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多样活动为平台,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例如在教二年级下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想当升旗手的愿望,我安排如下。
  播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的升旗片段,教师配音解说:“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郑重的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
  之后让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解放军叔叔真精神。”“他们的动作很整齐。”“升旗手的动作真漂亮。”这时我又相机发问:“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我长大了想当解放军。”“我长大了穿军装,像他们那样雄赳赳气昂昂。”“我现在就想当升旗手。”全班同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此时再让学生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动手制作国旗。经过师生互评,选出升旗手,最后让同学们怀着对国旗的无限热爱和对伟大祖国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深厚。
  二、让实际生活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第一册《认识好朋友》一课,是为了让才入学的小朋友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课程“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发展”的理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自我介绍活动,体验介绍的过程,学习交友的方法。我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请你记住我,我想和你交朋友”等环节,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在互相叫名字、特长展示、游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有朋友的快乐和好处。并在歌曲《找朋友》中做游戏,升华交朋友的快乐情感。
  三、用创设学习情境的场面,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坐立走?摇有精神》这节课的主旨要落在“有精神”这个题眼上。于是在课的设计中,我通过引入阅兵式上解放军走正步的录像向学生们展示出军人的飒爽英姿。很多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已经情不自禁地想学一学、走一走了,我让他们自由地模仿,体验其昂扬的精神面貌。教学中,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有精神”。
  教材中,《坐立走?摇有精神》的儿歌是本节课的主线,贯穿始末。如何充分地利用好儿歌,使儿歌不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指导学生的行为。我采取了一边让学生做动作、一边诵读儿歌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每一句儿歌都活起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试着自己编动作,以儿歌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了规范学生坐立走姿势的教学目的。为了巩固和加强本节课关于坐立走姿势的训练,我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将放学排队、做早操走路这样的生活场景融入到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训练学生规范的走路姿势,培养团队精神。
  良好的品德形成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的。教学中牢牢地抓住“生活”两字,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以一个具体的行为实践和行为体验完成道德品质的教学。
  四、将体验生活过程的感受,巩固学习兴趣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二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为了让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我让学生模拟残疾人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或是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或是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帮助礼让残疾人。
  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程思)
其他文献
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拥有一种深度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就能透过问题看本质,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认知事物更底层的结构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实践中,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群关系,应牢牢把握加强党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有时,数学需要“如果”来让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生活,用“激疑”来突破学生的常规理念。请看来自香港的黄伟坚老师执教《24小时报时制》(香港现代数学版本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23+1等于多少?  生:24  师:IQ题,23+1=0,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在下面做着各种猜测。  师:如果你们想知道答案是什么,就请大家先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答案后面将会揭晓。  ……  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具备优质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帮助其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的
做好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尽快地把我中心档案目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从去年以来,我中心把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摆在
小学英语学科由于课程开设不均,课时少,内容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但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的差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更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共同探究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现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以一节课为例谈谈对如何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  一、开展轻松的热身活动,向学生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是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胜任力或竞争力”.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方向和重要趋势.物理作为高中理科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高学历的专业化人才,而是扩大到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工教育的发展.技工教育和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