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刺激政策总体上目前不宜轻言退出,但是应该积极地共同研究退出战略问题。
这样一个战略会呈现怎样的面貌,相关政策时间和力度上应如何配合?对此,记者采访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大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四位学者,共同构想未来刺激政策退出时的可能图景。
经济恢复达成共识
从前两个月各项宏观数据看,经济已经有了强劲回升,当前我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怎样一个状态?
王志浩:我们基本上认为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开始退出。 财政政策已经很明显回归中性了,这从今年的预算可以看出来。2010年预算支出增长只有6%,但是预算收入增长也有望达到6%,而且很可能超过这个数。因此,2010年我们很可能看到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支出增长,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是非刺激的一个政策。
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财政”意味着政府批准投资项目的情况。目前看,国家发改委显然已经暂缓批准大型项目,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也受到管束。 货币政策虽然还没有到中性,但正在往这个方向走。货币政策的退出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稍晚一点回归正常。
郭田勇:刺激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这是必然的。政府不能一直取代民间来唱主角。随着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断恢复,刺激政策必然要退出。 不过,虽然眼下经济已经恢复,但从今年调整经济结构的方面考虑,一个好的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是需要的。 货币政策不能盲目收紧,不能像去年那样畸形化,但也不能机械化,应使货币政策回到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去。 不要让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当中,总是处在一个扎眼的位置上。相对来讲,今年财政政策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因为要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要解决保障的问题,要解决扩大消费率的问题。 既是为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需要,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财政政策应该比货币政策更积极一些。
王小广:去年8月之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退出了。就目前来说,大家讨论的退出主要指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大家没什么分歧,至少今年财政政策依然会是积极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我觉得以当前的形势看,还可以继续退出。
杨志勇:我个人认为谈退出还没到时候,最早也要等3月份的数据出来,最好是5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再分析刺激政策淡出方案会准确一些。
加息时间窗口
下一步,如果我们的刺激政策选择退出,如何退,谁先谁后?
王志浩:货币政策退出现在还需进一步。从当前信贷增长趋势分析,每一两个月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是可以的。 因为老百姓预期接下来通胀肯定会来,所以政府必须应对这个预期。加息是引导老百姓通胀预期比较好的手段。本来我们就是负的实际利率,所以我觉得加息加一两次是应该的。而且现在就可以加息,27个百分点的利率上调不应该令人担忧。
我们认为,下半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所有的数据都进入了一个理性的恢复,适当地、逐步地退出没有什么问题。
王小广:货币政策应该逐渐退出,信贷规模扩张慢一点,去年信贷增量达到了9万多亿,今年目标是7.5万亿,我觉得最后五六万亿就可以了。接下来让市场发挥作用。另外,既然我们的GDP实现8%已经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加快结构调整。
不过,我觉得货币政策还没到加息的份儿上,现阶段应该抑制房地产,取消优惠房贷利率。
未来,如果银行贷款规模仍不断快速增加,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就需要调整了。
杨志勇:虽然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并不是那么牢固,比如,3月份又可能有一个新现象,贸易出现逆差。从消费、投资、出口来看的话,现在的整个经济还不是那么稳。 但即使经济提振不起来,财政政策也不可能长期这样扩张下去,需要找一些替代性的办法。如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交通、电信等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这就是在打好基础,一旦政府的刺激政策不再有效,民间的、市场的作用可以使经济能够稳定持续。
我觉得真正退的话,货币政策在先。因为政府的很多政策起作用还是靠财政政策,货币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市场经济的价格信号,价格信号不能老是被打乱,否则整个市场没办法决策。 加息应该是最后一个选择,因为加息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那就直接决定了很多消费。
今年的信贷规模多少比较合适?
