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相机文化中的相机收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上讲,摄影文化是相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相机作为工具便没有摄影文化,摄影艺术也无从谈起。而相机文化不但包含了摄影文化,更体现了支撑摄影文化不断发展的相机及其附庸产品的价值。这些被称之为摄影器材(或照相器材)的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并催生了基于收集、研究和鉴赏器材本身的文化现象。于是,摄影文化和摄影器材共同勾勒出了相机文化的全部内容。显然,摄影器材中,相机是最为重要的产品,辅以相关的衍生物如附件,暗房设备等,相机收藏的内涵与外延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个人以为:相机是借助光特性来捕获四维空间(即时空)影像的重要工具。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许多文献中对相机的一般性定义里忽略了光特性的概念,也忽视了时间维度的存在。而摄影正是利用了光特性和时间特征在三维空间中去获取时空信息(二维影像)的,并艺术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产生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可以说,相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开启了摄影文化,还带动了相机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科研方式、信息收集和人类生活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相机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次次技术变革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因此,相机本身无疑也就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作用于生产和文化多层面含意的重要实物档案。就这个意义来讲,相机成为收藏品也在情理之中。
  西方相机收藏的起步总体来讲比我国要早,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徕卡俱乐部和稍后出现的以各种相机品牌为基础的发烧友俱乐部,发烧友成员的相机积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相机收藏的原始面貌,最终相机收藏被剥离出来,成了相机文化和收藏文化共有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把相机作为收藏品在我国已经形成气候。1994年,笔者在参与编写《中华收藏大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时,便讨论了藏品归类问题,并将相机这种器物按大类划归到实用类,细分为近现代光机类中的现代收藏类,与唱片和留声机、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以及钟表等归为一个收藏大类。
  我国最早的相机收藏是单纯的文化层面的一种收藏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相机收藏如火如荼地异军突起时,很多人看到了相机本身蕴含的商机和作为收藏品的价值,于是,商业行为的相机收售以及投资性的相机收藏也随之产生,保值亦成为相机收藏的一个重要理由。相机收藏由原先的文化层面开始偏向于投资层面,在保值的指导思想下,名机收藏(以品牌为主线)一度成为相机收藏的主流,如排在相机品牌前几位的徕卡(Leica),阿尔帕(AIpa),哈苏(Hasseblad)、禄来(Rollelflex)等。但随着中古相机市场的活跃和爱好者及收藏群体的扩大,收藏本身多样性的特点亦展露无遗,一些大牌产品(大众公认的知名品牌)如尼康(Nikon)、佳能(Canon)。康泰时(Contax)、美能达(Minolta)等也已受到发烧友追捧,以德系、美系,日系,俄系和国产为专题的相机收藏及其古董机收藏也成为相机收藏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收藏文化的平民化也进一步导致相机收藏的多样性,除相机本身外,各种附件如镜头,取景器,测足巨器、测光表、闪光灯,三脚架、滤镜、感光材料及暗盒等等,统统成为相机收藏的重要组成。相机收藏的外延还拓展到了文献资料甚至老照片的层面,尤其直接与相机相关的文献资料已经成为相机收藏的一个主要内容。可以说,在文化多样的今天。一种不拘一格的相机收藏文化正在十肖然兴起,它开启了平民相机收藏的新时期。
  纵观国内外相机收藏,其形式上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古董相机收藏。
