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次开会轮到我发言时,瞥见对面的人拿出了手机。那一刻,我感觉情绪受到了影响,一股焦躁窜了出来——这个人把我发言的时间当成了垃圾时间。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选择在没那么重要的人发言时走神或去洗手间。而直面这份惨淡,捕捉到别人的小动作,自尊多少有些受伤。
现代人的注意力很短暂,又有手机这种分神神器,很难心无旁骛听人说话。在会议或讲座上,无论是谁,在讲什么话题,都有人在做别的事。
做过听众也做过演讲者,所以对风吹草动格外敏感。在台上的人,能感受到台下的能量场波动,那种感觉如同在海边行走,能体会到海水的变化——哪一刻有反馈的浪潮袭来,哪一刻是风平浪静的消化思考,哪一刻是链接断开的沉默。
想要做一个好演讲者,必须心理素质过硬,不受他人情绪影响。
曾经和某位同事在外地一所重点高中做校园活动,校方临时抽了几个班的同学参加。大约临近月考,各班压力很大,有个班主任认为自己班学生的复习时间被耽误了,在现场吵吵嚷嚷表达不满。我当时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没听清那个男老师用方言说了什么,只记得他头发油腻腻的,一脸倦色,表情有些凶。
他听我们讲了一段后,大约觉得内容还不错,脸色和缓下来。但我情绪仍然受到了影响,想尽快结束这场“不受欢迎”的活动。
演讲其实是一种表演,需要不断给自己打气,需要带着一种对分享内容的自信和笃定。状态不好时,语速会不自觉地加快,该情绪饱满的段落也干瘪了。我一边想着要说的词,一边暗暗责怪自己。底下的同学有认真听着的,也有做作业的,但没什么反馈,让我对互动也没信心。
然而,和我一起去的同事上台时,却不紧不慢,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状态,插科打诨卖萌,该抖的包袱一个不落,虽然底下仍旧没有什么反应。可能是讲的故事他们没有共鸣,可能是这所学校氛围比较压抑,都不得而知。
当时我顾不得其他,只是为同事的卖力感到尴尬和不值得——这是一场免费的公益活动,掏心掏肺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活动结束后,我在车上叹息,既有对遭遇的不满意,也有对自己的不满意。过了好半天,同事温和地说了一句,其实,你不用受他们影响的,把握自己的节奏就好。我点头:抱歉,我说得太快了。之后,我们没再谈论这件事,之后在别处的活动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效果都还不错。
因为我對演讲这件事不太自信,本身已经在恐慌区,也就害怕别人评判,一点点质疑都会让我退缩。但同事那句建议,说到了点子上。对环境太敏感,失掉了自己的分寸,只能让结果变得更糟。不管别人对你有怎样的预判,只有相信自己、坚持自己、表达自己,才可能感染别人。
后来,那位同事跳槽去了一家辅导机构,做讲网课老师。他完全没有包袱,一会儿扮演爱莎公主,一会儿扮演左丘明,把“的地得”的用法和史记的故事编成歌曲,总是元气满满,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活力。用心、自信和松弛,让他成为金牌讲师。我想,内心强大的人,做什么都会优秀的。
社交场合总免不了要讲话,在场面不尽如人意,“社恐”发作时,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被别人喜欢,专心完成这件事。不用受他们影响,把握自己的节奏就好。
(离萧天摘自2021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现代人的注意力很短暂,又有手机这种分神神器,很难心无旁骛听人说话。在会议或讲座上,无论是谁,在讲什么话题,都有人在做别的事。
做过听众也做过演讲者,所以对风吹草动格外敏感。在台上的人,能感受到台下的能量场波动,那种感觉如同在海边行走,能体会到海水的变化——哪一刻有反馈的浪潮袭来,哪一刻是风平浪静的消化思考,哪一刻是链接断开的沉默。
想要做一个好演讲者,必须心理素质过硬,不受他人情绪影响。
曾经和某位同事在外地一所重点高中做校园活动,校方临时抽了几个班的同学参加。大约临近月考,各班压力很大,有个班主任认为自己班学生的复习时间被耽误了,在现场吵吵嚷嚷表达不满。我当时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没听清那个男老师用方言说了什么,只记得他头发油腻腻的,一脸倦色,表情有些凶。
他听我们讲了一段后,大约觉得内容还不错,脸色和缓下来。但我情绪仍然受到了影响,想尽快结束这场“不受欢迎”的活动。
演讲其实是一种表演,需要不断给自己打气,需要带着一种对分享内容的自信和笃定。状态不好时,语速会不自觉地加快,该情绪饱满的段落也干瘪了。我一边想着要说的词,一边暗暗责怪自己。底下的同学有认真听着的,也有做作业的,但没什么反馈,让我对互动也没信心。
然而,和我一起去的同事上台时,却不紧不慢,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状态,插科打诨卖萌,该抖的包袱一个不落,虽然底下仍旧没有什么反应。可能是讲的故事他们没有共鸣,可能是这所学校氛围比较压抑,都不得而知。
当时我顾不得其他,只是为同事的卖力感到尴尬和不值得——这是一场免费的公益活动,掏心掏肺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活动结束后,我在车上叹息,既有对遭遇的不满意,也有对自己的不满意。过了好半天,同事温和地说了一句,其实,你不用受他们影响的,把握自己的节奏就好。我点头:抱歉,我说得太快了。之后,我们没再谈论这件事,之后在别处的活动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效果都还不错。
因为我對演讲这件事不太自信,本身已经在恐慌区,也就害怕别人评判,一点点质疑都会让我退缩。但同事那句建议,说到了点子上。对环境太敏感,失掉了自己的分寸,只能让结果变得更糟。不管别人对你有怎样的预判,只有相信自己、坚持自己、表达自己,才可能感染别人。
后来,那位同事跳槽去了一家辅导机构,做讲网课老师。他完全没有包袱,一会儿扮演爱莎公主,一会儿扮演左丘明,把“的地得”的用法和史记的故事编成歌曲,总是元气满满,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活力。用心、自信和松弛,让他成为金牌讲师。我想,内心强大的人,做什么都会优秀的。
社交场合总免不了要讲话,在场面不尽如人意,“社恐”发作时,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被别人喜欢,专心完成这件事。不用受他们影响,把握自己的节奏就好。
(离萧天摘自2021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