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层面的空缺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f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在地震预警過程中,日本气象厅一共发布了15次预警警报,而第一次预报将地震等级预测为4.3级。
  “地震预警要求快,但是快和准很难做到,这是困扰整个地震预警界的难题。”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说。
  不过,这一疏漏并未受到使用者的责难,或引起法律纠纷。因为该国《气象法》特别对地震预警的准确性作了免责规定。
  “这说明日本地震预警的法规建设和预警技术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说,法律上的保障使得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得以在全国推广。“地震预警行为必须责权分明,但我国法律层面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其他文献
【摘 要】希腊的文学和哲学进入罗马,并使得罗马人对希腊文化成就敬佩不已。在罗马帝国中,操着不同语言的人接触频繁,语言的学习和教授成了迫切问题。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希腊文化在罗马广泛传播。创有《论拉丁语》的瓦罗在当时最为著名。他对语言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继他之后,出现了多纳特斯和普利森两位著名的拉丁语法学家,他们对语法理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古罗马语法;瓦罗;《论拉丁语》;普利森;《语法惯
期刊
32强的球衣历来是被關注的热点,色彩、款式的变化太“肤浅”,科技元素让球衣具有更多的内涵。本届世界杯上,球衣已经不仅仅为球员的攻城拔寨做好后勤工作,还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上做起了文章。  如果说东道主巴西队的队服是“绿色”的,不少人可能会发懵:你说的是巴西?当然不是,这里说的是巴西队在球衣材质上的创新。巴西队的球衣、球裤和球袜均使用提取自回收塑料瓶的再生涤纶,这也是国家队装备首次在球袜上使用这项创
期刊
巴西世界杯正如火如荼,有人看的是比赛,有人看的是帅哥,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本届世界杯上新亮相的先进技术装备。请关注——说说世界杯上的科技新玩意儿。  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选择了一名瘫痪患者利用外置机械骨骼帮助开球,这似乎昭示着本届世界杯,“里约大冒险”的主角们除了志在夺冠的球队、明星外,还有早已摩拳擦掌多时的各种高科技元素。  机器人大放异彩  开幕式上,一名巴西瘫痪青年身穿“脑控外骨骼”装置,獨自
期刊
在电视转播技术方面,巴西世界杯与往届相比也有了巨大飞跃。2013年初,索尼宣布将与国际足联合作,在世界杯上启用4K技术转播3场比赛,包括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3点的冠亚军决赛。此前在2013年联合会杯上,索尼已经对4K摄像转播技术进行了试验。  所谓4K技术,是指新兴的数字电影及计算机视频的超高分辨率标准,常见分辨率包括3840×2160和4096×2160两种规格,其清晰度能达到高清分辨率的4倍
期刊
平息了门线上的争议进球,越位的争端又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墨西哥与喀麦隆的比赛中,多斯桑托斯的两粒进球都被裁判以越位为由无情吹掉,但慢镜头回放显示,第一个越位球,裁判有误判嫌疑。  但“多斯桑托斯式的冤案”在技术层面上来说,也是可以解决的。主转播服务商董事长弗朗西斯?泰列爾表示,“视频回放技术”能在“几秒钟内”让观众看到一个定格画面,上面会出现测量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之间距离的线,越位与否,一目了然。 
期刊
历届世界杯用球都是参赛球员、球迷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本届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桑巴荣耀”(brazuca)。上届世界杯用球“普天同庆”被球员批评重量过轻,以致皮球的飞行轨迹难以预测。鉴于此,阿迪达斯用了长达两年半的时间设计此次巴西世界杯的比赛用球。2012年欧洲杯官方用球“Tango 12”和2013年联合会杯官方用球“Cafusa”所采用的球膽和球胎技术,在“桑巴荣耀”的设计上得到了延续。 
期刊
在门线附近,球进了没?本届杯赛首次引入的门线技术轻松解决难题!  揭幕战上,马塞洛的乌龙球回放是门线技术首次在世界杯的舞台呈现,更多的人看过后觉得是多此一举,可当智利对阵澳大利亚以及法国对阵洪都拉斯的比赛都通过门线技术解决了“进球悬案”时,你不得不承认这玩意真管用,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门线技术的存在,为世界杯免去了一场可能爆发的负面争议,将人们的注意力留在了足球本身而不是各种“黑幕论”,赛事
期刊
从2008年以来,王暾一直因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而备受关注。  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地震预测与地震预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在地震发生之前进行,后者在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进行。王暾告诉记者,地震预警系统并不能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它能在地震发生之后,告诉那些可能受到影响地区的人们地震波到达的时间。  “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能
期刊
不过,地震预警推广受阻的问题并非无解。在采访中,许多专家建议,至少从地震预警系统自身建设角度,研究者应把用户需求纳入预警预案中来。  在陈会忠看来,地震预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他曾提出一个概念——“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陈会忠解释说,对于地震预警,公众的容忍度最高,而一些重要企业的容忍度就非常低,比如核电类的企业,其对预警准确性的要求相当严格,因为一旦停止发电,其恢复生产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期刊
在大地震发生几秒后发出警报,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为人们留出可能的逃生时间,这是地震预警希望做到的。近年来,我国地震预警研究可谓遍地开花,然而,所有的研究无一例外,均在推广应用上碰了壁。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人们对于汶川地震那场灾难的记忆也再次被唤醒。就在此前幾天,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能够在地震后7秒内迅速发出地震预警警报,将为首都圈民众和地铁、化工等重大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