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它培养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深入分析了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成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 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 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 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也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 必须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事实上,高职院校除了“技能型”校园文化建设有别于普通高校那种“学术型”文化外, 还应适当引入企业文化, 建立起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让在这种校园文化熏陶下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自然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 是由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的关系决定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学生, 他们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校园文化应引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远远超出了一般学校,它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教育把参与社会经济岗位的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内容, 不但要与社会经济建设相联系, 而且更要深入到具体企业, 进行实习、实训,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 来实现对工作岗位的适应, 以便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与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甚至有些学校还和企业合作, 为企业进行定单式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其实就是生产和需求的关系, 如果企业不认可学校的“产品”, 那么学生将无法就业, 学校教育就陷入了困境。总的来说,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企业对毕业生的接纳和应用是一个完整的“供”与“需”的过程。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 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校园文化。
2.是由高职高专教育定位所决定的
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是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个核心目标, 紧紧抓住学校和各专业办学定位这个关键。
3.是由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他们的主要专长是“技术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企业是“技术应用”的操作平台,高职教育就必须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努力使毕业生达到“零距离”就业、“零适应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要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因此,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 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 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守纪、勤奋、诚信、合作、创新等良好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4.是高职高专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的需要
项目化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任务, 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新的重要途径。项目化课程教学, 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 是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事件。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 以项目为载体, 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 在技术领域里, 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 在服务行业, 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经营、服务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项目课程是行动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最好的项目大多来源于真实生产经营活动, 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直接相关。
5.是实施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结合的需要
走“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路子, 是一条目前为大家所公认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校企联合, 整合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 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来。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和系部只重视利用校企两种教育资源, 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而对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如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坚强意志等关键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专业技术能力。因此, 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仅适应了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需要, 而且也会更好地推动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入发展。 三、引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途径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其目的只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很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沟通甚至融合程度不足等。那么,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引入企业文化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来实现:
1. 通过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坚持“ 源于企业文化, 又高于企业文化”的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吸取并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 也就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愿景、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校园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学校的一切教育, 如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教学文化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没有实质的冲突, 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 不应该是盲目的、随意的, 而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等计划之中,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活动。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 教师要有自觉的思想意识, 发掘教材内容, 尤其是社会科学的课程。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自信心、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中, 可以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同时对高职高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是有裨益的。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强化对文化的理解, 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不仅有益于校园文化建设, 同时也有益于企业文化的发展。
2.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必由之路
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 只有让企业了解学校, 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打通就业渠道。我校根据企业的人才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吸纳企业优秀人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造就“双师型”、“能师型”教师团队, 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 言传身教, 带动学生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和企业所需的良好品质。作为学校, 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 支持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实践活动, 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们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广纳贤才, 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造就优良的教师团队。 如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学, 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聘请他们作为客作教授、兼职教师, 学生可以学到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拓展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点, 使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 教学进一步贴近社会, 贴近职业, 不断开发新专业, 改造老专业,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调整专业口径,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校的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
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和理解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实训活动为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 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 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 学校可以在实习、实训中加一个专门的项目——学习和把握企业文化,这样切身的感受和有意的把握就会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具体的体会和理解。二是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广义企业文化内容的讲座和面对具体专业, 甚至某一具体企业狭义企业文化讲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引入, 也使学生通过这种引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这种展示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进入企业, 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人员介绍等现身说法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第二种是将某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 或将几个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的展示, 实实在在地把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四是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 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相通相融。无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多少企业文化内容, 如果不能把两者有效地融通, 那么, 引入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因此, 引入之后是否真正融合是关键, 其办法: 一是两种文化形式要相互渗透, 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 在相互参与中彼此要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二是企业文化必须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项常规内容, 绝不可需要搞时才搞, 不需要搞时不搞, 想起时搞, 想不起时不搞, 而是要把它作为与休闲娱乐性文化活动、知识提升性文化活动一样的文化活动常抓不懈。
