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智能硬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机器人?苹果手表?无人机?……这些带有一些科幻色彩的产品都属于智能硬件的范畴。玩转智能硬件的人,都试图将只有在大片中才会出现的炫酷场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但到目前为止,即使是谷歌眼镜,抑或是苹果手表,都还未能满足人们脑海中概念性的想象。现实距离那些随手一挥就能实现目的的电影场景显然还相去甚远,日渐流行的各类手环至今已花了三年的时间,也才刚刚培育起消费者的佩戴习惯。
尽管目标遥远、路途艰辛,但智能硬件的玩家们显然冲劲十足,他们努力地让那些大片中才会出现的科幻逐渐发生着。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智能硬件领域投资人的身影。对于智能硬件,他们的甄选标准是什么?在投资的过程中,他们最看重的又是什么?不妨听听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的看法。
从平台型智能硬件产品切入
智能技术投资的切入点在哪里?于立峰认为可以从平台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切入。曾经有一本书叫《奇点临近》,讲的就是关于智能技术的投资,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入口。“我觉得现在不是一个奇点临近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
同时他还表示,在智能技术投资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智能技术投资是否太早了,是不是会死在沙滩上?第二个问题是去年以来,以智能家居为典型代表的所谓智能产品的投资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低价化的趋势。第三点,现在都在讲“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和智能技术产品投资的概念到底怎么才能融合到一块?
“我们强调互联网+,不能只是看到了浅层,只看到交易和服务环节的东西。‘互联网+’再往下发展,一定会涉及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它的入口和碰撞点究竟是什么?正是智能技术。”于立峰表示,工业4.0就是工业生产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再往前推,就是单品的智能化,这些智能化的单品一定要有平台性功能和数据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商业化。
智能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有过程的,必须是从周边技术的成熟到应用市场的成熟然后到产品,从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民用产品到工业领域到国防领域甚至到一些2B端领域的逐步递进的过程。所以说从智能技术投资的角度来讲,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投技术还是投产品?在这个问题上,于立峰认为,技术和产品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选择其一,从过去芯片的发展历史来看确实会有一个碎片化、市场分散的问题,所以投硬件产品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必须具备智能化、平台化、商业化
为什么会把平台型的智能产品作为切入点?首先他给出一个平台型智能产品的定义,同时认为它至少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智能化,它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产品。另一个说法叫作运用新的智能技术,即植入很多先进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所谓的人工智能、VI、环境感知、语音识别等。
第二个特点是平台化或入口型,要是平台型或者叫入口型的产品,需要具有连接各种设备的功能,是一个信息流的入口,也具备大数据的功能。
第三点是商业化,智能型硬件产品需要的是商业化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可能的一种产品,即所谓的智能型硬件产品从极客到商品的转化过程必须要完成,或要有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可能。换句话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极客的小众群体玩的东西,虽然这也可能对人类未来的智能型产品或者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探索、促进作用,但是这不是一个投资机构选择项目的投资标准。
这三点是于立峰对判断是否投资一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但阶段可以不同。极客型产品完成商品化才能成功
对于于立峰来说,他看过很多智能硬件的产品,但是真正放手投下去的并不是特别多,这是有原因的。他认为,首先要有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过程,这个过程要比较短,其次,团队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时候给他印象很深、视觉效果很炫、很震撼的智能硬件产品,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投资目标。比如,他的团队投资的天智航手术机器人,第一眼看去并不是很炫,给人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医疗器械,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就觉得很好,这样他们才会进行投资。
现在处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很多80后、90后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做产品,很多创业者都充满创业热情,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做出来的产品是否真的有市场需求,究竟是一个极客型产品还是一个商品化的产品?极客型玩法并不是坏事,它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极客型产品能不能够完成向商品化产品的转化过程,这是一个创业团队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要强调产品一定要商品化我们才有可能进行投资?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智能技术时代或者互联网+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具备设计思维很重要,并且要以市场为导向,能够创造出够酷够炫又能激发潜在市场需求的产品来。
尽管目标遥远、路途艰辛,但智能硬件的玩家们显然冲劲十足,他们努力地让那些大片中才会出现的科幻逐渐发生着。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智能硬件领域投资人的身影。对于智能硬件,他们的甄选标准是什么?在投资的过程中,他们最看重的又是什么?不妨听听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的看法。
从平台型智能硬件产品切入
智能技术投资的切入点在哪里?于立峰认为可以从平台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切入。曾经有一本书叫《奇点临近》,讲的就是关于智能技术的投资,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入口。“我觉得现在不是一个奇点临近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
同时他还表示,在智能技术投资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智能技术投资是否太早了,是不是会死在沙滩上?第二个问题是去年以来,以智能家居为典型代表的所谓智能产品的投资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低价化的趋势。第三点,现在都在讲“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和智能技术产品投资的概念到底怎么才能融合到一块?
“我们强调互联网+,不能只是看到了浅层,只看到交易和服务环节的东西。‘互联网+’再往下发展,一定会涉及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它的入口和碰撞点究竟是什么?正是智能技术。”于立峰表示,工业4.0就是工业生产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再往前推,就是单品的智能化,这些智能化的单品一定要有平台性功能和数据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商业化。
智能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有过程的,必须是从周边技术的成熟到应用市场的成熟然后到产品,从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民用产品到工业领域到国防领域甚至到一些2B端领域的逐步递进的过程。所以说从智能技术投资的角度来讲,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投技术还是投产品?在这个问题上,于立峰认为,技术和产品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选择其一,从过去芯片的发展历史来看确实会有一个碎片化、市场分散的问题,所以投硬件产品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必须具备智能化、平台化、商业化
为什么会把平台型的智能产品作为切入点?首先他给出一个平台型智能产品的定义,同时认为它至少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智能化,它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产品。另一个说法叫作运用新的智能技术,即植入很多先进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所谓的人工智能、VI、环境感知、语音识别等。
第二个特点是平台化或入口型,要是平台型或者叫入口型的产品,需要具有连接各种设备的功能,是一个信息流的入口,也具备大数据的功能。
第三点是商业化,智能型硬件产品需要的是商业化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可能的一种产品,即所谓的智能型硬件产品从极客到商品的转化过程必须要完成,或要有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可能。换句话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极客的小众群体玩的东西,虽然这也可能对人类未来的智能型产品或者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探索、促进作用,但是这不是一个投资机构选择项目的投资标准。
这三点是于立峰对判断是否投资一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但阶段可以不同。极客型产品完成商品化才能成功
对于于立峰来说,他看过很多智能硬件的产品,但是真正放手投下去的并不是特别多,这是有原因的。他认为,首先要有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过程,这个过程要比较短,其次,团队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时候给他印象很深、视觉效果很炫、很震撼的智能硬件产品,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投资目标。比如,他的团队投资的天智航手术机器人,第一眼看去并不是很炫,给人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医疗器械,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就觉得很好,这样他们才会进行投资。
现在处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很多80后、90后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做产品,很多创业者都充满创业热情,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做出来的产品是否真的有市场需求,究竟是一个极客型产品还是一个商品化的产品?极客型玩法并不是坏事,它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极客型产品能不能够完成向商品化产品的转化过程,这是一个创业团队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要强调产品一定要商品化我们才有可能进行投资?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智能技术时代或者互联网+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具备设计思维很重要,并且要以市场为导向,能够创造出够酷够炫又能激发潜在市场需求的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