王志浩:今年央行银监会是否能控制7.5万亿信贷规模是关键。相比于此,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算是微调。一、二季度,能否把信贷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对央行和银监会来说是最大的挑战。目前这也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是,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5000亿,那么说明信贷已经控制住了。
4万亿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银行贷款给政府融资平台后形成的,随着银监会和央行对这部分贷款的收紧,我们可以说政府在投资这块的刺激在减弱。而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在减弱。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是非常紧密联系的,而不是在两条线上。
郭田勇:信贷规模没那么可怕,关键是把握流向,是要刺激产出,而不是刺激通胀和刺激泡沫。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真的有这么大的资金需求,而你就是不给放贷,恐怕也是不妥的。但地产商炒地的行为就不应该从银行获得贷款。 贷款收不收紧,关键不是看贷了多少钱,而是看资金的使用效率,钱投到了哪里,钱能否形成效益。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在七八万亿都是可以的。
退出时间表
什么因素会影响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表?
王志浩:我觉得上半年刺激政策会逐步退出,到了6、7月份,中央可能会再想一想如何调整政策。可能是加息,可能是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控制等。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美国房价可能再次下跌,贷款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美联储有可能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到下半年美国还是担心会通缩,这会影响中国决策层的决策。所以那时中国有可能会停止退出的步伐。
还有一种理论,如果GDP增速10%,那么贷款利率也应该是10%,但中国这么多年来GDP的增速一直高于贷款利率很多,这同样被看作是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从一定角度说,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在刺激。
杨志勇:财政政策从扩张回归中性,应该不会在今年,从减税政策说起,其中像增值税、所得税等都是制度性改革,这些刺激都不再可能回到原来,而一些临时性优惠措施如车辆购置税也已明确会优惠到年底,所以年内取消这些减税政策比较难。 而中央政府1.18万亿的投资今年还有9600多亿需要支出,这些支出通过项目已安排,在年内进行缩减的可能性很小,4万亿刺激计划也会到年底。 我认为,如果说退出,不论减税是投资还是贷款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退出。
王小广:我们所谈的退出也只是针对经济萧条所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措施。退也就是退这些,如财政政策退出就退例如减税政策,或家電下乡补贴措施等等,而不是社保、廉租房等领域的投入。 (摘自中国水泥网)
这样一个战略会呈现怎样的面貌,相关政策时间和力度上应如何配合?对此,记者采访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大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四位学者,共同构想未来刺激政策退出时的可能图景。
经济恢复达成共识
从前两个月各项宏观数据看,经济已经有了强劲回升,当前我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怎样一个状态?
王志浩:我们基本上认为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开始退出。 财政政策已经很明显回归中性了,这从今年的预算可以看出来。2010年预算支出增长只有6%,但是预算收入增长也有望达到6%,而且很可能超过这个数。因此,2010年我们很可能看到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支出增长,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是非刺激的一个政策。
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财政”意味着政府批准投资项目的情况。目前看,国家发改委显然已经暂缓批准大型项目,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也受到管束。 货币政策虽然还没有到中性,但正在往这个方向走。货币政策的退出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稍晚一点回归正常。
郭田勇:刺激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这是必然的。政府不能一直取代民间来唱主角。随着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断恢复,刺激政策必然要退出。 不过,虽然眼下经济已经恢复,但从今年调整经济结构的方面考虑,一个好的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是需要的。 货币政策不能盲目收紧,不能像去年那样畸形化,但也不能机械化,应使货币政策回到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去。 不要让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当中,总是处在一个扎眼的位置上。相对来讲,今年财政政策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因为要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要解决保障的问题,要解决扩大消费率的问题。 既是为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需要,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财政政策应该比货币政策更积极一些。
王小广:去年8月之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退出了。就目前来说,大家讨论的退出主要指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大家没什么分歧,至少今年财政政策依然会是积极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我觉得以当前的形势看,还可以继续退出。
杨志勇:我个人认为谈退出还没到时候,最早也要等3月份的数据出来,最好是5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再分析刺激政策淡出方案会准确一些。
加息时间窗口
下一步,如果我们的刺激政策选择退出,如何退,谁先谁后?
