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做到艺术性地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要运用哪些技巧?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体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揭示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信息与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启发思维的主要方式。美国教育家斯帝文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教师在学校80%的时间都花在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宜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更有效率。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对要做的事情充满兴趣,那么他一定能做好。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往往对陌生的事物比较害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心理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提问,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知识怕回答不上来,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提问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一个问题,解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喜欢被提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很简单,往往喜欢卡通人物,老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在提问阶段,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克服心理矛盾,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回答问题难度不大。也可以出一些有关数学的脑筋急转弯,这样学生的情绪会更高涨。最好融合教材的重点内容提问,这样更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实现有效提问。
2.恰当处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预设,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与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发挥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具有开放空间的问题。
传统教学是封闭性的,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完善性与答案的唯一性,这样容易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内,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教材循规蹈矩地解题,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知识。新课程提倡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内容,问题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主要体现在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1)条件的不完善。给出几个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条件或是补充条件编写题目。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各知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编写题目,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2)答案的不唯一。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为教材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与心理定势的束缚,开辟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探索新途径,从而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4.要正确评价“善待”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学生。
当一个学生单独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时,教师不能当众发怒批评,更不能大声训斥、讽刺、讥笑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怕答错怕挨训而不敢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其真实的想法,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肯定他的成绩,再对他的观点、见解进行评价;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应先肯定其中可取的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期望;对于学生颇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还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并在评价时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棒。”若学生答错了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你的回答非常好,很有创意。”这样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自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学周刊,2014.1.
[2]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现代阅读,2013.1.
[3]孙素敏.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3.9.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揭示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信息与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启发思维的主要方式。美国教育家斯帝文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教师在学校80%的时间都花在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宜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更有效率。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对要做的事情充满兴趣,那么他一定能做好。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往往对陌生的事物比较害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心理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提问,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知识怕回答不上来,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提问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一个问题,解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喜欢被提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很简单,往往喜欢卡通人物,老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在提问阶段,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克服心理矛盾,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回答问题难度不大。也可以出一些有关数学的脑筋急转弯,这样学生的情绪会更高涨。最好融合教材的重点内容提问,这样更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实现有效提问。
2.恰当处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预设,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与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发挥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具有开放空间的问题。
传统教学是封闭性的,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完善性与答案的唯一性,这样容易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内,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教材循规蹈矩地解题,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知识。新课程提倡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内容,问题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主要体现在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1)条件的不完善。给出几个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条件或是补充条件编写题目。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各知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编写题目,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2)答案的不唯一。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为教材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与心理定势的束缚,开辟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探索新途径,从而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4.要正确评价“善待”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学生。
当一个学生单独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时,教师不能当众发怒批评,更不能大声训斥、讽刺、讥笑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怕答错怕挨训而不敢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其真实的想法,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肯定他的成绩,再对他的观点、见解进行评价;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应先肯定其中可取的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期望;对于学生颇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还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并在评价时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棒。”若学生答错了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你的回答非常好,很有创意。”这样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自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学周刊,2014.1.
[2]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现代阅读,2013.1.
[3]孙素敏.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