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轩主”杨小婷的酷生活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初,杨小婷的汉绣作品《少女》,被法国维诺列博物馆以100万元的价格买走收藏,在业内引起轰动。这位非遗项目“汉绣”的带头人,23岁就成为刺绣界传奇人物,还奇迹般复活了失传多年的“游针绣”。去年比尔·盖茨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看到杨小婷专门为他创作的汉绣双面肖像后,如获至宝。更令他惊讶的是,这位“非遗”领袖不仅不是垂垂老矣的那种,35岁的她更像从画报上走出的时尚美女。
  23岁成刺绣界“霹雳娇娃”
  如果不是和汉绣结缘,今天的杨小婷可能是一位钢琴师,芭蕾舞者,亦或画家,因为这些都是她的专长。
  杨小婷出生于武汉一个书香门第,外婆和祖母都是大家闺秀,平日的消遣活动主要为刺绣,多年的练习,使两人的刺绣手艺相当精湛。杨小婷从小由祖母带养,平日里耳濡目染,对那些丝线经过一针一针的来来往往跃然成为美丽的蝴蝶和花朵,感到既新鲜又神奇。祖父母一心希望杨小婷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无奈她独爱刺绣。
  祖母去世后,留下了一箱绣线,颜色繁多的丝线被结成一小束一小束,整齐的排列在箱子里,这些颜色映入年幼的杨小婷眼帘,犹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在她心中绽放。刺绣在她心中撩起了悸动,部分也是出于对祖母的怀念。
  1994年,杨小婷16岁,开始真正有了一些自己的作品。接着她又到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开始系统研习刺绣。3年学成之后,1998年,省里最具权威的汉绣老前辈愿意收杨小婷为关门弟子,这是无数刺绣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杨小婷拒绝了。在一顿谢师宴后,她悄然出走。很多人在背后骂她不识抬举,那位大师也因此一直不肯原谅她。
  杨小婷的拒绝是有原因的,她心中一直有个结,这个结就是神秘的“游针绣”。“汉绣有45种针法,最古老的当属游针绣。”可惜因年代久远,游针绣早已失传,其作品更是“芳踪难觅”。
  汉绣理论大师任本荣曾跟杨小婷提起过这种绝技,“游针绣如小鸟在天空飞,如鱼儿在水中游,自由自在不受任何局限,一切只为作品主题服务。”这对于学习多年刺绣的杨小婷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这是怎样一种技法,做出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独有偶,一次杨小婷在电视上看到了苏绣大师顾雯霞的专访,看到她绣的作品鲜活而逼真,尤其走针的手法,和游针绣的描述颇为类似,女孩激动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能否结合苏绣、湘绣的艺术精华,在沿袭汉绣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独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游针绣?”
  很快,她只带着一个小旅行箱就踏上了前往苏州的火车。辗转多日,杨小婷才找到了顾雯霞,不巧的是,对方此时正要赴国外考察。这次遗憾的擦肩而过令她失落不已,在苏州如画的古镇上,回想来时的艰辛,以及未来的未知,她第一次迷茫了。
  “游针绣”唯一的线索断了,杨小婷游荡在苏州街头,兴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结识了王建琴,在为数不多绣肖像的民间大师中,她也是佼佼者。
  在绣架上,铺着半米长的绣布,绣布上有一幅尚未完成的人物肖像图,王建琴坐在旁边,正在穿针引线,之后便开始在画布上飞针走线起来,人物脸部线与线之间的缝隙渐渐被填满,过渡色自然,人物表情一时生动起来。
  杨小婷看得呆住了,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另一种高超的绣法来绣人物,这种体系和她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她恳求王建琴收她为徒。王建琴见过很多想来学刺绣,没有耐心就走了的人,她以为杨小婷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杨小婷坚持:“不学好乱针绣我决不会离开。”王建琴被其诚心打动,收她为徒。
  苏绣大师王祖识第一次见到杨小婷时,她正在绣一幅人物肖像,王祖识不禁说了句:“乱针绣有那么好学?现在的人,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又过了一个月,王祖识再次来时,看到杨小婷仍坐在那一针一线的绣着,王祖识点了点头,说:“这女孩不错。”简单的一句话,在杨小婷心里升起莫大的信心。
