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代理爸爸”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贵溪市南部山区深处的文坊镇,有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家”的主人李加汉是一名年近花甲的乡村教师。近40年来,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累计收留百余名留守儿童寄宿家中,悉心照顾,视同己出。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乡村教师;在孩子眼中,他则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代理爸爸”。他用自己单薄的肩膀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
  文坊镇是贵溪市最大的山区集镇,也是贵溪四大古镇之一。文坊镇东际村地处贵溪南部山区,地广人稀,最偏远的村小组到本村小学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从贵溪市出发,记者坐了2个小时的车辗转来到了文坊镇东际小学。一进校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简单的两层楼水泥建筑,教学楼前的操场上设有简易的篮球场和乒乓球桌。“学校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李加汉告诉记者。据了解,东际小学目前有学生156人,被分成5个班,由8个教师执教,它接收了来自文坊镇各处的适龄儿童。除了担任校长外,李加汉还负责了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还没到下课时间,李加汉就在办公室里跟记者聊了起来。
  6岁那年,李加汉的父母先后离世,在舅舅和乡亲们的抚养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1976年8月,李加汉从上清共大植保专业毕业,村委会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能留在东际村当代课教师。“当时农村教师奇缺,如果我出去了,这里也没什么人愿意当老师了。”李加汉对记者说道。面对山里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养育帮助过自己的乡亲,本有机会去县农业部门工作的李加汉选择了留下,当上了月工资只有15元的民办教师。从此扎根三尺讲台,一干就是38年。
  由于山区条件艰苦,改革开放后,许多家长为谋生计外出务工,将孩子们留在家里交给年迈的老人看管。没有了父母的爱与管教,孩子的成绩开始变差,甚至出现违法行为,还有一些孩子家住得偏远,面临辍学的危险。“有的学生家离学校七八公里,山路比较陡很不好走,一趟要两个小时,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危险的事。”李加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情急之下将3个曾经成绩不错的孩子带回家同吃同住,“这些孩子如果没人管,成绩就跟不上去。把他们接到我家里,就意味着责任”。一个月后,这些孩子们的成绩终于赶了上来。
  据了解,从1980年开始收留留守儿童至今,李加汉已累计收留150名学生寄宿。人数由最初的一两个到现在的十几个。这些孩子有的待半年,有的待一年,有的从一年级呆到五年级。
  “他帮学校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李加汉的同事告诉记者。他们眼里的李加汉非常尽职,课余时间喜欢和大家聊聊天,讲笑话。而从小失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的李加汉对留守儿童的遭遇有同样的感受:“小时候多亏有乡亲们的照顾,才有我的今天。现在,这些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照顾好他们的学习生活,是我应尽的责任。有了知识,山里的这些孩子才有前程。我只是想为他们做点我力所能及的事。”
  ■
  在1999年转正之前,李加汉全家就靠着他微薄的代课收入维持,是全村公认的“困难户”。生活的拮据让他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干些农活来贴补家用。即便如此,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然而每次有学生需要寄宿时,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拿着微薄的薪水,还要将家里离学校较远的孩子留在自家吃住,不少人总是感到无法理解。文坊镇有着丰富的树木资源,“有村里的人对我说,驮根木料去集市卖的钱都抵我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老师怎么还干得下去?”李加汉对记者说亲戚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再当老师了,出来干什么都比当老师赚钱。可他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不这么做,那些孩子将面临失学。有的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经常送米送菜来表示感谢。随着后来收留的孩子越来越多,李加汉感到无力承担,才适时收取一些生活费。
  说起自己的小孩,李加汉总是感到很愧疚,“女儿以前说我很偏心,小时候都是自己洗衣服,可是别的小孩不但不用洗衣服,还能由我陪伴上学。她觉得爸妈把本该独享的爱,平分给了别人家的孩子,这对她是不公平的。”听了女儿的话李加汉也很心酸。有了家庭与小孩后的他生活负担日益加重,重压之下也曾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为了更多的孩子有个温馨的家,李加汉还是坚持了下来。突然多了这么多孩子,童伏香成了这个大家庭里最苦最累的一个。可她从未有半句怨言,而是默默支持丈夫的选择。李加汉告诉记者,每次在洗完一堆堆脏衣服之后,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的妻子几乎疼痛得站不起来。冬天一洗衣服就是一个上午,童伏香经常冻得双手通红。“这些年我能这么尽心地照顾这些孩子,离不开家里人的理解,是她们给了我动力。”言语之间,李加汉充满了对爱人的内疚和感激。
  ■
  下午放学的铃声准时响起,李加汉就在学校操场等着孩子们一起回家。“这个学期有15个,是这么多年来最多的一次,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李加汉边走边告诉记者。这15个孩子都是他的学生,现在全住在他家。
