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节俭精神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俭表现为节约社会、国家物资、消耗、人力等费用、资源的行为,行为又受思想观念的支配。墨子的节俭思想观念,是出于对社会的腐败糜烂的忧患,浪费无度的痛惜,他继承和发扬夏禹不怕艰苦,终日乾乾、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以夏禹为榜样。禹亲自劳动疏通河流,水里来泥里去,吃不好睡不好,搞得人腿肚子无肉,小腿上无毛,骤雨淋,强风梳发,为利天下,极为辛苦。后来的墨者,都遵禹道,以羊皮粗布做衣,穿木屐草鞋,日夜不息,以自苦为原则,不这样就不称为墨者。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墨子节俭精神体现在其各种主张和行为之中。
  墨子认为,圣王治理国家和天下,都是“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衣裘、宫室、甲盾、舟车求其实用,而不要豪华。圣王之所以王天下,其关键就在于他们“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爱民利民,谨忠谨厚,这是夏禹的精神,也是节俭的出发点,只有如此,才能忠信相连,真正做到节俭。圣王制定节用之法:凡天下群百工,各使从事其所能,以能奉给民众日用所需即可。饮食之法:能满足人的充虚继气,强股肱,使耳目聪明的需要就可以了。不要极五味的、芬香等调料做的美食美味,不要珍怪异物食品。衣服之法:冬衣暖和,夏服轻清就可以了。严格控制加费用而不增加民利的行为。
  墨子批判厚葬久丧,废除“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贵贱上下等级的差分,一律“棺三寸”,“衣三领”。死者既已葬,即“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一律从事衣食之财的生产,以不失死生之利。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艰苦奋斗的动力,墨子的节俭精神及其理念,塑造和增强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终日乾乾,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品德。即使在当今,对于人们也有警戒价值。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罗友曾在荆州刺史桓温手下任从事。有一天,桓温为车骑将军王洽举办宴会,罗友不请自到,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宴席开始,罗友跟谁也没客气,抄起筷子就海吃起来。宴席一结束,他就站起身,拍拍肚子,告辞就要走。桓温很奇怪,问他说:“你刚才像是有话要跟我说,是不是有事?怎么这就要走了?”  罗友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听说白水煮羊头味道鲜美,我平生一直没有机会吃到,因此今天冒昧前来赴宴,并没有什么事情要跟您说的。现
期刊
古人在礼佛和祭拜祖先的时候,总是拈着一柱香,借着缭绕的香的烟雾,传达着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可以说,佛门礼佛而敬香的历史非常悠远,不过,古代的香的种类是极其繁多、不胜枚举的,单单是佛门和祭拜祖先用的香就有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等近二十种之多,其他的香有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香、天木香、安息香等三十多种,可谓是洋洋大观,形成了缤纷多彩的香文化。  书香:书卷里的温婉  说起香,不能不说“
期刊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唐·贾岛《经苏秦墓》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活跃着一群策士,他们起于行人之官,受命出疆,权事制宜,游说策谋,使得那个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越发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策士群体中最耀眼的两颗星是苏秦和张仪。自古“苏张”并称,相传他们是战国一号神秘人物鬼谷子门下一对师兄弟,针锋相对又相互制衡,师兄苏秦合纵六国,师弟张仪就
期刊
用儒学奠定文化心理基础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残缺、国家控制能力较弱的遗憾,不屑于追求稳定和“守成”的汉武帝为摆脱这一困境,采纳了董仲舒“更化求治”的建言,积极推行改革,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主导统治思想,从而奠定了国人的文化心理基础。  汉武帝时代影响最为久远的文化政策,是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
期刊
谈起中国人的精神,首先会想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尤其是后书中描述的“窝里斗”“不能团结”“酱缸文化”等国人的劣根性,会让人升起一种痛恨和无奈之感。不过,相对于书中所描绘的中国人的形象,现实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则更让人感到忧虑。  可能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中国人都在“向钱看”,甚至是为了“向钱看”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比如,官员们谋取私利、贪腐渎职现象愈演愈烈
期刊
震为动,兑为悦,内动之以德,外动之以言,天下人因喜欢他的言行而随从之。又震为雷兑为泽,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能虚心随和他人,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这样相互随和通顺畅达,自然没有什么灾祸。此卦卦名为随,随从也,可见随的本义是跟随的意思,而跟随者必然顺从领导者,随也有顺从的含义。人们为什么要跟随你呢?因为你能给人们带来喜悦而没有伤害。所以,《周易》将随卦安排在豫卦之后,这便是《序卦传》中所说的,豫必有
期刊
曾经有人如此问张瑞敏:“企业家首先应该懂哪些知识?”他的回答是:“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与商业实战经验之间构建了血脉纽带关系,成功地把哲学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中。有经济学家曾如此评价张瑞敏缔造的海尔经营哲学,宣称“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张瑞敏对于《道德经》中“有生于无”的哲学理解、运用,可谓独辟蹊径,这也成为张瑞敏缔造“海尔神话”智慧宝库中的又一个重要元素。  海尔的诞生和成长经历
期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每个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学习,学坐立、学说话,学为人处事、学待人接物。学之初是模仿,从模仿动作开始,逐渐习得一种更深层次的形神合一,继而形成习惯后便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学,有刻意的学,也有潜移默化的学,刻意的学是“有为”,潜移默化则是“无为”,“道”常无为,“无为”亦是“为”,故“无为而无不为”,推而及天下,以事之有无而论取。且问学与道,因何损益?  学益道损  为学日益,
期刊
中国从来不缺少敢于担当的知识分子。  1984年10月,已故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季羡林、朱伯昆、汤一介、李中华、魏常海、王守常等数十位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  近30年来,书院始终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并通过对海外文化的介绍、研究,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近几年,在现任院长王守常教授的主持下,中国文化书院凝聚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极大地推
期刊
下面再谈一谈,孔子“直”论的人格要求。  以直报怨  道家有所谓“以德报怨”的理论。老子认为,“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以德报怨”,在老子那里,是一种政治上的策略。而在孔子这里,则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功夫。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以德报怨”当然优于“以怨报怨”。“以怨报怨”,怨怨相报,永远无法了结。然“以德报怨”,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