  4个月后,杨小婷的《君士坦丁堡女郎》完成,王祖识又前来,看到这幅绣像,她脱口而出:“这女孩不简单!”听了这句话,杨小婷心潮澎湃不已。
  之前作品的积累,以及用乱针绣绣的一些人物图,拼拼凑凑下来,杨小婷竟拥有了近40幅作品。
  2000年,杨小婷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刺绣个展,精致的作品吸引了更多普通人的注意,一时间十分轰动。人们一方面惊叹于作品的精致,一方面惊讶于作者的年轻,当时年仅23岁的杨小婷自此一举成名。
  复活“游针绣”,肖像作品震惊比尔·盖茨
  蜂拥而来的曝光率,最初让杨小婷有些飘飘然,但很快她就冷静下来潜入谧境。之后,杨小婷便搬到郊区的住所,一心钻研刺绣。有时一连半月连门都不出,还专挑复杂的人物绣。一年下来,能有六七幅作品,比资深绣娘的速度多了好几幅。
  但“游针绣”依然是个谜。杨小婷决定舍弃业已深谙的乱针绣。汉绣和苏绣不同,不用将绣线劈得很细,她尝试用很粗的布和线绣制一些风景。图案绣好后,不少老师和绣友都觉得,这不像是苏绣,倒是像宝应刺绣,好奇心驱使她又前往扬州的宝应。
  在那里,杨小婷认识了大华刺绣研究所所长朱军成,朱成军绣制的风景作品大多粗针大线,用色大胆,远看和油画非常接近,杨小婷顿时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她说道:“汉绣用线粗犷,用色大胆,和宝应刺绣有共通之处;再加上楚人信巫术,对鬼神和图腾崇拜,所以在汉绣过程中,喜用金线银线,做出来的成品大气奢华,装饰性强。”
  在和同行不断的交流中,杨小婷也进行了大胆摸索。一般人朝着一个方向走针,她偏偏要反其道而行,有时绣着绣着,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好看与否。从2000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摸索,杨小婷的刺绣已经形成风格,绣成了40幅作品,国内很多汉绣专家在看完她的作品后,认为这些就是失传已久的“游针绣”。
  杨小婷的第一幅“游针绣”作品是自己的自画像,绣像上,杨小婷戴着白色的帽子,抱着一只小狗,远观有油画的质感,形的美,色的美兼具;近看则是丝线相互交叉、纠缠,相互辉映。   杨小婷花6年时间,终于复活了汉绣已经失传的针法“游针绣”。该针法极大增强了绣品的轮廓感和动感,这种绝技也是汉绣区别于四大名绣的地方之一。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油画功底,她创作的游针绣作品如油画般传神。她花费10个月时间创作的7米长卷《三峡览胜》,运用恣意舞动的针线,将山水云雾的飘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6年,杨小婷举办了个人的第二次汉绣个展,将“游针绣”的成果公之于众,引起巨大轰动。
  对此杨小婷坦言:“这次复活游针绣,有还原,也有创新。还原的是理论的部分,创新在作品的表现力上。”
  杨小婷说,汉绣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楚绣,为当时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绣品。在历史长河中,汉绣有过鼎盛与辉煌:曾荣获南洋赛会一等金牌奖和巴拿马博览会金质金牌殊荣,汉绣由此名扬中外,并与苏绣、湘绣等一起被列为中国的十大名绣。
  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让杨小婷惊喜异常。
  “衣画而裳绣”,刺绣原本便附丽于服饰。2012年6月6日,在湖北省首届非遗设计比赛颁奖仪式上,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展示的50套《秀绣——系列汉绣服饰》,以雍容华贵的晚礼服、富丽堂皇的汉绣饰,征服了全场,一举夺得特别奖。
  一件作品卖百万
  汉绣为杨小婷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让她成为刺绣界大名鼎鼎的人物,这背后多亏了丈夫的默默支持。杨小婷的老公王保华是位高级工程师,两人相识,源于1997年的一次偶遇。王保华追了杨小婷5年,两人的感情越走越坚。在苏州学习乱针绣期间,不到20岁的她几次往返于武汉和苏州之间,王保华不管有多忙,都全程陪伴。
  2003年,王保华终于鼓足勇气向她求婚,杨小婷欣然答应。她说:“保华当时说了一句话‘你玩汉绣吧,干自己喜欢的事业,等你玩够了,总会回到我身边的。’正是他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嫁给他。”