  一进门,记者看到,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摆了七八张小课桌,李加汉平时就在这里指导孩子们写作业。妻子童伏香正在厨房里手脚麻利地准备晚饭。看到记者到来,她将热气腾腾的山茶摆到了客人面前。不一会儿,晚饭就准备好了。孩子们洗干净手依次盛好饭,围坐在饭桌前,李加汉时不时给孩子们夹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李加汉和妻子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张罗,给孩子们做早饭,然后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叫起床。有些孩子只有五六岁,不大会穿衣服,他们还要帮忙穿。等这些孩子洗漱完毕后,李加汉就开始教孩子们朗读。吃完早饭,他又带领这些小孩依次排好队,步行到离家15分钟路程的学校读书。遇到下雨路滑,他还要把一些年纪小的孩子背过去。下午放学后,李加汉又将他们带回家,在家里辅导他们学习。
  李加汉和孩子们上学去了,童伏香就在家里整理被褥、洗衣服、准备饭菜。她还专门找了营养学的书来看。她对记者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饱吃好。有一次村民送了米果来,女儿嚷着要吃,李加汉夫妻却要等着孩子们一起吃。平时要是有哪个孩子过生日,童伏香就会在生日那天早上煮四个糖水蛋给孩子吃。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逐渐习惯,童伏香现在有些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孩子了。“他们在我心里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对记者说道。   每两个星期,李加汉会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谁这个月表现好,进步了,就表扬;谁退步了,就指出原因在哪,怎么改正。为了鼓励孩子们,他每年还从工资里拿出一笔钱对有进步的孩子进行奖励。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的成绩提高得很快。有个孩子一年级数学考试考了三次只考了8分,在李加汉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读二年级时成绩追了上来,达到80多分。家长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在李加汉家中看到,给孩子们休息的卧室宽敞明亮,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为了让学生能学好电脑,李加汉还自费购买了一台电脑让他们学习操作。
  孩子的健康安全牵动着夫妻俩的心,家中还准备了药箱以备不时之需,各种消炎药、感冒药常备家中。
  1990年5月11日下午放学回家时,由于下大雨,读一年级的张辉不慎掉入水中。当李加汉得知有人落水,立马跑过去跳入齐胸口的深水中,把张辉托起来,由于当时边上没大人帮忙,孩子一时爬不上岸,李加汉在溪水中浸泡了十多分钟,最后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张辉终于获救。而李加汉上岸时左脚受了伤,一身湿漉漉的他还是忍着伤痛步行十多里山路把张辉安全送到家。由于长时间在水里浸泡,李加汉得了重感冒,高烧达40摄氏度,打了整整两天的吊针。家长来看望李加汉时感到特别过意不去,李加汉却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
  读二年级的李继红是2011年下半年到李加汉家里寄宿的。由于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李加汉把她接到了家中。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她突发高烧,村里的诊所束手无策,而孩子的父亲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回。李加汉心急如焚,果断抱起孩子,坐上朋友的摩托车,连夜赶到贵溪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是急性肺炎要赶紧治疗,李加汉垫付了医药费让孩子马上住院。“如果不是送医院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说起这件事李加汉至今心有余悸。
  在学校,孩子们都叫李加汉老师、校长,一回到家,李加汉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爸爸”,关系非常亲密。平日里,十几个孩子住在一起,放学了一起写作业,一起画画,看电视,学电脑。“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加汉看到孩子们过得快乐充实,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衷。
  ■
  李加汉家收寄宿留守儿童的消息迅速在村民当中传播开来。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特地赶回来,希望李加汉能够收留自己的孩子。由于家里房子小,加上自己也有小孩,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李加汉只能优先考虑一些离校较远、父母都外出的儿童。之前家里是瓦房,住宿条件比较差,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环境,2010年,李加汉咬紧牙关在学校不远处建了一栋两层的楼房。
  现在,这两层小楼已经住满了人。为了照顾好孩子,妻子和他各负责一层,妻子睡楼下,李加汉睡楼上。“晚上要起来好几次,看孩子们有没有蹬掉被子,尤其像现在这样的天气,孩子一踢被子就容易生病,要特别注意。”李加汉说,他和妻子经常无法睡个好觉。
  这么多年来,一拨又一拨的青壮年出外打工,在李加汉家里寄宿的孩子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对于选择寄宿在家的学生,李加汉也有自己的原则,“我只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李加汉告诉记者,有家长给他打电话,表示愿意一年给一万元让他带小孩,被他婉言拒绝了。“一年一万,就是一年给两万我也不收。因为他有那个条件,根本不需要把小孩子寄宿在我这里。”当初寄宿的孩子,都是拿些米、菜当伙食费。后来,大家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了,李加汉才象征性地收个二三百元补贴家用。
  ■
  30多年来,李加汉对这些留守儿童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他家寄宿过的孩子有的已考上名牌大学,有的已毕业,走上重要岗位,有的则和他一样当上了乡村教师。李加汉却依然在这个小山村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说起自己的学生,李加汉感到很自豪:“他们只要回来,都会来看我,看到他们有出息我也很高兴。”每年过节的时候,李加汉夫妇经常被孩子们请去做客,村民们又是放鞭炮,又是杀鸡宰猪,在他们心中,李加汉就是贵宾。2013年7月,“贵溪市环卫杯十佳新人新事”他榜上有名;2013年9月,评选“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江西省中小学师德标兵,同时被授予了贵溪市“最美劳动者”称号和“贵溪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但对于李加汉来说,这些或许不是最重要的。现年58岁的他即将退休,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还患上了气管炎。提起退休后的打算,李加汉还是放心不下这些留守儿童:“只要我还有能力,只要家长们还信任我,退休后我还是会去照顾这些孩子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文坊镇已经开始筹建留守儿童寄宿式学校。学校建好后,所有山里的留守儿童就有一个真正的大家庭了。”李加汉高兴地说,“乡亲们的孩子能够正常学习,我很欣慰,我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这是我唯一的寄托。”记者从李加汉的眼神里看到了那份笃定。◆