  首先要说明,古董相机收藏其实可以归结到专题收藏类,但由于它在收藏领域的特殊性,在此将它作为一个独立门类。那么什么是古董相机?“古董”在这里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真正用来拍照的相机也只不过才170多年的历史。古董相机的划分一般是按年代进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断代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将1914年作为一个参照点,这年徕卡小型相机问世,开启了相机发展新纪元,此前的产品被公认为古董相机,亦称老爷机,此后的产品如果依旧采用的是“参照点”之前的技术,可以归为古董系列,如有技术更新则不再视为古董相机。因此,银版技术和湿版技术时期的相机产品肯定属于古董级相机,而干版和胶片技术的产品有一部分落在古董范畴,如1895年哈苏公司生产的斯万斯卡快拍机(参见本刊2009年11期)、1900年柯达公司生产的勃朗尼相机(Brownoe Camera)等等。
  古董相机收藏在欧美比较时兴,相应的古董相机俱乐部也散见于欧美各地,各国的相机博物馆更是将古董相机作为重要的馆藏。鉴于19世纪中叶湿版照片的魅力,近些年一些古董相机俱乐部还别出心裁地倡导利用老式湿版相机的摄影创作,蛋清版摄影在部分个性摄影家和收藏级摄影发烧友群体中一度引发不小的热潮,蛋清版作品同样在图片市场走俏。但用古董相机拍照者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古董相机还是被束之高阁,供人观赏和缅怀那段历史。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古董相机收藏受到国内相机收藏界高度关注,一些相机收藏家也拓展藏品范围,亲自参与到古董相机的收藏实践中,如北京相机收藏家刘志坚,王安禾等,他们的藏品中均有可以代表收藏实力的古董相机。王安禾收藏的古董镜头已经初具规模,他还借助于索尼NE×相机对古董镜头的成像效果进行比较学层面的深度考察,成为北京地区收藏和研究古董镜头的开拓者。相应的市场方面,除专营器材的店面和网络交易外,国内的拍卖公司如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也在酝酿相机拍卖的可能。各种迹象表明,古董相机收藏在我国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收藏家的更多参与。
  二、老旧相机收藏。
  古董相机收藏是相机收藏中的塔尖,在欧美被认为是最正源的相机收藏(活动)。但古董相机由于产量小和自然损耗等原因,大都价格昂贵,非一般人所能涉猎。因此,老旧相机成为相机收藏中的第二梯队,老旧相机收藏者也成为相机收藏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当然,从相机爱好者层面来讲,凡经典相机(非数码技术产品)均可能被视为收藏品,但从收藏角度考察,除早期数码相机外,至少目前尚只有老旧相机才被公认是具备了收藏价值的。   老旧相机一般是指1914年后(至1970年代)采用了徕卡技术或受徕卡技术影响而采用更新技术的批量化产品。老旧相机的最主要特征是全机械结构,或使用硒光技术的产品以及装备TTL测光技术的机械产品,部分里程碑式的自动相机如佳能AE-1,美能达α7000等也被算作这一系类,老旧相机中主要突出的是“老”字,有定年头的相机产品,品相越好越具有收藏价值。在国外尤其是日本,许多作为收藏品的相机是不用来拍照的,如早期徕卡相机,有些就是全新的。旧相机实际上是对相机收藏品的一种补充,是由于藏品的多样性和相机收藏文化滞后于产品生产年代所导致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旧相机作为藏品在我国相机收藏领域比较突出,它在填补个人藏品缺失和研究产品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无可非议的。
  前文提到名牌产品的收藏,实际上这也是相机收藏领域的主流思潮,毕竟名牌相机代表着相机发展的主线地位。但是,随着收藏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藏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贴近普通百姓收藏能力的收藏活动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也正以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收藏内容体现出来,相机收藏也不例外。在众多的私人收藏博物馆和藏品展示平台中。相机收藏亦占有一席之地。如上海的中华相机资料馆,杭州的高氏相机博物馆,还有北方杜刚的相机档案馆和王士元的国产相机展示厅等均代表了目前我国相机收藏的最高成就。
