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体育是一门重点课程。新课标主张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化的体育课堂,这也为教师开发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灵感。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满足新时代高中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非常适用于高中体育教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够进一步扩大,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分析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体育教师在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在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探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备受推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不仅能够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还能弥补学生体育素养之间的差异,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广泛推行。下面笔者就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一、教师合理分组,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教师分组是否具备合理性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质量。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所要启动的第一个教学程序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小组的人数,每组成员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依照体育课程的特点,通常一组以4~5人为适宜;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科学分配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名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和一名体育学困生,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体育学困生的锻炼积极性,进而弥补学生体育素养的差异,促进学生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1]。
例如,在篮球“运球组合技术”的教学中,高一的学生普遍具有精神集中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学情特点,教师应该遵循“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想象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作。首先,在新知输出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为学生精讲运球组合技术的动作要领、讲透动作难点,同时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规范美观、具有模仿性和灵活性的动作加深学生对运球组合技术的领悟。在拓展训练环节,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都分配一名有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篮球和球场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中,自主合作练习运球急停急起、侧身体前还手变向运球、胯下运球变向等运球技术,指导学生掌握眼不看球的技术难点,锻炼学生手对球的控制能力。通过合理分组与合作学习,95%的学生都能初步掌握进运球的组合技术,并能在篮球训练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个性潜能,还培养了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精神,强化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机会进行合作学习
以往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将自己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也不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课堂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也没有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规划体育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而顺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2]。
例如,在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一课中,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运球绕篮球场跑,在跑的过程中可以运动各种运球技术,既能够热身也能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分配在6个不同的半场,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行进间高手投篮,复习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是否明确了运动节奏、起跳是否真正做到了充分,投篮动作是否连贯等,复习旧技能的同时也为新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下面,教师以右手投篮为例为学生进行动作讲解示范,跑中步法的投篮技巧与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有着较多的相似性,但是,当学生在采用跑中步法投篮的过程中,接到球之后要迅速加快行进速度,起跳过程中要朝向右前方,用最短的时间将球转移到右肩侧前上方的位置,利用身体上升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投篮。通过详细的动作讲解,能够使学生对于动作要领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也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学生以6组在6个不同的半场合作练习行进间低手投篮,既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进而更加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养成终身运动的体育信念,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在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导致体育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抵触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它也是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但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前提条件。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延展教学思路,努力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新鲜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让参加体育锻炼从教师的主观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意愿,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运动能力。
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多数学生都有认为排球课程缺乏亮点,参与合作训练的热情并不高涨。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我国女排的比赛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既能活化枯燥的教学氛围,也能让学生对排球运动产生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垫球的动作要领,编创一个有趣的垫球口号:上肢一伸、二夹、三体,下肢一蹬、二跟、三伴送,同时为学生进行美观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垫球的技术原理形成动作表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训练动机。最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徒手模仿、固定球练习、一抛一垫、对垫等方式深化学生的技能掌握。在学生合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间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重点强化学生思维判断的准确性和步法移动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四、利用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中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人合作才能开拓更广阔的能力提升空间。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功能,将体育课程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协同发展,进而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完善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3]。
例如,在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中,课前教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运用能力都比较弱,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足球运动,所以教师决定本课采用讲解示范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技术。充分热身之后,教师讲解示范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先直线助跑,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约15厘米左右的位置,膝关节微屈、脚趾指向出球方向,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从后向前摆动、大腿外展,当膝关节的摆动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在触球之前将脚跟送出使脚内侧部位所形成的平面和出球方向垂直,脚尖微微翘起,踝关节功能性的紧张使脚型固定,触球后身体跟随移动,髋关节向前送。教师细致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表象。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一个学生踩住球,另一个学生运用脚内侧踢球固定脚型,以及两个同学一组迎面间隔5~10米脚内侧传球集体练习,使学生在合作训练中熟练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要领,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而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五、开展体育比赛,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组织体育比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中生虽然体育素养有待提高,但是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争抢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体育比赛,既能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也能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体育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例如,很多高中生都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所以参与田径项目的兴趣非常低迷。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为一组的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田径接力赛。新颖的比赛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抵触情绪,还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为了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必然会加强配合、努力训练,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已经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不仅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也在体育比赛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促使学生体育素质与心理素养和諧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体育课程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整合,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与同伴合作、发扬团队精神的优良品质,从而助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荣.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62-163.
[2]李加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J].田径,2020(1):9-11.