其他文献
(通讯员 陈小兵)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日前,赣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据悉,《实施方案》不仅提出了该市实施试验区建设的发展目标,还明确了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推进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制度、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教育管理
期刊
2014年秋季开学之际,金溪县陆坊乡石溪村的村民纷纷把以前送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小孩,转回到石溪小学。“县城里的好老师来石溪小学教书了,我为什么还要花冤枉钱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学校去呢?而且孩子在家里生活更方便、家长更放心。”村民杨沐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在县城读书,包括租房子在内,一个学期最少比在家里多用5000块钱,一年下来就是1万块钱。金溪县强力推进的校长教师轮岗工作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赢
期刊
为热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努力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教育环境,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0月8日至10日,广丰县实验中学举办了经典文化绘画书法现场比赛活动。  活动以“记忆与梦想”为主题。每班按5%的学生报名参加,经过三天的现场比赛,共收到196份绘画、书法、篆刻等项目的作品。学校聘请了县书法协会专家进行评比,评出一等奖10个,
期刊
2014年秋季开学之际,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小区的黄宙同学高兴地来到历史名校南昌市第二中学就读,黄宙的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有想到我们的孩子还能够到二中这样好的学校读书。二中建得好漂亮,校园环境很美,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啊!”今年新学年开学,南昌二中有很多像黄宙同学一样来自于普通市民家庭的学生,跨进了这所历史名校,这得益于南昌市今年推出的一项教育新政:重新划分学区,就近免试入学。南昌市教育局一部
期刊
为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4年,乐平市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2132”名师培育工程。  据了解,“2132”名师培育工程是指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一线的教师之中,评选出20名市级领军教师、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0名市级骨干教师和200名乡镇级骨干教师。评定工作实行动态制,即每三年评定一次。获得“2132”名师称号的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刘 林)10月16日,南昌市百花洲小学举办了以“做百花园幸福的教育人”为主题的教研特色展示活动。江西省教研室教研员徐承芸、南昌市教科所所长黄志远、南昌市东湖区教科体局局长陈光辉以及东湖区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代表,共120余人观摩了此次活动。  据了解,此次教研活动是为进一步推广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展示百花洲小学“互学互助百花齐放”的教研特色。活动中,百花洲小学
期刊
2014年7月中旬,应澳门特别行政区街坊总会邀请,井冈山市师生代表交流团一行15人走进心仪已久的莲岛。  除却阅不尽的人间繁华,还有常相忆的同胞盛情。也许是职业的敏感,澳门三天的走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在那里生根,发芽,结果,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泽被全岛。  看学校、进社区、逛景点……所到之处,一股崇尚学习的清风扑面而来;学什么、何时学、为谁学、如何学,都在这里找到了完美的答案。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甘 甜)10月25日,由江西教育厅主办,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培训班开幕式暨试点学校授牌仪式在弋阳县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慧文出席并讲话,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主持开班仪式,来自南昌、九江、景德镇、抚州、鹰潭、上饶六市的省家校合作试点学校的项目合作人、教师400余人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杨慧文首先高度肯定了此次培训会的意义,
期刊
2013年《江西教育》优秀稿件获奖名单
期刊
他三十八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坚守偏远山区的教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一心只为学生,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学生,任劳任怨。他身患重病,不忘学生,用心血谱就一曲美丽动人的乐章。  用爱心铺就入学路  1977年,师范毕业后,周大和来到飞剑潭乡石笏小学(后与模汤小学合并为周源小学)。石笏小学位于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水库上游,四面群山高耸,怪石林立,环境十分恶劣。因为是山区,临近的村子都很分散,绝大多数学生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