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生活化”为策略的职校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校 口语交际 教学 生活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32-02
一、为什么要“生活化”?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或多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学内容要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实践,并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话可说,在实践中感受口语交际技能的价值。这也符合口语交际用于工作中沟通和交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用性,也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怎么“生活化”?
職校开展口语交际课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专业,创设与之贴近的具体交际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因为只有紧贴生活实践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学习、体验、总结,从而熟练“交际”。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框架,如下图。
三、“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口语交际的实践训练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笔者根据学校专业实际,让会展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和接待员。让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导游和酒店服务员。让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员等。
2.紧密结合校园生活。有效借助校园文化生活的平台,如社团、班级和专业活动等,与各相关部门协作,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生活化”实践演练的机会。
3.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笔者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给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口语交际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的实践平台,打通学生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教学引导策略
1.思维训练。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围绕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练习时,可从训练思维模式入手。一是现象或问题概述,即为什么说(理由、目的、意义等),二是现象或问题分析,即说什么(交际的任务等),三是从现象或问题到本质或解决方法,即思考到了什么或如何解决(即感悟、解决方式等)。这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三段式思维法”。[1]
2.师生一起“交际”。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在师生“一起交际”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示范。
3.重视平时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相关知识。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语言积累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准备好相关内容,在课前五分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如歇后语串连、立志名言警句背诵、网络流行语点评等。
(三)教材编写策略
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设置情况,编写“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校本教材。笔者就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特色、学生口语交际和普通话测试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的宗旨,以实践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比赛和鉴定为参照,强化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落实“4+5”的校本课程理念,编写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妙语亦生“花”——口语交际训练与指导》(包括上海话的学习)的校本教材(参加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
(四)活动组织策略
中职校应用文“生活化”教学的活动组织策略,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大型实践活动,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讨。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届学生实习前都要进行面试招聘的活动,笔者抓住学生想在招聘会上崭露头角的心理,举行班级模拟招聘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还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笔者还借助与学校校合作的100多个企业的丰富资源,给学生开创口语交际更为广阔的“生活化”实践平台。
(五)评价方式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模式的评价策略,主要是评价方式的策略。
1.明确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交际内容、交际姿态、交际时的语音、语速、语调、交际时双方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
2.重过程性评价。不单以考试的结果性评价为主,制定出平时成绩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
3.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互评。
4.评价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基于“生活化”为策略的职校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不仅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也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逸丰.应用写作的思维特点及教学方法漫谈[J].才智,2013,(22).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75.
【关键词】职校 口语交际 教学 生活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32-02
一、为什么要“生活化”?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或多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学内容要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实践,并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话可说,在实践中感受口语交际技能的价值。这也符合口语交际用于工作中沟通和交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用性,也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怎么“生活化”?
職校开展口语交际课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专业,创设与之贴近的具体交际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因为只有紧贴生活实践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学习、体验、总结,从而熟练“交际”。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框架,如下图。
三、“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口语交际的实践训练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笔者根据学校专业实际,让会展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和接待员。让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导游和酒店服务员。让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能根据给定情境,尝试着做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员等。
2.紧密结合校园生活。有效借助校园文化生活的平台,如社团、班级和专业活动等,与各相关部门协作,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生活化”实践演练的机会。
3.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笔者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给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口语交际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的实践平台,打通学生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教学引导策略
1.思维训练。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围绕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练习时,可从训练思维模式入手。一是现象或问题概述,即为什么说(理由、目的、意义等),二是现象或问题分析,即说什么(交际的任务等),三是从现象或问题到本质或解决方法,即思考到了什么或如何解决(即感悟、解决方式等)。这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三段式思维法”。[1]
2.师生一起“交际”。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在师生“一起交际”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示范。
3.重视平时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相关知识。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语言积累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准备好相关内容,在课前五分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如歇后语串连、立志名言警句背诵、网络流行语点评等。
(三)教材编写策略
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设置情况,编写“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校本教材。笔者就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特色、学生口语交际和普通话测试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的宗旨,以实践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比赛和鉴定为参照,强化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落实“4+5”的校本课程理念,编写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妙语亦生“花”——口语交际训练与指导》(包括上海话的学习)的校本教材(参加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
(四)活动组织策略
中职校应用文“生活化”教学的活动组织策略,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大型实践活动,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讨。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届学生实习前都要进行面试招聘的活动,笔者抓住学生想在招聘会上崭露头角的心理,举行班级模拟招聘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还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笔者还借助与学校校合作的100多个企业的丰富资源,给学生开创口语交际更为广阔的“生活化”实践平台。
(五)评价方式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模式的评价策略,主要是评价方式的策略。
1.明确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交际内容、交际姿态、交际时的语音、语速、语调、交际时双方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
2.重过程性评价。不单以考试的结果性评价为主,制定出平时成绩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
3.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互评。
4.评价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基于“生活化”为策略的职校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不仅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也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逸丰.应用写作的思维特点及教学方法漫谈[J].才智,2013,(22).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