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阅读内容空前丰富、阅读方式层出不穷,公民的阅读时间也在逐年上升。但阅读质量如何,对公民素质提升又有多少帮助,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课题。
从幼儿园到大学及穷其一生,主动或被动,我们每个人都能背上几首唐诗或几篇散文,国人是在传统和现代文化与文明的熏陶下成长的。按理说,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应该是懂礼明仪、平和向上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乱象丛生的直播平台,到大学生裸贷、是非难辨的网络谣言,无不提醒我们阅读在改变自身修养、增加自身技能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力量。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阅读行为与生活、工作行为出现脱节,多是因为我们在阅读中太多强调文字的教化功能,而缺失了阅读最本质的功能——使人体验社会,强化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效解决好日常问题和突发问题。若连做一个人的基本要求都不达标,何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一、倡导常识化阅读正逢其时
所谓常识化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影响直至改变自身的言行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一个人阅读了大量的育儿理论,但在面对调皮的孩子时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拿出科学的教养方法,仍旧用固有思维面对孩子的顽劣,甚至辱骂、大打出手,那这学问就白学了。这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习恶果的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阅读不是一件小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精神的高度,没有全民对阅读深深的热爱,没有通过阅读获得思想和智慧,是达不到这种高度的。推进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近几年来,全民阅读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阅读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文化活力。借此东风,倡导常识化阅读可谓正逢其时。
二、常识化阅读让人成为合格公民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可见,培养合格公民需要从家庭和孩子做起,家庭阅读是关键和核心。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就要在合适的年龄段适时地进行常识化教育,增进孩子对生活、社会的了解和适应。其实,古人就特别重视孩子的常识化教育。如公元前40年成书的《急就篇》,分章介绍姓氏、饮食、服饰、器物、花卉、虫鱼、音乐、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官职等,不仅教导孩子习字,也有引导孩子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百态的功用。该书建构了一个小百科辞典式的知识谱系,一个关乎天地宇宙人间的大系统。对于混沌初开的孩子来说,这种“启蒙”的价值已不仅仅是“识文断字”,而是“启”常识之“蒙”。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国家教育层面已经在成体系地实施加强公民的综合素养的教育措施。从2016年9月1日起,新编人教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新编三科教材更加突出了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也指出,语文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希望这些举措能让学校真正摒弃应试教育的阅读功利,让学生学会生活表达、实用表达,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认知常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专家们指出,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阅读书目,不能總是围绕着考试和教科书的指挥棒转,而应当立足让孩子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放飞思想,培养他们学会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一个人健全的成长,不仅要好学、明理,还须求知、悟道。只有常识化阅读才不会让孩子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正所谓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只有常识化阅读才能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形成自我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及价值观。成人对于阅读的短见在于,重考查记住了多少,而不是应用了多少。全社会都要关注孩子的阅读现状、了解孩子的阅读趋向、倾听孩子的阅读心声,这样才能一代代接力,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公民。
三、阅读应为提升生活质量服务
开卷方可有识,读书悟处即道。说一千道一万,阅读的最大目的就是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具体的服务。现在,我们都十分关注阅读,但阅读内容的选取是不是应该有所侧重,是不是应该把握阅读成效的关键?这个侧重和关键就是“增识”,增见识,增常识。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不适,势必南辕北辙,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缺乏常识,那么你的坚持,就可能会害人害己。比如有报载,一位杨老伯深知一口好牙的重要性,每天坚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5分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近几年他时常出现牙疼、牙齿松动,先后掉了十几颗牙。杨老伯就诊后,医生发现其不少牙齿根部都有较明显的横槽,经询问得知杨大伯数十年来都是横向刷牙。看看,“坚持”惹祸了。刷牙看似简单的事,也有常识在。横向刷牙其实是一种自残式刷牙法。牙刷牙膏的类型、水温的选择、刷牙的时间等,都大有讲究。顺带普及一个刷牙的常识,有的人喜欢吃完酸的食物马上刷牙,这是错误的,酸性食物能使牙齿表面脱钙,减少牙齿表面的硬度,马上刷牙会造成牙面的损伤,还容易造成牙齿过敏。
很多常识,课本上没有或一笔带过,专业性书籍也未必全面具体,这就需要我们广泛获取,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对一个个微小事物的系统而科学的认知。使常识转化为生活的本能,生命的氧气,从而有效地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现代社会格外重视人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非观念、规则意识,可是这些能力和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想要针对性地提高,进行常识化阅读积累极为重要。要想搞好常识化阅读,就要多出版常识类图书、开展丰富多彩的常识化读书活动;互联网要多设置常识化阅读的专题频道;媒体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常识化阅读评比活动;常识化阅读要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单位……总之,要加大常识化阅读宣传力度,丰富常识化阅读宣传手段,打造常识化阅读特色品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有志气,有决心,有勤奋,有坚持,一定会推动常识化阅读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
古人早就提出,管理国家,“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此句旨在强调整饬风俗的重要。阅读也是如此,重在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人人参与才能铸就公民素质高峰。每个公民都应该勇做走在常识化阅读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分享者、奉献者。