  杨小婷的汉绣研究室,坐落在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的昙华林融园。她给自己的住所取名“红绣轩”,自号“红绣轩主”。昙华林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径,会让人一洗浮躁都市的浮躁情。目前昙华林中6家著名绣坊,均出自她的高徒之手。有趣的是,杨小婷的高徒年龄都比她大,最大的已65岁。截至目前,她的弟子们共收了200多名学生,甚至包括法国、乌克兰等外籍人士。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高徒们的作品每件最低几万元,高的几十万,在市场上仍非常抢手。
  凭借大胆的创意,杨小婷让古老的汉绣艺术,回归到服饰的本源上,使沉寂的刺绣成为“流动的风景”。去年她在欧洲艺术节上参展,50套晚礼服分为3个系列,《龙凤呈祥》、《龙飞凤舞》、《水墨中国》,整体充满浪漫,唯美的楚文化气息。此次汉绣服饰的主调是龙与凤,同时在饰面上多用金、银刺绣装饰,突出楚人豪放、华贵、典雅、夸张的个性特征。
  杨小婷说,“汉绣也不应该只是历史某一个时期的那种风格,艺术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的,比如音乐、电影、服饰,而我的汉绣,绝不会停滞不前、进入坟墓。”
  2014年8月初,杨小婷的汉绣作品《少女》,被法国维诺列博物馆以100万元的价格买走收藏,在业内引起轰动。这幅作品人物面若桃花,略带微笑,栩栩如生。“汉绣靠手工千针万线而成,每一件绣品里,都含着作者的个性情感和审美情趣,具有形神和灵气。”她认为,汉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决定它必须走高端路线,才能在服装界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每天晚上8-12点,都是杨小婷的工作时间。她说自己非常享受现在的状态,几乎不用出门,每日自然醒,但晚上会专注创作。
  除了创作,杨小婷每天的时间会用来弹弹古琴、钢琴,偶尔画下油画,整理一下院子。她还是个十足的服装和帽子控,家中有几百顶帽子,只要出门,一定会戴帽子。这样的生活要过多久,杨小婷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当我回来的时候,一定是汉绣繁荣到来的时候。”杨小婷自信地说。
其他文献
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尤其是我省免征农业税、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后,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种粮的好处,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过去种地费
一奇怪的“名片”1950年10月末的一天,东北名城凌州市,秋高气爽。上午八点,凌州市公安局重案处办公室里,处长钱澄宇正在和助手小石等公安人员开工作会。“嘀铃铃铃……”的电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而在诉讼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诉讼程序和诉讼要求的必要了解,当事人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
一、没有主题的谈话吕叔彬从机场回来,与以往每次出差回来一样,不回家,直接到单位。这次出差走了一个多月,去参加国资委的一个短训班。一路上天空碧蓝如洗,这对乘飞机总是有
2004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已定于9月18日、19日举行,今年的司法考试在试卷设计、考试分值和题型结构上作了相应改进和调整,为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应试,本栏目将陆续刊登专家学者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词句雅驯,不类庸俗,当然是一种美。《诗人玉屑》论诗以典重渊雅为贵。《沧浪诗话》以为学诗先须除五俗,即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都以趋雅避俗为正则。《怀麓堂诗话》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中有关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等一系列
记得很小的时候,邻家小姐姐常同我们一起玩儿。有一次,她的手指被碎玻璃划破了手,我们都等着她哭。可她盯着手指上渗出的血珠,忽然笑着喊我们:“快来看,这血真像一朵花!”  多年以后,那一朵指上花就开在我记忆里,在疼痛之上绽放的美丽,穿透岁月的风尘,在沧桑的心上,却没有当年的嘲笑和不解,有的只是暖暖的感动、深深的体悟。长长的一生之中,那么多琐碎的伤,刺划得心上千疮百孔,世事的风霜便涌入,使得生命一片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