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间,读者在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用“心”面对世界和人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自由想象,感受着人生的博大,触摸着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同时,学生只有在语言深处与语言进行生生不息的对话,才能不断使自己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才能体现自己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创造性,在每一个语词上开出自己的花。“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如何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迸发,使阅读教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呢?
一、在质疑中对话,倡导民主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和引发学生质疑问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对话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获取,而自己的感悟又被别人的发言唤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不断升华。
如教学《翠鸟》一课时,有学生质疑“翠”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向全班同学,进而引导:“是呀!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读书,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觉得是绿色的,因为课文中告诉我们翠鸟穿着浅绿色的外衣。”有的说:“我觉得‘翠’在这里带有‘青’的色彩,因为课文中说翠鸟有一条橄榄色的头巾,我看过新鲜的橄榄,它是青绿色的。”还有的说:“‘翠’,还给人一种可爱、亲切、温柔的感觉……”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当中,走向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空间。
二、在对话中表演,内化语言
语言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一些课文可创设情境,组织、指导学生在小组里或上讲台表演,彰显学生的个性。通过表演,达到内化语言、自主创新、发展思维、拓展内容之效。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就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真切地感受这几种小动物对荷叶的眷恋和深情赞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披文入境、文中有我、我中有文、文我一体,进行换位体验,真正感悟、体验、把握文中角色的情感脉搏,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真切体会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圆。
三、在辩议中对话,激发创造
“辩议”中的学生对话,能使学生更多了解领悟他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加强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旨后,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让学生自主分成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讲人家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辩论达到高潮。学生说出了许多精彩的答辩词,如:“一天吃一个苹果,可以远离医生。”“人们为什么把你们疏忽,是你们不如我们呀!”“为什么人们看望病人得送苹果,而不送花生呢……”这些激烈的发言,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虽然发言还不成熟,但是都饱含着一定的道理。文本新的意义、学生的创造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通过三次辩议,层层深入,学生懂得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的“苹果”“花生”两类人都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使“静态”的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四、在对话中体验,放飞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则是学生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首先是由于受到教材语言文字的刺激和影响引起的。文本中描写的情境、蕴含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了学生相应的情感,调动了过去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情感,从而在对话中自我感悟、自我展示,打造出个性化的课堂。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爸爸嘴张着……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一重点句段时,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细想: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诵读?为什么要这样诵读?生1:读时要突出“和平”这两个字,这三个“和平”要读得越来越大声,越来越高昂。因为这是爸爸生命的代价,是爸爸的追求和呼唤。生2:我认为“我、妈妈、叔叔阿姨、全世界”这几个词要读响亮,表示听见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让全世界都能听到爸爸这深情的呼唤。生3:要把“听见”读得响亮些,让人们都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突出呼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为学生对文本能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有创意、有个性的朗读和理解而欣慰。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准确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从而异彩纷呈,个性张扬。
五、在对话中鉴赏,丰富情感
毋庸置疑,文本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有很多语言文字、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值得细细推敲、揣摩、学习和欣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主要凭借,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状态中,从而进入作者的思维宿地,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这样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语言、增进认识、培养思维、丰富情感。如教学《四个太阳》时,可组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充分品读欣赏分析课文:(1)文中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3)你能画一个跟课文里不同的太阳吗?自由作画:我心中的太阳。通过多形式的读、议和动手创作画太阳,充分让学生表达各自美好的心愿,不仅丰富语言的内涵,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培育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在实践中对话,深化认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如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学生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产生了浓原厚的兴趣,于是我举办了“西沙群岛知识展”,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西沙群岛;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回去后调查身边的环保方面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家乡的环保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搜集、调查传递多向的信息过程中,在实践中与文本对话,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真实地感受到了分享知识的甜蜜,体验到了心灵成长的快乐。
对话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建立在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上。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之上。对话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生、教师、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的过程。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应在师生沟通与对话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灵动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应认真钻研文体,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体,正视学生差异,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迸发,让学生的思维琴弦弹奏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笔谱写出动人的华章。