  除名牌相机外,老旧相机中还有一类属于小众产品收藏。所谓小众,顾名思义是指大工业生产背景下那些不入主流、产量和市场规模相对也不是很大的相机产品,在相机技术的各个发展时期它只起到敲边鼓的作用,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也不属于那些极高端或极低端的非主流产品,拥有正常的产销渠道和使用人群,并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几年,相机小众产品收藏模式受到相机爱好者的普遍欢迎,现已成为网络相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从实际收藏情况来看,相机小众产品的收藏要把握住三个内容:一是收藏点,也就是收藏某款相机的理由;二是历史背景,也就是这个相机所能呈现的与厂家或某项技术有关的发展过程:三是藏品特色,虽不是主流产品的相机,但也必须能够找出其自身特色或与众不同的特点(关于“小众相机收藏”请参见《中国收藏》2011年6和8期)。比如,爱克发的35毫米双反(Agfa OPTIMAREFLEX),其收藏点有:(1)代表德国著名厂家爱克发公司相机工艺水平的产品;(2)少见的35毫米双镜头反光结构;(3)整合了硒光技术。历史背景和藏品特色则可参见本刊2011年7期。
  三、专题收藏。
  专题收藏是指藏品间具有某种共有特征的收藏。比如国产相机收藏,德系相机收藏、美系相机收藏等以地域为特征的收藏;还有徕卡相机收藏,爱克发(Aafa)相机收藏,蔡司相机收藏等以品牌为特征的收藏;此外,还有干版,湿版,散页片、一步成像,胶卷等以感光材料为特征的收藏;以及大画幅,中画幅、135或微型相机等以画幅尺寸为特征的收藏;单反,双反、旁轴等以相机结构为特征的收藏,等等,包罗万象,举不胜举,近爷子拿回的资料上了解到它,知道这款相机的镜头非常好。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了经济来源了,我这人不好别的,抽烟、喝酒,玩牌,这些爱好都没有,就是喜欢相机。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收入,除了吃饭就全都花在攒钱买相机这事儿上了。我那时一有时间就跑去信托公司看相机,北京这几个老城区的信托公司我都转遍了:地安门、新街口、菜市口、东单这些地方的信托公司当时都在卖二手相机。当时花20块钱把这台相机买到手之后,就开始天天琢磨,怎么能让这台机器发挥它最大的潜力。我一直琢磨了好几年。
  您在收藏相机中经历过丰收期吗?
  有。大概在“文革”期间,北京的信托公司出现了很多价格便宜的相机。在那段时间我基本将所有可支配的财力都用在收购相机上了。那可以算是我收藏经历的起步期。当时我对于“收藏”这个词,在头脑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概念,只是喜欢相机,喜欢摆弄、研究相机,所以尽可能地多买一些回家琢磨。真正有了“收藏”概念,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意识都在悄悄地提升。各种门类、各种物件的收藏也都被提出来了。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动手改造相机的?
  也是在那个时候,有了收藏的意识后,对于一些有瑕疵的相机,或者在使用中可以更方便的地方,我都产生了一种改造的想法。因为我之前对相机琢磨了很长时间,相关知识储备得多了,也敢于自己动手了。这段时间和各种爱好改造相机的藏友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对于相机的鉴赏和收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了这个阶段,您对相机收藏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我认为相机的收藏应该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能够坚持收藏相机的人,大多数都是对相机这个物件,对相机内部的机械构造怀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希望通过动手,对相机的内部有一种进一步的了解。这种兴趣和好奇心完全是自发的,而不是因为外界宣传的引导,或者什么经济利益的推动才萌生的。这才是我们这类藏友能够持续收藏的一个最大的力量。
  那些宝贝相机们
  您收藏的相机里面比较有趣的是哪几款?
  我有两个弗兰卡相机,在135彩色胶卷相机还没全面地在国内市场上市的时候,香港产过一批弗兰卡彩色胶卷相机,当时被相当一部分不懂相机的人认为是最新型的高档产品,价格很高。它受推崇的原因,是因为它出现在120相机向135相机过渡的一个空挡,既可以拍彩色胶卷,还配有闪光灯,给人感觉功能挺全,又适合民用普及。但我拆开看过,那款相机构造十分简易,相对于制作工艺来说,当时的价格是明显偏高的。但因为这款相机的历史特殊性,让我觉得挺有意思,所以也收藏了两款。
  您使用的、跟随您时间最久的是哪一款相机?
  是柯达奔特(Kodak bantam)828(俗称“矮脚鸡”)。从60年代我十八九岁就开始用,一直用到快四十岁。这台机器的胶卷很特殊,不好搞到,所以我当时是用135胶卷改装的。把正常的胶片长度裁减到一半,然后附上一个胶卷背。如果是没有动手研究相机习惯的藏友,收了这款相机也派不上用场。因为这款相机非常轻便小巧,所以那个年代我经常带它出去拍照。它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构造方面,具有变换底片尺寸的改动空间,可以让藏友自己动手改装。   您收藏柯达相机是很有名的,您对柯达品牌是怎么看的?
