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模具设计课程实施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而且正在以难以想象的势头冲击着传统行业。在教育行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对教育需求。依托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灵活性、有效性,本文探讨了以技工院校模具设计課程教学为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212-01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这种模式现今已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尤其是工科专业,由于其课程体系的专业性使教学改革难度加大,本文就以模具设计的软件课程为例,进行一次教改初探。
  一、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模具CAD/CAM设计》是基于UG软件平台应用Moldwizard模块进行模具设计的一体化软件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理论专业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已经进行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UG6.0项目教程》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软件的实操经验。教材以 “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方式,将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便于开展微课教学,项目驱动法学习方式,具体教学项目如下:如右图产品,材料为ABS,收缩率为1.005,采用UG注塑模具设计模块的分模,型腔、型芯有哪些创建形式?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一)线上自主交互学习
  依据本课题教学项目的重难点,制作了个6相关教学视频,依次为微课程1主要解决知识铺垫问题、微课程2-4将教学项目分解为3个子任务演示视频、微课程5-6进行拓展知识巩固,拓展。每个视频配套有课前任务指导书,并将其发布到教师本人的公众微信平台,学生可关注公众号,在网上依次观看教学视频,填写任务指导书。该部分的学习属于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有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面授
  采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对普遍存在的教学疑点与难点配以视频重点讲解,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由学生分组进行课下学习效果展示。通过检查课前学习任务指导书的填写情况,发现学生线上学习的难点疑点,统一解决知识铺垫问题。
  2. 展开各项子任务的学习。以课堂下单发的任务指导书为依据,由学生自行填写,在填写过程中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学生随时观看视频,与小组成员进行研究讨论。整个过程,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进行观察指导,最终完成各项子任务的学习。
  3.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教学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师评,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的职业素养。
  (三)知识拓展运用
  通过几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可进行拓展任务的学习。该部分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因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定,有问题可随时与同学老师探讨。
  二、教学效果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式教学法教学,明显感觉到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的不同:
  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仅限于在课堂上模仿操作。 有些学生的学习进度较慢,跟不上老师课堂节奏。 老师需要用大量时间进行操作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量操作指导势必占用了对知识点深化、拓展的时间。 短时间内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存在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混合式学习模式使学生自由安排时间,通过课前任务书线上自主学习,课前就学习如何操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和盲点及时暴露出来,面对面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还收获了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认同感!
  三、结语
  该课程以微视频为媒介,通过互联网,使学生有效安排学习时间,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充分暴露在课堂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混合式学习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学习目标的混合、理论与实操的混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玉丽, 张冬梅.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6, 37(1):59-62.
  [2]余胜泉, 路秋丽, 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10):50-56.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能够培养参赛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如何依托学术竞赛这样一个平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未来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少数民族学生 因材施教 创新能力 协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课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由于高校的转型和扩招等原因,大学物理实验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预习的效率很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探索将微课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部分,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省实验课的讲解时间,把更多的课时留给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物理实验 微课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各方面的有效教学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了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关键词】物理教师 教学能力 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 2016A030313747)、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专项经费研究项目(项目号:2014ARF01和2015ARF12)和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项目号
期刊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一个神圣的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时至今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责任和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了班主任们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85-02  随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重任,虽然各大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还尚有不足,辅导员容易被边缘化,辅导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足,但不可否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引导作用,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四年以来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做好奖助学金发放工作等方式增强了经验,工作效能逐步提升,工作专业化效果明显,[1]现将四年来的工作经验进行反思回顾。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85-01  “嚓……”,随着这清脆的响声,我冲动地撕下了陈渺同学当日的作业,原因很简单,我已警告过他,如果再抄别人的作业我就给他撕掉,可现在他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抄给我看!  简直目中无我!  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凝神逼视着他,良久,把他叫到了讲台前,本想好言相劝,可一想到我之前对他的劝告和他的置若罔闻,老
期刊
【摘要】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来说,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尤其是涉及到数学中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若是没有正确的解题方法就难以解答。在答题时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概率论方法,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概率论方法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 解题 概率论方法 实践证明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带动了教育的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物理教育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物理教学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多,知识面相对较广,想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教师就必须要全面地加强对物理教学的研究。本文分析了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对大学物理教
期刊
【摘要】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讨论反射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实验中,三棱镜在载物台上的一定范围内的上下平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此平移范围的上下限。并对左右平移范围作出分析。  【关键词】三棱镜顶角 分光计 平移位置  【基金项目】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软科学研究及科普专项项目(17K55304D);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教学改革项目(JZW-16-LX-07);河北省高等学校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91-01  “心靈手巧”作为一个成语,在人们的思维中已成定式——心灵者必手巧。“心灵”者真的就“手巧”,“手巧”者必定“心灵”吗?下面真实的案例,或许会给您带来几多思考。  案例描述:  曼,是我在烹饪俱乐部认识的第一个学生。之所以第一个认识她,是因为她给我带来的“小麻烦”。开课点名,答“到”者30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