对话,让阅读教学更精彩,让我们一起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一、在质疑中对话,倡导民主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和引发学生质疑问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对话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获取,而自己的感悟又被别人的发言唤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不断升华。
如教学《翠鸟》一课时,有学生质疑“翠”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向全班同学,进而引导:“是呀!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读书,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觉得是绿色的,因为课文中告诉我们翠鸟穿着浅绿色的外衣。”有的说:“我觉得‘翠’在这里带有‘青’的色彩,因为课文中说翠鸟有一条橄榄色的头巾,我看过新鲜的橄榄,它是青绿色的。”还有的说:“‘翠’,还给人一种可爱、亲切、温柔的感觉……”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当中,走向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空间。
二、在对话中表演,内化语言
语言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一些课文可创设情境,组织、指导学生在小组里或上讲台表演,彰显学生的个性。通过表演,达到内化语言、自主创新、发展思维、拓展内容之效。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就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真切地感受这几种小动物对荷叶的眷恋和深情赞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披文入境、文中有我、我中有文、文我一体,进行换位体验,真正感悟、体验、把握文中角色的情感脉搏,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真切体会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圆。
三、在辩议中对话,激发创造
“辩议”中的学生对话,能使学生更多了解领悟他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加强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旨后,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让学生自主分成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讲人家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辩论达到高潮。学生说出了许多精彩的答辩词,如:“一天吃一个苹果,可以远离医生。”“人们为什么把你们疏忽,是你们不如我们呀!”“为什么人们看望病人得送苹果,而不送花生呢……”这些激烈的发言,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虽然发言还不成熟,但是都饱含着一定的道理。文本新的意义、学生的创造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通过三次辩议,层层深入,学生懂得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的“苹果”“花生”两类人都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使“静态”的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四、在对话中体验,放飞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则是学生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首先是由于受到教材语言文字的刺激和影响引起的。文本中描写的情境、蕴含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了学生相应的情感,调动了过去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情感,从而在对话中自我感悟、自我展示,打造出个性化的课堂。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爸爸嘴张着……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一重点句段时,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细想: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诵读?为什么要这样诵读?生1:读时要突出“和平”这两个字,这三个“和平”要读得越来越大声,越来越高昂。因为这是爸爸生命的代价,是爸爸的追求和呼唤。生2:我认为“我、妈妈、叔叔阿姨、全世界”这几个词要读响亮,表示听见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让全世界都能听到爸爸这深情的呼唤。生3:要把“听见”读得响亮些,让人们都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突出呼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为学生对文本能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有创意、有个性的朗读和理解而欣慰。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准确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从而异彩纷呈,个性张扬。
五、在对话中鉴赏,丰富情感
毋庸置疑,文本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有很多语言文字、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值得细细推敲、揣摩、学习和欣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主要凭借,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状态中,从而进入作者的思维宿地,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这样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语言、增进认识、培养思维、丰富情感。如教学《四个太阳》时,可组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充分品读欣赏分析课文:(1)文中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3)你能画一个跟课文里不同的太阳吗?自由作画:我心中的太阳。通过多形式的读、议和动手创作画太阳,充分让学生表达各自美好的心愿,不仅丰富语言的内涵,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培育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在实践中对话,深化认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如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学生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产生了浓原厚的兴趣,于是我举办了“西沙群岛知识展”,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西沙群岛;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回去后调查身边的环保方面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家乡的环保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搜集、调查传递多向的信息过程中,在实践中与文本对话,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真实地感受到了分享知识的甜蜜,体验到了心灵成长的快乐。
对话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建立在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上。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之上。对话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生、教师、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的过程。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应在师生沟通与对话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灵动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应认真钻研文体,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体,正视学生差异,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迸发,让学生的思维琴弦弹奏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笔谱写出动人的华章。
对话,让阅读教学更精彩,让我们一起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