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之中自有乐地”辩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这一时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调和、对立、合一三个阶段。汉魏时期,儒学统治渐趋没落,名教开始陷入危机。为建立新的统治哲学,夏侯玄、王弼、何晏等人援道入儒,发起正始玄风。他们既不否定名教,又强调道家的“自然无为”,认为“名教出于自然”。这便是正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看法。
  公元249年,司马懿控制魏国实权。由于对司马氏标榜名教而实际篡权的行为极度不满,嵇康、阮籍等人开始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由此嵇康等人将名教与自然推向了两个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他们的狂放不羁和率真洒脱更成为后代氏族的效仿对象,并西晋年间形成一股“放达”之风。
  到了西晋末年,放达之风的盛行使得社会风气遭到极大破坏,一些礼法之士开始极力提高名教的社会地位。在这一背景下,郭象以其“独化论”将名教与自然整合,提出“名教即自然”。由此,郭象以其“儒道合一”的观点完成了整个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是西晋元康年间效仿竹林名士的放达派。元康年间,国家统一,经济恢复,社会上层追求物质享乐,生活奢靡不堪。以王平子、胡毋彦国为核心的“四友”、“八达”身居高位,宅心事外,以政事为俗务,以清谈为风尚。他们自诩继承竹林名士,实则放达误国。王隐《晋书》载:“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乐广虽同为当朝名士,但对王平子等人的放达行为并不认可,其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的确,王平子等人的放达与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的放达有着本质的区别。
  嵇康、阮籍身处司马氏篡权统治的时代,他们深感社会黑暗与自身无奈,转而投向“自然”寻求解脱。嵇康直行于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阮籍以酒避世,不拘礼俗,行不由径。他们喝酒、吟诗、弹琴、磕药,放浪形骸之下自有一番难以言说的痛,他们的任自然是无奈之选。正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所谈到的:“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而王平子等人空有放达之行,却无嵇康、阮籍等人的理想与抱负,整日散发裸体,闭门酣畅,行为丑恶,有如禽兽。他们的放浪形骸只是一种感官享受,而嵇康等人的放浪形骸却包含着复杂的精神实质。正如戴逵在《放达非道论》中的评论:“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乐广云:“名教之中自有乐地。”的确,“名教”自有乐地,而“自然”亦有乐地。春秋战国,天下大乱,诸子各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渴望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理想国,而这座理想国又何曾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乐地。诸子在著书立说中不断描摹各自的乐地,同时也不断塑造着各家的理想人格。而后世的知识分子便从这各家中寻求乐地,并积极向他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靠拢。作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派,儒家和道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
  儒家关于理想人格的描述很多,如“圣人”、“仁人”、“君子”、“大丈夫”等等。而这些描述所呈现给我们形象具有以下特征:1)“文质彬彬”的素质结构;2)“中庸”式的行动力;3)“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和而不争”的处世态度;4)“任以为己任”、“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综合来看,即内“圣”外“王”。从这儒家理想人格出发我们便不难想象“名教”之乐地。我认为这乐地就是精于道,修于身,匡世济国,名称于世。
  儒家如此,道家如何呢?道家常说“圣人”、“至人”、“神人”,这就是道家对理想人格的描述。道家讲求“道”、“自然”,而其理想人格在某种程度上便是“道”与“自然”的承载。它要求从现行的功利世界、观念世界、情感世界、语言世界中超脱,成为超尘脱俗、乐天安命、无情无欲、无功无名的“圣人”。而那“自然”的乐地便是一种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道家的境界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世间千万苦难的磨砺。而老庄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对现行秩序愤恨失望后的释然和超脱,是认清一切假之后的真,一切有之后的无。
  到了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真正读懂嵇康和阮籍。他们的向往自然是对现行制度的反抗,是对个体精神的执着追求。而王平子等人的任自然空有形迹而无内质,结果只能引来批判与耻笑。乐广云:“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确实,名教自有乐地,那么王平子等人在“名教”中能找到乐地吗?我认为依旧不会。他们骄奢淫逸,缺乏济世精神,到头来也只能变成心身异轨、道貌岸然的假名士。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我们都需要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都需要从心灵深处去感受这种精神并达到自得之境。巍巍中华,绵延千年,我们的历史从来不乏儒家和道家的真正践行者。几千年前,孔子和老子在各自理想国的创建中为我们开创了两片乐土;千年之中,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两片乐土中寻找精神寄托。每一次寻觅,都使这乐土更为肥沃;每一次寻觅,都使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更为清晰。或许这才是“乐地”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每个人都需要乐地,每个人都应寻找心灵深处真正的自得。
其他文献
摘要:对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文化语境进行解读。从理性经验,道与技、气与器、情与伦几个方面出发,触及它的人文核心。指出赣南客家传统器具的理性经验表现在各种造物活动中,其设计哲学与东方哲学的范畴是一致的;道是无形的,而技是得道的一种方式,因此,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经验主义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观;“气”与“器”是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反映,赣南客家传统器具的设计活动恰当的再现了这一哲学观;赣南客家传统器具有许
摘 要:战国时期,墨家后来者居上,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孟子为了维护儒家的地位,走上“批墨”的道路,但是孟子的这种批判并不是对墨家的全盘否定,而是因其危及儒家地位而进行的泛泛之批。  关键词:孟子;批墨;学派之争  墨学和儒学在战国时期并称为两大“显学”,秦汉以后,由于墨家的反宗法思想不适合以宗法制为特点的中国古代社会,敌不过以宣扬宗法制为中心的儒家,在儒家学说被付之于政治实践,成为蔚然大观后
摘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无疑他们在英语自考中的硬伤。有的学生单词看不懂,有的长句子理解不了,还有人觉得做题总是模棱两可,选中的往往是排除掉的。从而影响自考得分。笔者根据一线教学经验,从词汇、句型、应试规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旨在给参加英语自考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英语自考;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英语阅读
课程改革后,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化学教学的以生为本,又需要我们做到些什么呢?一、思考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现在的化学
气韵"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和一说。在宇宙层面,气为宇宙和万物的本原,韵则为表现气的一种内在精神气质;气为阳,韵为阴,气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那是谁的眼睛rn闪烁成边关的繁星rn望穿幽深的岁月rn眸子里映出故乡青翠的山岗
从亚东到康布温泉50公里,可是不通公共汽车,怎么去呢?我和同伴找到一个开出租车的四川人:“去康布温泉?一天200元吧.”
目的:探讨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评价患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