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的资源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效率不高,因此必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的优化配置过程中,以单一合并的资源整合方式为主要途径,这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实现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高效,探索新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资源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源不利用不合理,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出生率降低,以及有大量乡村学校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经商或务工,导致农村的学龄人口数不断减少;其次,目前农村教育网点过于分散,办学规模太小,造成教育成本增高,资金、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浪费严重,教育的实质是讲究效率,而农村教育中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教育效率,因此就需要探索新的有效途径,优化我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1相关概念及理论
  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要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所有相关资源,如资金、科技成果、毕业生、师资力量、教育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主要是指教育经费。一定存量的教育资源如资金、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育科研设备等是确保教育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由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人们必须尽可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指对教育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使用方式之间做出选择,以满足社会、学校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过程。
  根据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所谓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指投入教育活动过程的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是否适应,及上述要素总量、结构、质量是否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和单位的需要。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具有两个条件:①必要条件指任何教育资源不论投入何种用途,其边际产品、边际受益率必须相等。如果改变该教育资源的流向,必然会使教育资源的边际(或增加的)成本递增,而教育资源的边际(或增加的)收益则会递减。从理论上说,只要教育资源的边际收益相等,那么教育资源不论流向哪个地区、部门、行业或学校,都会得到最为合理、有效的配置。②前提条件:就是要有明确的产权。所谓教育资源的产权,是指教育资源的所有、使用、收益、转、让等一组权利组成的权利约束,以及这些权利在不同经济行为主体、教育行为主体间的分割和界定。社会不同主体之间交换教育资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交换教育资源产权的过程。交换的实质就是权利的过渡,因此,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求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
  2我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我国农村教育资源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在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我国已有不少省份和地区进行了调整农村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初步尝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农村学校数目、教师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缩减。其调整措施主要有:撤并一些规模较小的村办完小,几个村联合办学;或只在条件适宜的村(乡)建寄宿制中心学校,各村办小学部分或全部划入中心小学;清退编外教师,分流富余人员。如江苏省规定,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施教服务人口为l万人左右,一所农村初中施教服务人口为3~5万人。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一所初中,全省已撤并农村中小学4000所左右。对于中小学教师编制,规定小学教师与学生比为1∶27,教学辅助人员为1∶300;初中教师与学生比为1∶20,教育辅助人员为l∶150。据此,江苏省已清退编外教师3万余人。这种在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方面的尝试,的确有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它只是在布局上进行调整,模式过于单一,缺乏特殊条件下的灵活性,如果不适合当地的情况,或在操作中出现问题,都会暴露出许多弊端。
  在我国农村农民“知识贫困”问题仍然严重,农村的“知识贫困”是农村教育落后的产物,农村教育落后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历史因素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应对农村的教育落后、进而对农村的“知识贫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基础的不同,农村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它比较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学校建设上,薄弱学校(园)与示范学校(园)并存。薄弱学校就是那些在经费供给、办学条件、领导班子、师资配备、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某一或几个方面薄弱的学校,尽管大部分农村乡镇加强了各类示范学校建设,调整学校布局,基本完成了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但就整个农村而言,薄弱学校还有一定的数量,特别是初(完)小占了薄弱学校不小的比例。②从硬件购建上,简陋陈旧的教育技术装备与坚固适用的新型校舍并存。经多年的危、破旧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等的校舍已达到建筑结构砖混化、用地用房定额化、功能分区合理化的要求,这是农村基本办学条件保障方面的一大进步。但不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购置相对滞后,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器械和图书资料简陋陈旧或残缺不全、完好率低下。
  3关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几点建议
  3.1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是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是保证教育资源正确投向与合理投资结构的基础,不同农村地区应当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程度,确定本地区的教育门类结构、层次结构,构成一定的教育系统网络,引导教育投资方向。确保适度的教育规模,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是构成合理的人力、物力结构,充分发挥教育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校布局不当、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致使学校的师资、设备和经费严重浪费,资源潜力得不到正常发挥。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遵循效益性原则,使各级各类学校在现有资源条件下,确保或适当扩大学校规模,调整人力、物力的使用结构,使之达到可能产生最佳效益的水平。
