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刑事执法活动中的人文思想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人”,以人为本。当前,我国公安刑事执法活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文素养缺失、人文精神缺席、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公众形象,同时还弱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进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将人文思想深入融合到公安刑事执法活动中,贯穿始终,便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始终践行人文思想,对公安刑事执法环境和民警综合素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文思想 公安 刑事执法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33-02
  “人文思想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制度,它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1]公安刑事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为了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预防、控制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职权而实施的受立案、侦查、刑事强制措施以及执行部分刑罚等法律行为。[2]当前,我国公安刑事执法活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文素养缺失、人文精神缺席、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这极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究其根源,就是没有践行人文思想。只有每一位人民警察树立人文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才能提高公安机关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现今人文观念下公安刑事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养缺失
  一方面公安刑事执法就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另一方面宪法规定,要尊重和保护人权。两者都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确性,但实践中,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永恒的矛盾。大多数情况下,人民警察并没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面对执法对象总有一种“有罪(过)推定”的心理倾向,存在死抠法条,冷漠机械执法现象,甚至和人民群众发生争吵。“法律不是条条框框,而是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的学问,隐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思想是对人和人性的最深刻最本质的理解。”[3]其实,如果我们转变思维,对犯罪分子的尊重在本质上就是对法律和制度的尊重。因此,公安机关个别人员只注重机械法条使用,不注重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只注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不注重对人民群众精神权益的保护,不考虑和顾及人民群众的个体感受,本质上是人文素养的缺失。
  (二)人文精神缺席
  在刑事执法过程中,个别人民警察脑海里的执法思想常常是“重实体,轻程序”的,无视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存在不按程序办案,不及时出具相关法律手续,刑讯逼供等行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条文均有明确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等违法刑事执法行为却仍有出现。这与“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背道而驰,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人文关怀不够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4]人文关怀就是人民警察刑事执法活动中最需要的,它不仅包括双方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还能让人民警察切实感受到组织对他们实质的关怀。但仅仅使民警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没有与民警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做法难以使民警感受到人文关怀。个别地区,正常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都没有足够重视,一贯下任务,人民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甚至有的地区把人民警察当作“机器人”,只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只要求讲服务、讲奉献,却不关心人民警察具体的困难,对民警的具体刑事执法问题置若罔闻,对民警物质和精神奖励也很少,更没有从优待警和维护民警权益的具体举措。这是严重缺乏对人民警察的人文关怀。
  二、全力打造全警参与的人文执法环境
  公安刑事执法中,只有每一位人民警察树立人文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才能提高公安机关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带着一份感情执法
  人民公安为人民。要怀揣一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正确处理执法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维护公民的私权利。转变执法思想。变“管理者”为“服务者”,要在公安刑事执法中始终坚持人文导向,从源头上培养公安民警的民本意识,本着专业所要求的高度责任感,为人民群众服务,保护人人不受非法行为的伤害。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新时期公安刑事执法的新要求,特别是刑事诉讼中应当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有利于纠正公安机关在刑事执法中存在的不当执法和错误观念。同时,从源头上为解决滥用权力、严重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行为提供了帮助,为公安刑事执法工作提供了指引。
  (二)提高人文法律素养
  法律知识是人文素养之一,也是公安刑事执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公正文明执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基础。提高人文素养,才能提升人民警察的执法公信力。在工作教育方面。省级以上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或出台公安刑事执法行为手册;警种战线要定期以“大讲堂”的形式,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分类分层次培训,让民警带着问题参加培训,随机考核。在学校教育方面。对在职民警,邀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结合他们入警方式和警衔培训,分警种分单位精准补齐短板;对警校生,要唤醒他们从事法律职业的身份意识,安排必要的法律课程和与之对应的课时;通过邀请实战专家或定期下派教师挂职锻炼的形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实习期间发现的刑事执法问题,进行专题解答,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对人民警察的人文关怀
  人民警察在刑事执法中,所承受的压力要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加强对人民警察的人文关怀,不仅能够加强引导人民警察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民警察刑事执法能力。一方面要关心。建立健全民警心理干预机制,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文化等活动,疏导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开展谈心谈话工作,要贯穿于刑事执法始终,正确引导和提醒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督察部门发现的刑事执法规范单位和个人,结合调查问卷和社会监督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励,报政工部门优先提拔。一方面要提醒。利用纪检、督察、法制等部门的典型刑事执法问题的案件,采取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错案分析通报会,组织执法过错民警培训班等形式,加大执法环节的警示教育力度;纪检、督察部门和警种战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刑事执法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形成警种战线与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刑事执法公开力度,增强社会监督,防止刑事执法腐败和暗箱操作。
  参考文献:
  [1]刘力皲.人文思想——公安群众工作应践行的重要理念[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182-184.
  [2]白亚净.我国警察刑事执法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3]蔡剑桥.神与法之中的人性彰显[J].高等教育研究,2014(8):105.
  [4]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64.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江南人们在讨论江苏文学的风格特点时常常将其放在江南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认定,因为江苏的文化大致归属于江南这个大的板块。当然,现在的江南已经开始泛化了,它不仅是一个地理
近几十年来,欧美、日韩等国家在新城新区建设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开发管理、完善新城新区投资法规、组合投资促进政策等措施促进新城新区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超长定向碳纳米管(ACNTs)阵列为骨架,中温煤焦油沥青为浸渍剂,采用浸渍-炭化工艺经过一个循环制备了密度约为1.25 g·cm-3的沥青基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采
以从树肝脏mRNA逆转录得到的Ⅰ链cDNA为模板,运用SMART RACE PCR技术,扩增得到树载脂蛋白E(apoE)cDNA序列,并推导出apoE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包PCGENE对氨
期刊
结合高校设计院的性质特点,对现存薪酬体系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形成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院薪酬体系改革新思路,并根据根据3P+M原则,建立正确的付薪理念,设立合理的薪酬结
周冰1985年毕业于滁州学院美术系,199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师从焦小健、杨参军。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省油画家协会会员。现为安徽省来安文化馆专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
摘 要:协同治理环境立法问题背后的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协同治理环境的组织相对松散;其次,协同立法主体认知与利益不统一。协同治理环境立法具有必要与可能性,对此,协同治理环境需要探索建立协同立法长效机制。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治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5-0052-02  作者简介:马圣森(1969-),男,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包括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表达交流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小学语文教育在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新人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中道德培养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在重点中渗透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生活实践这三种有利于小学语文思想道德培养的方法和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发展进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挑战.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层党建对社会治理的引领、改善民生服务、加强政社互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