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业4.0”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工业4.0”的整体发展脉络中,探寻新的变化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教育影响。通过对“工业4.0”研究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分析和梳理了“工业4.0”的核心与本质,直面“工业4.0”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与严峻挑战,指出了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正是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工业4.0” 工业设计 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1 意义
  近几年来 “新工业革命”或“工业4.0”这些新概念的出现,引发了学术界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并且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议程、政府决策与公众认知,同时学术界也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将如何适应工业4.0发展”的重大课题。
  我们有必要从工业4.0的整体发展脉络中,探寻新的变化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教育影响;阐明工业4.0驱使教育思想与价值观演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重大变革,特别是明晰它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教育的挑战;进而挖掘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将受到“工业4.0”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对策与措施。
  2 背景
  “新工业革命”又可称之为“工业4.0”。通过对“工业4.0”研究与发展的简要回顾,可以梳理出如下观点。
  “工业4.0”还处于初始概念和设立框架的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仍有待完善。目前,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中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工业4.0”的研究与探讨或因视角不同、或因关注重点不同,在此研究领域中曾出现多不同的解读和定义,其发展阶段也经历过几次变迁。
  “工业4.0”思潮系统化发展时期,是进入21世纪以来,拓展与深化了它的相关理论与观点,使得围绕“工业4.0”的讨论形成了一个新高潮。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主要受认同的是彼得马什、杰里米里夫金和克里斯安德森等提出的观点。虽然两者对于有关“工业4.0”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研究视角也有差异,但都广受追捧。
  國内关于“工业4.0”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青民的“新工业革命发展观”,他提出了基于工业文明的、系统化的研究议题。该研究议题与工作涉及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的互动关系、新工业革命蓝图中的制造业变革模式、新工业革命视野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新工业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的研究等等。
  其他大多数讨论则是围绕着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观点(彼得马什、杰里米里夫金和克里斯安德森),研究也是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发展战略。对各个观点进行更细致的剖析和解读。
  3 思考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技术变革范式更趋于技术融合、设计创新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和系统化发展趋势、产业融合将改变产业分工与体系格局、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向高技术劳动力倾斜。
  这些重大的变化,将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如下几个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置、工业设计实践环境和设计训练模式、工业设计教育的要素和范式,这些相关因素的思考与调整,将重塑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
  3.1 坚定思想,转变培养理念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受“工业4.0”所带来影响与挑战最显著、冲击重大的教育领域之一,新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之下的社会发展契机显得尤为重要。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要适应“工业4.0”的发展目标。“工业4.0”的发展观,十分强调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要建立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对人才的要求不单单是专业技能过硬,更要求能具备全人素养。这就需要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中,重视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培养理念中强调核心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综合提升,即关注创新人才的专业实力培养,亦兼顾创新人才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伦理意识的职业道德素养。由此看来,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突破只针对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束缚于局限,强化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融合与平衡,真正做到知识、素质与能力三位一体。
  3.2 重新定位,细分人才培养目标
  首要的是重新定位“工业4.0”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的人才具备全人素养,能适应“工业4.0”这一新形势中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使创新人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能力和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类价值紧密结合;具有知识背景跨学科、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文化素养较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合作意识,懂得与他人分享,乐于营造和维护团队精神;身心健康,亲近自然、热爱社会。
  其次就是要构建全新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变现状,直面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构建面向“工业4.0”的分类别、分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尝试着按产品设计师、结构设计师、研发型工程师、产品策划师,以及优秀的产品项目管理与服务型设计研究人员等类型实施分类培养。
  3.3 拓展与深化专业知识体系
  “工业4.0”的出现和发展历程不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却极为明显。我们身边正不断地、快速地涌现着大量的新技术、新知识,学科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交叉与融合趋势显著,更为强烈的变化也显现在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的重大改变上。科技创新发展的加持,不仅影响了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也影响了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还影响和推动了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变革。这就是意味着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体系不能因循守旧,需要进行重组与优化。那么当前我们所要面临极大挑战,来自于课程体系要如何调整才能够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学科的新发展以及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3.4 设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作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对设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融教学、科研、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等多个平台于一体,构建起面向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设计实践育人体系与运作平台,它需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整合学校与社会的各种优势资源,将校内的科研基地向企业或研究机构延伸,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要素与资源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令创新型人才有更多机会在更综合的实践环境中茁壮成长。
  4 结语
  迎接“工业4.0”时代所带来竞争的关键,是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人才能否适应并促进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研究和探索构建面向“工业4.0”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项目将通过对“工业4.0”研究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分析和梳理了“工业4.0”的核心与本质,直面“工业4.0”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与严峻挑战,指出了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正是对“工业4.0”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肖娜.创新从用户认识能力出发——记婴童时间设计工作坊[J].装饰,2016(10):123.
  [2] 肖娜.教学创新促进设计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45.
  [3] 邱学青.新工业革命的人本内涵及其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23.
  [4] 概念解析: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观点及其影响[J].工业技术,2013(1):34.
  [5]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23.
其他文献
通过配加改质沥青焦炭的生产和高炉冶炼工业试验,得出配加改质沥青后的焦炭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计算了焦化和高炉冶炼的总体效益,确定配加改质沥青在成本上是可行的.工
焦炭质量对高炉生产操作取得良好指标的关键,尤其是焦炭的高温指标.本文给出了宣钢焦化厂不同配煤条件下焦炭反应性、反应后强度的试验结果.同时,综合考虑降低炼焦成本和提高
对长钢3#高炉2005年实施富氧喷煤进行了总结,通过不断改善原燃料条件,加强设备管理,采取高顶压、高富氧、高风温的三高措施,逐步强化高炉,使得高炉煤比指标逐月提高,在2005年9
目的 探讨粉尘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对901例男性接尘工人(观察组)和516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象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接尘工龄作业工人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各检测指标平均值在接尘15年以内随工龄的增加明显升高,接尘工龄15年以上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随接尘工龄的增加反而明显下
对唐钢450m3高炉富氧喷煤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实施精料、提高焦炭质量、优化配矿结构、提高风温等措施,目前高炉富氧率2.5%,煤比在150kg/t以上。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根据煤粉N2输送对煤粉燃烧过程和输送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研究,阐述了氧含量及烟煤比例变化对煤粉燃烧过程和输送性能的影响。
为提高高炉喷吹煤比,需要了解喷吹煤粉在炉内的消耗率.为此,检测炉尘中未燃煤粉带出的碳量,计算煤粉在炉内的消耗率.预试验表明,采用的方法可以将检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试验条
插入式流化给料器是一种新型煤粉给料设备.这种新型流化给料器把以往喷煤系统的流化器、混合器、补气器和过滤器等四个装置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直接安装在喷吹罐的下煤口法兰上
本文提出了合理的鼓风加热温度的目标,分析了强化热风炉换热过程的各种因素,介绍了优化格子砖几何参数的方法,建议开发我国自已的格子砖系列产品.分析了格子砖和耐火球的热工
为了探讨跳伞运动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我们对部分空降兵进行了肺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13名伞兵,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身高163~178 cm,体重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