  3.2改革财政拨款体制和学校经费调拨方法。教育拨款是教育资源配置中财力分配的主要问题,我国以往的教育经费拨款是属于国家预算支出中科技文卫事业类拨款中的二次分配,而且其中的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来源又分属于财政部门和计划部门,教育部门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容易造成教育部门制定的发展计划与政府拨款相脱节,形成供需的不平衡,教育部门财权很小,无法实行宏观统筹,同时拨款层次过多往往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改革原有教育拨款体制,实行预算单独立项、统一调拨、增加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将财权与人权、事权统一于教育部,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各学校之间教育经费的划拨,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公用事业费(包括教师工资)、学额费分别进行拨款,这种方法关于人员经费实行的是“教师工资总额包干制”,与学生人数不挂钩,教师编制在一个较长阶段中是固定不变的,办学效益的高低和学生招收的多少几乎不涉及经费的增减,教育管理部门很难通过拨款这一经济手段激发学校招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不改革,教育投入再多也会被人员的严重超编所均摊,达不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可实行把“经常费”与“教师人头费”彻底捆绑起来重新计算学额费,克服过去教育经费划拨的弊病。改革现行教育经费调拨方法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一环。
  3.3加强教育预测与评估,提高教育资源管理的科学水平。教育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在一定时段内是一个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和消耗的动态过程,当这一过程符合办学规律,适应社会客观需求时就会产生积极效果,体现为低投入高效益,反之则会造成损失和浪费,为此必须加强教育的预测与评估,包括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与构成,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只有科学地掌握未来各时期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情况和社会经济可能提供的资源条件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做到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适宜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因而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进行宏观预测与评估是提高资源配置科学性的前提,教育评估是国家、社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方法。作为教育经费拨款依据的全面、综合评估,是教育部门转变职能,利用经济杠杆间接的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经过对学校的综合评估必将提高教育拨款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平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和使用效率。
  3.4在进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注重技术方法的创新。在不同的农村地区,不能只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必须做到求新、求变。比如在有些教育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分布过于分散的地区,如果靠撤并学校来实行资源整合,很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新的整合方式,将许多小学校组合成一个大的教育系统,但各学校本身并不废置,学生依然可以像以前一样按就近原则读书。所不同的是各分校由大系统统一管理,资金、师资也统一分配,一般情况下采取校车接送教师到不同的子学校或分校进行教学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因路途、住宿等造成的问题,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又可以保持各校平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真正优化,尤其在城乡结合部,这种整合模式更具有可实施性。通过城市较好的学校来带动周围落后的农村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不仅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而且有利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历来被称为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下,不少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甚至谈文色变。要使作文教学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使之走上一条健康和富有蓬勃生机的大道,必须打破以往的旧模式。从学习观念、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让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的辉煌景象。  1 学习观念改革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写”的状态进入“我要写”的佳境
期刊
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1 抓住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我们只有在课堂教
期刊
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目前,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让学生感到反感,不少学生甚至认为最让人头痛的课便是语文课。面对此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穷则思变”,让自己的激情燃烧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1课文导入不妨来点说唱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
期刊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教学模式: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并不一致,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美国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所下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
期刊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美的渗透,以至于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永遠产生不了对数学的兴趣,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数学本身特有的美,重视用数学美去感染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  1 欣赏内在美,以美育人  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
期刊
1 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已多年,期间耳濡目染了许多发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事,从中不难看出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有:①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完整的德育体系;③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④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上原因,导致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缺乏信仰,缺乏理想。没有确立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大调式。一、三乐句基本相同,二、四、六乐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1234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曲调既统一,又有对比。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选弦式进行穿插运用,使曲调流畅、活跃,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  认知目标:①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说教式教育方法持否定态度,而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
期刊
1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及其作用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既有获得、加工、贮存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任务,也有获得与自身学习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正是师生间信息互通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评价运用的正确、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
期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