[3]丁祥生.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育中作用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104-105.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
【关键词】高中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分析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体育教师在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在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探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备受推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不仅能够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还能弥补学生体育素养之间的差异,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广泛推行。下面笔者就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一、教师合理分组,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教师分组是否具备合理性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质量。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所要启动的第一个教学程序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小组的人数,每组成员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依照体育课程的特点,通常一组以4~5人为适宜;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科学分配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名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和一名体育学困生,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体育学困生的锻炼积极性,进而弥补学生体育素养的差异,促进学生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1]。
例如,在篮球“运球组合技术”的教学中,高一的学生普遍具有精神集中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学情特点,教师应该遵循“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想象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作。首先,在新知输出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为学生精讲运球组合技术的动作要领、讲透动作难点,同时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规范美观、具有模仿性和灵活性的动作加深学生对运球组合技术的领悟。在拓展训练环节,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都分配一名有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篮球和球场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中,自主合作练习运球急停急起、侧身体前还手变向运球、胯下运球变向等运球技术,指导学生掌握眼不看球的技术难点,锻炼学生手对球的控制能力。通过合理分组与合作学习,95%的学生都能初步掌握进运球的组合技术,并能在篮球训练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个性潜能,还培养了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精神,强化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机会进行合作学习
以往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将自己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也不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课堂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也没有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规划体育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而顺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2]。
例如,在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一课中,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运球绕篮球场跑,在跑的过程中可以运动各种运球技术,既能够热身也能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分配在6个不同的半场,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行进间高手投篮,复习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是否明确了运动节奏、起跳是否真正做到了充分,投篮动作是否连贯等,复习旧技能的同时也为新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下面,教师以右手投篮为例为学生进行动作讲解示范,跑中步法的投篮技巧与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有着较多的相似性,但是,当学生在采用跑中步法投篮的过程中,接到球之后要迅速加快行进速度,起跳过程中要朝向右前方,用最短的时间将球转移到右肩侧前上方的位置,利用身体上升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投篮。通过详细的动作讲解,能够使学生对于动作要领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也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学生以6组在6个不同的半场合作练习行进间低手投篮,既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进而更加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养成终身运动的体育信念,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在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导致体育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抵触心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它也是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但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前提条件。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延展教学思路,努力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新鲜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让参加体育锻炼从教师的主观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意愿,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运动能力。
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多数学生都有认为排球课程缺乏亮点,参与合作训练的热情并不高涨。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我国女排的比赛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既能活化枯燥的教学氛围,也能让学生对排球运动产生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垫球的动作要领,编创一个有趣的垫球口号:上肢一伸、二夹、三体,下肢一蹬、二跟、三伴送,同时为学生进行美观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垫球的技术原理形成动作表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训练动机。最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徒手模仿、固定球练习、一抛一垫、对垫等方式深化学生的技能掌握。在学生合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间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重点强化学生思维判断的准确性和步法移动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四、利用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中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人合作才能开拓更广阔的能力提升空间。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功能,将体育课程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协同发展,进而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完善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3]。
例如,在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中,课前教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运用能力都比较弱,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足球运动,所以教师决定本课采用讲解示范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技术。充分热身之后,教师讲解示范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先直线助跑,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约15厘米左右的位置,膝关节微屈、脚趾指向出球方向,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从后向前摆动、大腿外展,当膝关节的摆动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在触球之前将脚跟送出使脚内侧部位所形成的平面和出球方向垂直,脚尖微微翘起,踝关节功能性的紧张使脚型固定,触球后身体跟随移动,髋关节向前送。教师细致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表象。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一个学生踩住球,另一个学生运用脚内侧踢球固定脚型,以及两个同学一组迎面间隔5~10米脚内侧传球集体练习,使学生在合作训练中熟练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要领,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而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五、开展体育比赛,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组织体育比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中生虽然体育素养有待提高,但是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争抢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体育比赛,既能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也能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体育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例如,很多高中生都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所以参与田径项目的兴趣非常低迷。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为一组的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田径接力赛。新颖的比赛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抵触情绪,还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为了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必然会加强配合、努力训练,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已经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不仅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也在体育比赛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促使学生体育素质与心理素养和諧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体育课程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整合,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与同伴合作、发扬团队精神的优良品质,从而助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荣.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62-163.
[2]李加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J].田径,2020(1):9-11.
[3]丁祥生.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育中作用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104-105.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