  我收藏柯达相机是从一本产品目录上获取信息的,这本记载着柯达每款相机型号,功能的小册子给了我很多帮助。虽然柯达现在已经破产,但是柯达对影像记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柯达因为错估了数码技术的市场前景,使它这个率先采用数码摄影技术的公司,将这一技术主要投放在航天事业,最终失去了民用这块大的市场。
  您开始是怎么想到要收藏柯达相机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父亲那一辈人用的是柯达相机。我开始对相机有概念的时候,柯达相机算是比较普及的,价格也便宜,十几块钱。就我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收集柯达也是相对容易的。桐达公司当时的营销策略是以胶卷为核心的相机机型销售。像当时的166、620、828型胶卷,只有柯达公司出品的同型号的相机可以配套使用,就是以胶卷的牛产柞动相机的销售。当时的柯达有几十种胶卷规格,相机的型号也是根据胶卷的型号命名的。
  您的收藏大部分集中在胶片相机类型,您对数码相机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数码相机的出现,好的地方就是它令拍摄变得简单易行了:不好的地方也恰恰在于此:太过简单和放纵,令摄影本身变得不那么严肃,使拍摄过程中的趣味和快乐大大降低。现在在拍摄黑白片和反转片的时候,我仍旧选用胶片机。但是原来用彩色负片的,现在基本就全用数码相机代替了。不过即便我现在使用数码相机,也还是会按照以前使用胶片相机时的思路去拍摄。
  您个人收藏相机通常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对于收藏相机来说,每个人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按品牌收藏,有些人按功能型号,或者年代收藏。不论从哪种角度出发,收藏者只有在把玩相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款相机独特的价值,尤其是纯机械制造的手动相机。打个比方吧,当你用手指转动拨轮的时候,眼睛会在取景框内看到景深范围的改变。这是一种连动的感官体验,也是一种最原始最真实的体验。我收藏的侧重点是看这个相机的镜头质量,功能怎么样。像禄来系列的机器,它的镜头、包括最终的成像质量到现在为止,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所以,纯机械制造的相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保护得好的话,它可以一代~代地使用。比起数码相机的电子原件容易耗损这点来说,机械相机是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
  能透露一下哪几款相机比较值得收藏吗?
  处于相机制造分水岭的几款相机通常都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比如:尼康F501,美能达7000。世界上第一台AF(自动调焦)相机就是美能达率先制造的,尼康紧跟其后,这个功能出来之后,把摄影师从繁复的手动调焦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专心致志地把精力集中在画面的构图和内容上,特别适合自由的摄影创作。同一时代的还有宾得707等几款机器。到了8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最先出产的那款自称“不用胶卷的相机”——马维卡(MAVICA),开启了数码相机时代的大门。从收藏的文化角度上来说,它也是一款非常重要的相机。
  有不少相机藏友专门收藏国产相机,您对于收藏国产相机有什么心得吗?
  因为国产相机大部分都是仿造国外的机型制造出来的,所以收藏的时候,通常会去对比它和它所仿造的那一款国外相机在动能和外型上的一些差别。对相机内部构造十分了解的收藏者来说,哪款国产相机的仿造水平高。哪款水平一般都是深有体会的。如果两款对应的相机都有,也都用过,心里就会更清楚了。
  其实对于国产相机收藏者来说,仿造并不是件难于启齿的事情,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更加证明了当时国内相机的制造厂家所具备的一种难以取代的历史使命感。我从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收藏相机了,对那个时代国内的生产水平十分了解。当时工人的工资相当微薄,但是通过刻苦钴研。也能尽力达成进口相机的各项使用功能。我认为这些国产相机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时代精神,不够了解中国相机制造历史的人,没有亲自了解过相机内部构造的人,都是很难体会到的。像一款国产相机——珠江7型,当时生产它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仿造禄来E系列的,存世只有几十台。无论从国产相机整体制造水平上,还是从它的文化时代意义上来说,珠江7都是特别值得珍藏的一款机型。
  您在收藏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来自亲友的阻力?
  当然有了,主要还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我的收藏历程开始得早,相对也就比较辛酸。当时买相机真是需要节衣缩食。家里人自然也会有一些反对,觉得你不吃不喝,买这些玩意儿干什么。当时有一款宾得110,就是因为筹措不到资金,所以就失之交臂了,感觉还是很遗憾的,之后好几年心里也一直记挂着。不过随着收藏的日子久了,这种执着感也就渐渐淡化了。
  您最近一次收藏的是什么相机?