王志浩:货币政策退出现在还需进一步。从当前信贷增长趋势分析,每一两个月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是可以的。 因为老百姓预期接下来通胀肯定会来,所以政府必须应对这个预期。加息是引导老百姓通胀预期比较好的手段。本来我们就是负的实际利率,所以我觉得加息加一两次是应该的。而且现在就可以加息,27个百分点的利率上调不应该令人担忧。
我们认为,下半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所有的数据都进入了一个理性的恢复,适当地、逐步地退出没有什么问题。
王小广:货币政策应该逐渐退出,信贷规模扩张慢一点,去年信贷增量达到了9万多亿,今年目标是7.5万亿,我觉得最后五六万亿就可以了。接下来让市场发挥作用。另外,既然我们的GDP实现8%已经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加快结构调整。
不过,我觉得货币政策还没到加息的份儿上,现阶段应该抑制房地产,取消优惠房贷利率。
未来,如果银行贷款规模仍不断快速增加,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就需要调整了。
杨志勇:虽然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并不是那么牢固,比如,3月份又可能有一个新现象,贸易出现逆差。从消费、投资、出口来看的话,现在的整个经济还不是那么稳。 但即使经济提振不起来,财政政策也不可能长期这样扩张下去,需要找一些替代性的办法。如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交通、电信等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这就是在打好基础,一旦政府的刺激政策不再有效,民间的、市场的作用可以使经济能够稳定持续。
我觉得真正退的话,货币政策在先。因为政府的很多政策起作用还是靠财政政策,货币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市场经济的价格信号,价格信号不能老是被打乱,否则整个市场没办法决策。 加息应该是最后一个选择,因为加息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那就直接决定了很多消费。
今年的信贷规模多少比较合适?
王志浩:今年央行银监会是否能控制7.5万亿信贷规模是关键。相比于此,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算是微调。一、二季度,能否把信贷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对央行和银监会来说是最大的挑战。目前这也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是,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5000亿,那么说明信贷已经控制住了。
4万亿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银行贷款给政府融资平台后形成的,随着银监会和央行对这部分贷款的收紧,我们可以说政府在投资这块的刺激在减弱。而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在减弱。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是非常紧密联系的,而不是在两条线上。
郭田勇:信贷规模没那么可怕,关键是把握流向,是要刺激产出,而不是刺激通胀和刺激泡沫。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真的有这么大的资金需求,而你就是不给放贷,恐怕也是不妥的。但地产商炒地的行为就不应该从银行获得贷款。 贷款收不收紧,关键不是看贷了多少钱,而是看资金的使用效率,钱投到了哪里,钱能否形成效益。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在七八万亿都是可以的。
退出时间表
什么因素会影响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表?
王志浩:我觉得上半年刺激政策会逐步退出,到了6、7月份,中央可能会再想一想如何调整政策。可能是加息,可能是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控制等。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美国房价可能再次下跌,贷款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美联储有可能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到下半年美国还是担心会通缩,这会影响中国决策层的决策。所以那时中国有可能会停止退出的步伐。
还有一种理论,如果GDP增速10%,那么贷款利率也应该是10%,但中国这么多年来GDP的增速一直高于贷款利率很多,这同样被看作是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从一定角度说,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在刺激。
杨志勇:财政政策从扩张回归中性,应该不会在今年,从减税政策说起,其中像增值税、所得税等都是制度性改革,这些刺激都不再可能回到原来,而一些临时性优惠措施如车辆购置税也已明确会优惠到年底,所以年内取消这些减税政策比较难。 而中央政府1.18万亿的投资今年还有9600多亿需要支出,这些支出通过项目已安排,在年内进行缩减的可能性很小,4万亿刺激计划也会到年底。 我认为,如果说退出,不论减税是投资还是贷款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退出。
王小广:我们所谈的退出也只是针对经济萧条所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措施。退也就是退这些,如财政政策退出就退例如减税政策,或家電下乡补贴措施等等,而不是社保、廉租房等领域的投入。 (摘自中国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