总之, 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引入企业文化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 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它不仅能够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而且能够弥补学生走向企业之后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的缺乏而出现的种种问题, 更好地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事实上,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企业文化的引入是情理之中的, 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因此,可以说, 企业文化的引入既是校园文化缺失的弥补, 也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介绍:孙慧(1961-),女,湖北武汉,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成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 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 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 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也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 必须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事实上,高职院校除了“技能型”校园文化建设有别于普通高校那种“学术型”文化外, 还应适当引入企业文化, 建立起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让在这种校园文化熏陶下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自然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 是由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的关系决定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学生, 他们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校园文化应引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远远超出了一般学校,它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教育把参与社会经济岗位的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内容, 不但要与社会经济建设相联系, 而且更要深入到具体企业, 进行实习、实训,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 来实现对工作岗位的适应, 以便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与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甚至有些学校还和企业合作, 为企业进行定单式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其实就是生产和需求的关系, 如果企业不认可学校的“产品”, 那么学生将无法就业, 学校教育就陷入了困境。总的来说,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企业对毕业生的接纳和应用是一个完整的“供”与“需”的过程。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 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校园文化。
2.是由高职高专教育定位所决定的
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是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个核心目标, 紧紧抓住学校和各专业办学定位这个关键。
3.是由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他们的主要专长是“技术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企业是“技术应用”的操作平台,高职教育就必须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努力使毕业生达到“零距离”就业、“零适应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要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因此,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 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 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守纪、勤奋、诚信、合作、创新等良好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4.是高职高专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的需要
项目化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任务, 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新的重要途径。项目化课程教学, 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 是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事件。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 以项目为载体, 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 在技术领域里, 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 在服务行业, 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经营、服务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项目课程是行动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最好的项目大多来源于真实生产经营活动, 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直接相关。
5.是实施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结合的需要
走“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路子, 是一条目前为大家所公认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校企联合, 整合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 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来。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和系部只重视利用校企两种教育资源, 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而对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如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坚强意志等关键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专业技术能力。因此, 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仅适应了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需要, 而且也会更好地推动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入发展。 三、引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途径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其目的只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很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沟通甚至融合程度不足等。那么,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引入企业文化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来实现:
1. 通过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坚持“ 源于企业文化, 又高于企业文化”的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吸取并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 也就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愿景、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校园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学校的一切教育, 如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教学文化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没有实质的冲突, 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 不应该是盲目的、随意的, 而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等计划之中,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活动。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 教师要有自觉的思想意识, 发掘教材内容, 尤其是社会科学的课程。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自信心、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中, 可以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同时对高职高专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是有裨益的。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强化对文化的理解, 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不仅有益于校园文化建设, 同时也有益于企业文化的发展。
2.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必由之路
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 只有让企业了解学校, 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打通就业渠道。我校根据企业的人才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吸纳企业优秀人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造就“双师型”、“能师型”教师团队, 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 言传身教, 带动学生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和企业所需的良好品质。作为学校, 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 支持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实践活动, 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们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广纳贤才, 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造就优良的教师团队。 如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学, 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聘请他们作为客作教授、兼职教师, 学生可以学到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拓展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点, 使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 教学进一步贴近社会, 贴近职业, 不断开发新专业, 改造老专业,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调整专业口径,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校的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
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和理解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实训活动为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 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 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 学校可以在实习、实训中加一个专门的项目——学习和把握企业文化,这样切身的感受和有意的把握就会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具体的体会和理解。二是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广义企业文化内容的讲座和面对具体专业, 甚至某一具体企业狭义企业文化讲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引入, 也使学生通过这种引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这种展示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进入企业, 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人员介绍等现身说法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第二种是将某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 或将几个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的展示, 实实在在地把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四是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 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相通相融。无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多少企业文化内容, 如果不能把两者有效地融通, 那么, 引入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因此, 引入之后是否真正融合是关键, 其办法: 一是两种文化形式要相互渗透, 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 在相互参与中彼此要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二是企业文化必须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项常规内容, 绝不可需要搞时才搞, 不需要搞时不搞, 想起时搞, 想不起时不搞, 而是要把它作为与休闲娱乐性文化活动、知识提升性文化活动一样的文化活动常抓不懈。
总之, 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引入企业文化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 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它不仅能够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而且能够弥补学生走向企业之后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的缺乏而出现的种种问题, 更好地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事实上,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企业文化的引入是情理之中的, 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因此,可以说, 企业文化的引入既是校园文化缺失的弥补, 也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介绍:孙慧(1961-),女,湖北武汉,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