小学生表现出自私、自我等行为,集体荣誉感缺失,甚至会只顾自己而忽略他人、社会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
二、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加强中小学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的新方向
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此,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确保中小学生健康上网作为重要工作方向。学校可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建设校园网站以服务于学生;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站信息管理,满足学生站内学习和生活所需。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主网站宣传先进文化,使网络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学校还可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讲座或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让学生远离“网络鸦片”。
(二)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丰富德育内容
我们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道德教育延伸至德育课堂之外。学校可根据网络特点,构建适应学生和时代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或对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实事发表看法,还可以反映对学习或学校教育的见解,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交流自由。老师可通过平台观察和思考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以此营造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校园平台,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最终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德育工作效率。如,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可以利用学校的德育基地、活动展室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再如,可在校园网平台开展德育论坛,鼓励学生在论坛上表达自我,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三)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普及到家家户户,相比于学校生活,学生在家里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家长应该积极督促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还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和孩子沟通交流,更别说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困扰及情绪,等等。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家中缺乏玩伴,多少会有孤独,所以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陪伴和快乐,才会使网络负面影响有机可乘。所以,家长应积极与老师配合,主动联系老师,密切关注子女在校的情况,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也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引导家长树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除召开家长会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校互动论坛”等,以各种方式构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还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需要教育者摆正姿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挑战,并与时俱进,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颖.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2]李卫.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 ,2014(10).
[3]张如蓉.喀什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创新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4]新灵.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