(作者系内蒙古文苑报刊社总编室副主任)
从幼儿园到大学及穷其一生,主动或被动,我们每个人都能背上几首唐诗或几篇散文,国人是在传统和现代文化与文明的熏陶下成长的。按理说,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应该是懂礼明仪、平和向上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乱象丛生的直播平台,到大学生裸贷、是非难辨的网络谣言,无不提醒我们阅读在改变自身修养、增加自身技能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力量。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阅读行为与生活、工作行为出现脱节,多是因为我们在阅读中太多强调文字的教化功能,而缺失了阅读最本质的功能——使人体验社会,强化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效解决好日常问题和突发问题。若连做一个人的基本要求都不达标,何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一、倡导常识化阅读正逢其时
所谓常识化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影响直至改变自身的言行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一个人阅读了大量的育儿理论,但在面对调皮的孩子时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拿出科学的教养方法,仍旧用固有思维面对孩子的顽劣,甚至辱骂、大打出手,那这学问就白学了。这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习恶果的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阅读不是一件小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精神的高度,没有全民对阅读深深的热爱,没有通过阅读获得思想和智慧,是达不到这种高度的。推进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近几年来,全民阅读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阅读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文化活力。借此东风,倡导常识化阅读可谓正逢其时。
二、常识化阅读让人成为合格公民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可见,培养合格公民需要从家庭和孩子做起,家庭阅读是关键和核心。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就要在合适的年龄段适时地进行常识化教育,增进孩子对生活、社会的了解和适应。其实,古人就特别重视孩子的常识化教育。如公元前40年成书的《急就篇》,分章介绍姓氏、饮食、服饰、器物、花卉、虫鱼、音乐、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官职等,不仅教导孩子习字,也有引导孩子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百态的功用。该书建构了一个小百科辞典式的知识谱系,一个关乎天地宇宙人间的大系统。对于混沌初开的孩子来说,这种“启蒙”的价值已不仅仅是“识文断字”,而是“启”常识之“蒙”。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国家教育层面已经在成体系地实施加强公民的综合素养的教育措施。从2016年9月1日起,新编人教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新编三科教材更加突出了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也指出,语文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希望这些举措能让学校真正摒弃应试教育的阅读功利,让学生学会生活表达、实用表达,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认知常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专家们指出,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阅读书目,不能總是围绕着考试和教科书的指挥棒转,而应当立足让孩子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放飞思想,培养他们学会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一个人健全的成长,不仅要好学、明理,还须求知、悟道。只有常识化阅读才不会让孩子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正所谓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只有常识化阅读才能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形成自我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及价值观。成人对于阅读的短见在于,重考查记住了多少,而不是应用了多少。全社会都要关注孩子的阅读现状、了解孩子的阅读趋向、倾听孩子的阅读心声,这样才能一代代接力,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公民。
三、阅读应为提升生活质量服务
开卷方可有识,读书悟处即道。说一千道一万,阅读的最大目的就是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具体的服务。现在,我们都十分关注阅读,但阅读内容的选取是不是应该有所侧重,是不是应该把握阅读成效的关键?这个侧重和关键就是“增识”,增见识,增常识。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不适,势必南辕北辙,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缺乏常识,那么你的坚持,就可能会害人害己。比如有报载,一位杨老伯深知一口好牙的重要性,每天坚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5分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近几年他时常出现牙疼、牙齿松动,先后掉了十几颗牙。杨老伯就诊后,医生发现其不少牙齿根部都有较明显的横槽,经询问得知杨大伯数十年来都是横向刷牙。看看,“坚持”惹祸了。刷牙看似简单的事,也有常识在。横向刷牙其实是一种自残式刷牙法。牙刷牙膏的类型、水温的选择、刷牙的时间等,都大有讲究。顺带普及一个刷牙的常识,有的人喜欢吃完酸的食物马上刷牙,这是错误的,酸性食物能使牙齿表面脱钙,减少牙齿表面的硬度,马上刷牙会造成牙面的损伤,还容易造成牙齿过敏。
很多常识,课本上没有或一笔带过,专业性书籍也未必全面具体,这就需要我们广泛获取,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对一个个微小事物的系统而科学的认知。使常识转化为生活的本能,生命的氧气,从而有效地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现代社会格外重视人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非观念、规则意识,可是这些能力和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想要针对性地提高,进行常识化阅读积累极为重要。要想搞好常识化阅读,就要多出版常识类图书、开展丰富多彩的常识化读书活动;互联网要多设置常识化阅读的专题频道;媒体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常识化阅读评比活动;常识化阅读要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单位……总之,要加大常识化阅读宣传力度,丰富常识化阅读宣传手段,打造常识化阅读特色品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有志气,有决心,有勤奋,有坚持,一定会推动常识化阅读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
古人早就提出,管理国家,“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此句旨在强调整饬风俗的重要。阅读也是如此,重在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人人参与才能铸就公民素质高峰。每个公民都应该勇做走在常识化阅读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分享者、奉献者。
(作者系内蒙古文苑报刊社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