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张楚廷先生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这么说,设置有效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达成教学任务,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为何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对话型课堂模式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
  新课程提倡并强调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不仅表现为师生间的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虽然对话教学不是师生简单的问答,但是师生就所提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分享却是对话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为实现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搭建了平台,而师生间真正对话的展开对学生而言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创造性的解放,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追求和实现的。
  2.新的学习方式呼唤有效的课堂提问
  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其中“问题性”也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余文森,《论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因此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生成新问题的关键。
  二、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教师设计的问题具备“支撑性”。
  古人写文章,常常追求“立一字缀全篇,缭绕盘旋到底”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该字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果把这种理论移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同样可以发现它的价值。因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有一个极其精妙的问题来撑立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以此勾连起整个教学环节,提纲挈领地辐射和管辖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整堂课有了骨架,有了着力点。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来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所有子问题的母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中心,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反过来说,如果课堂缺失了这样一个能撑立起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的问题,课堂教学往往会显得松散无神,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游离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苏教版《口技》一文时,我们就可以紧紧围绕一个“善”字,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是如何表现此人善口技的”这一中心问题,层层推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主问题是具有支撑性的,这个阅读过程就具有了明确的中心,学生也能从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阅读能力,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撑立”起了整堂课的内容、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2.教师设计的问题须具备“力度性”。
  此处所说之“力度”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思考力度,有思考容量,亦是就有效地提问而言的。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问”能促成学生讨论、思考,能使师生生之间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提问(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一个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则会损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然而,虽然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少问题,但真正具有思考力度的问题不一定很多。应该怎么设计问题才能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个体经验连接起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平时大量的常态课来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没有思考力度的伪问题。教师们常常把学生当做教学对象,自己则扮演着演讲者、主导者的角色,向学生灌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记住”大量信息,即使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问题只是为了确认学生“懂了吗”,只是为了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甚至是对内容简单机械的重复陈述,这些问题其实是毫无思考意义的。我们需要的问题仅仅能考虑激励学生的兴趣尚且不够,更何况要追求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或亢奋或沉静中“潜流暗涌”起来的效果呢?问题设计若流于肤浅,缺少思考力度,课堂教学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评价该问题是否具有足够的思考力度,设计的问题需要切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心理需求,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唯有如此,我们的问题才可能带来思考效应,才可能激活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3.教师设计的问题须具备“变革性”。
  现代认知结构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而实现的。它强调学生自主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可尝试性、合作性、探究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合作与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观点碰撞、组织交流来解决,从而拓宽彼此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如何设计此类可以变革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就显得有为重要,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变革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教学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一文时,我就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在学生理解文意,初步感知文章中心之后,创设情境:人生往往很奇妙。公元2010年10月14日上午,阳光朗照,旧金山的一只大鸟偶然间飞到了北京现代文学馆的一棵参天古树上,遇到了那对一直无所事事的乌鸦,它们展开了跨越国度的交流……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段对话,话题可涉及环保、“非典”、禽流感、绿色、人文等,设计完成后上台表演;活动后评出最佳对话奖和最佳表演奖。
  (这是一项综合性、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积累、文中所学进行个性化设计,畅所欲言,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表达独特感受,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培养创造能力,获得情感、智慧、能力的和谐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我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在充分讨论之后,让他们进行对话、表演。这样的问题既可以保证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理解文本来展开,同时又很有趣味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变革了学生学习方式,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充分自主性,也就能真正实现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了。
  4.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层次性”。
  这里所说的“层次”是指整个教学环节中所有问题的位置安排,以及呈现时机的层次性问题,这其实也设计到一个课堂结构的问题。“提问顺序是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对话”。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层次分明的,而这种层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安排的通盘考虑。从目前的课堂结构来分,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主要分为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三种形式。从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来看,递进式地来设计和安排问题是比较有效的。这种结构表示整堂课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和安排问题,问题的难度是随着教学的推进而逐步深入的,由浅入深,最后走向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的层次越分明,越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以及教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作出自我评价,也有利于相应的调整,促使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要对所有预设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筛选和布置,什么问题怎么设计,安排在哪个教学环节呈现出来都要仔细考虑和布局,问题越简练,层次越清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越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更专一、更有效。那么,我们追求的教学有效性才可能得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本来一件并不复杂的案件,是什么原因让警官感到很为难?(3)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变来变去?他判案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吗?(4)你觉得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那他又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呢?所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每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从文本本身找到许多相对应的信息,有探究有归纳,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必须着力于“发展”二字,同样,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有效提问也必须以此作为依据。当我们以人为本位,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时,我想我们定可以在课堂预设和生成的这对矛盾中找到最好的平衡点,从而使学生能在积极的思维共振下,真切丰富的体验中,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现阶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口号,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已经将建设法制社会提到了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作为时代发展的推动者之一,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加强对法制社会的认识。本文将从高校法制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 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根据液力冲击器随钻监测仪的要求与技术参数,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钻井液压力检测与记录系统,详细论述了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对监测仪的机
在通往大连市青泥洼CBD的解放路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其主体建筑是由象征“热烈与静谧”的红墙青瓦、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圆形与矩形组合的楼群。在这里,“志存高远、自
慢性肾病属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肾病顽固性水肿尤为难治.彭建中教授在对病机确立的治法指导下,以分消水湿法,在不产生肾损害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利水消肿之效,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8-01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起点。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高尚品德,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父母良好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家风。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因其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而成为传统美德教育十分重要的阵地。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工业化的推进,钢铁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国内外市场的疲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之钢铁企业产能多、战
【摘要】依托草原文化加强我区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由我区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现状决定的,也是由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决定的,采用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形式在高职学生中宣传推广草原文化,是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草原文化 增强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71-01  我国的高等职业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极具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区域,它记载着城市历史变迁过程和悠久历史文化,若对其破坏或发展不当可能会造成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丧失。如今,随着城市旅游的快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以心理学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入手,系统的阐述了心理学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