  日本的Petri1.9。镜头素质非常好。还有一台立体相机。
  您认为您收藏的这些相机最后的归宿会是什么?
  谈到这个问题,说实话,心里真有点不好受。包括其他许多藏友,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有人提议,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老相机博物馆?我听说上海已经有了,北京还没有。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下一代对相机不感兴趣。目前最有可能的结果,这些相机最终还是要流回市场吧。
  新老藏家应该互相学习
  您对国外相机收藏市场的现状了解吗?
  对于习惯在网上交易的藏友来说,国外现在有很多好相机出现在网上,可供交易。一部分可能是经济气候的原因,现在国外不是比较萧条吗?还有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跟国外收藏者的年龄有关系。比如说,机器留给下一代了,下一代不太懂,就放在网上,看价格差不多就出手了。总之,国外好相机的货源比国内充足,因为毕竟那里是原产地。
  不习惯网上购物的藏友,可以去北京五棵松器材城购买,现在那里的机器品种也很全,因为各家的进货渠道也丰富了。还有,五棵松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举行摄影器材交易会,那是全国摄影器材爱好者的盛会。那时候会有很多品种的相机从各地汇集到此处。
  对80后年轻人收藏相机您怎么看?
  现在80后的年轻人对传统胶片相机感兴趣实属不易。多跟像我这样年龄的收藏者交流,对他们了解以前的那段老相机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那段记忆已经过去了,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那个年代,还活生生地印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应该流传下去。
  您觉得现在年轻人做相机收藏和您那个年代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年轻人收藏相机的出发点,大都是觉得数码相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如机械相机有意思。他们是通过这种新旧的比较,对传统相机产生了兴趣。而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于机械相机的认识更加自然和直接。还有一个特点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起点都很高,因为外文好又精通网络,所以经常能发现值得收藏的好机器。比如我的一个学生,他的很多台相机都是通过eBay网交易获得的,但是遇到拿不准是否该入手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向老前辈请教。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一些建议,帮助他们筛选好的、值得收藏的相机。一旦我看到了我想要的机器的时候,也会请他们帮忙进行一些沟通和买卖上的操作。我觉得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相机收藏者应该多多沟通,互相学习。
  您对相机收藏初学者有什么建议么?
  首先是要先储备相机的相关知识。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收藏者,这一步是省不了的。你看我的相机收的不少,我的资料摘录同样也很多。其次就是在实践中,做好交学费的准备。这在收藏生涯中是不可避免的。吃几次亏、打几次眼,都很正常。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对于收藏相机的品种,我认为可以先从国产相机入手,因为国产相机相对于进口相机而言升值空间更大,因为它现在已经完全停产了。
  您认为做收藏应该具有的什么样的心态?
  想收藏的人,如果只关注它的经济价值,这种收藏必然不会长久。多数可以将收藏持续几十年的人,必然是对这个物件本身的内在文化感兴趣的人。也只有这样,在选择对哪一款相机进行收藏时,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才可能有之后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回报。这些东西都是相关的、一体的。
  其实,对任何一个收藏者来说,情感上的回报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收藏,对历史面貌的了解、对工艺知识的把握,将收藏者本身的文化和眼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才是收藏最大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上期,我们提到在进行画面构图时,有必要思考一下镜头焦段的长短。这期,就让我们验证一下用不同镜头拍摄同样的画面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吧。  我们就用可变焦距镜头来做试验。此次我们使用的是拥有固定式镜头,等效35毫米画幅焦距为24~624毫米的相机。首先我们用镜头最短的焦距端24毫米来拍摄,随后逐渐增加焦距数值,再相应拉大被摄物体和相机的距离,使被摄物在画面中呈现为相同大小。此次拍摄的对象包括大,中、小三
期刊
