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正是由于人们缺乏化学科学素养,既缺乏化学学科知识、能力与环境意识造成的。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化学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初三化学课本第九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再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4鼓励学生当环保宣传志愿者
  
  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
  [2]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3]《化学教育》
  [4]《化学教学》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2004年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省展开试点,在07年陕西等省全面展开,今年又加了新疆等省,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省市已经过半,由此可看出,教育部对新课标的实施是下定了决心的,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向以前喊“素质教育”的口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变化很大,但也有不变之处,并不能对过去的教育教学做全面的否定。下面是我在从事新课程化学教学一学期来的体会。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方式。它跟接受性学习功能各异,相辅相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适当地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掌握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
期刊
【摘要】“工学交替”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工学交替”的内涵、实施“工学交替”的可行性及实施办法进行了剖析,得出即使全面推行“工学交替”还有一定难度,但是,它作为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学交替;职业教育;实用;校企联合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实用人才。但是,长久以来,我
期刊
【摘要】概率统计在高校的数学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密切联系生活的学科。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在概率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了对于概率统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概率统计;随机现象;实际生活;计算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它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的思想方法与学生在以前接触过的任何一门学科均有所不同,是一门极富时代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喜欢该
期刊
【摘要】怎样培养现代人的思维,是我们当今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要冲破旧的见解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从而深化思维,开拓思维的新领域。培养人才应向培养多维思维的目标奋进。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式的,重在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千篇一律,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求异思维,即培养学生多维思维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或已有定论的观点反其道而思
期刊
“创造性”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概念有许多解释,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指有新的价值的特性。这里的“新”的意思,既包括给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质的变革,也包括对个人来说是新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所以,马斯洛把创造性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价值观的一大进步。  被誉为“发现学”的地理学,一方面有显著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
期刊
【摘要】传统的学校建设,存在着诸多缺失。只有建设起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朝更高层次发展。校园文化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和优美的环境影响着校园,感染和熏陶着师生,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紧连在一起,她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是一个学校发展成就的凝聚和提升。  【关键词】校园文化;理性;思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不仅仅指有多少教学楼,有多大的绿化面积,
期刊
对于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学生的整个学习与发展过程就像一辆正在行驶的马车,中间驾辕的那匹小马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则是两边拉梢儿的老马。虽然马车前进的速度和路程最终取决于驾辕的小马驹儿,但两匹老马之间的互相配合也至关重要。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和质量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色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分析了在水利类院校学生培养中加强特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思考和总结某水利类院校近年来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实现水文化教育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这对于祖国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利院校;水文化教育;实践;思考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与文化”是2006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主题,该主
期刊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国国际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整体上讲,涉外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适应我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总体需求。为进一步满足我国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的缺口,快速推动我国新时代涉外法律人才建设进程,本文拟在梳理现有成果和分析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时代下国际法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以求在今后为我国加速培养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际法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