编者按:华彩散去,飞歌渐消,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已然落幕。胜负终成历史,成败岂定英雄,无论是巴神思考人生还是皮尔洛挥泪以别,无论是场中球迷为自己的国家队黯然神伤还是激动相拥……这近一个月的足球狂欢,每一处动人的细节,每一个惊心的时刻都被在场的体育摄影记者用镜头凝固于静止的影像中。现在,让我们一起用照片来回味本届精彩纷呈的欧洲杯。  [浪漫]如果天降暴雨,撑起黑色雨伞,保持风度小心翼翼走开的是英国人,抬
期刊
一直以来,我对朝鲜这封闭、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却苦于没机会去见识。据说,现在的朝鲜与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形相似,这对于中国80、90后,无疑就是一个体验过去时代的现成“活标本”。  早在去年6月,吉林省就开通了赴朝鲜罗先特别市的自驾车旅游项目。直至今年4月底,该线路自驾游才开始了正式的常态化运行。笔者有幸成为常态化运行后首批自驾游车队中的一员,在朝鲜军警及安全人员的“护送”下,探访罗先特别市。
期刊
4月10日,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仅成立两年的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这  消息让各类手机摄影与分享工具得到广泛重视,手机摄影的受关注度也大幅提升。  Instagram是一款支持iOS与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它允许用户根据需要为图片选择滤镜效果,然后一键分享至社交网站。Instagram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公司仅拥有员工10多名,但到今年5月
期刊
金帐汗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休假胜地,也是呼伦贝尔唯一一处以蒙古族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摄影,旅游景点。金帐汗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距呼伦贝尔市50公里。它依山傍水,“中国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九曲百弯”景点)在它的草原上蜿蜒流过。金帐汗是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水草丰茂,牛羊如同珍珠撒,是摄影人寻梦出大片的好地方。  在金帐汗,可以拍出各种类型的好照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拍骏马。在金帐汗草原上,有
期刊
2012年7月13日,“尼康奖”读者园地月赛上半年入选作品的评选工作在《摄影世界》杂志社举行。本次评选由摄影家李少白先生、中国图片总汇副总编沈伯韩先生及尼康公司代表徐昆女士担任评委。经过多轮的评议,最终从今年1~6期的150幅入选作品中选出12幅获得本次的“尼康奖”。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将为每位获奖者提供获奖证书及奖金800元。  在看过所有的人围作品后,徐昆女士称,如今摄影器材越来越
期刊
本文主题照片是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首相的全景照片,难得见到,除了会见者,书在这张照片中占了很大比例:书房靠主墙长长排列的线装书书架作大背景,毛主席座位两侧茶几上垒着书,座前的圆桌面也摆满了书。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要赠给田中首相的那套线装版六卷本《楚辞集注》。书房的背景加上宾客同坐在半弧形的扶手沙发,使会见有一种亲切的家庭气氛。照片中背对读者的两个短发女性,是翻译和速记员。照片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姬鹏飞外长。
期刊
算上这届奥运会,英国伦敦是世界上仅有的举办过三次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大概得益于英国夏季凉爽的气候,也得益于英国虽然骨子里傲慢,满眼沧桑,但仍不失为一个“值得去看看的”国家。伦敦是一个守旧与创新并行不悖,传统与时尚齐飞的城市,是世界上聚集着最多有钱人的城市,也是个世界各色人等最混杂的城市。这里的白金汉宫被称作世界上所有奢侈品牌商品的试用总部;伦敦也曾经是向世界发号施令的中心,也是一千多年来(1066
期刊
兴趣,机遇与工作  1984年8月底,南京中山码头。这一天细雨霏霏,长江后浪推着前浪,滚滚东流。准备候船的杨磊,站在江边码头旁,看着宽阔的江面上,一只沙鸥在翱翔。他已经被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录取,此时,将要乘船溯流上游前往武汉。父亲送他去码头途中,提议到书店看看。二人便来到中山东路,恰书店旁有一幢三层小楼,父亲指着小楼门口的一块牌子,对杨磊说,这里是新华社江苏分社。  四年后,杨磊跨
期刊
问:我看到贵刊介绍了佳能两款首次搭载STM技术的EF镜头。EF—S 18—135毫米F3.5—5.6 IS STM和EF 40毫米F2.8 STM。请介绍一下STM是一项什么技术?可以给摄影带来哪些好处?  (福建读者赵先生)  答:今年6月,佳能在推出EOS 650D的时候,同时推出了两款采用新的STM技术的新镜头:分别是7.5倍变焦的APS—C画幅的EF-S 18—135毫米F315-5.6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