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高考压力,高三地理复习一般采用应试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输与技能的训练,忽略学生对课堂生命力的需求,使得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相脱离,学生很难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也就难以形成学习的持续力。本文结合教学设计案例阐述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愉悦体验”作为教学设计价值追求的核心,从课堂导入、结构、语言与活动等要素入手,以趣味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趣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54-2
教学过程是情境、内容与思维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就是需要教师巧思妙想,整体设计教学诸多要素,下面以“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为例,探讨如何在地理复习课堂的过程中渗透趣味性。
一、导入启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集结号”,要能迅速集聚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好的导入启兴趣,一是开启学生之趣,二是要展示学科知识之趣。
启学生之趣是指导入的话题要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愤悱状态,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境界。地理高考命题趋势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消除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畏难情绪与距离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但如果导入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逗趣学生,那也不能算是好的导入。导入还要展示学科之趣,即要能揭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同时交代课堂教学的主线索。最切忌的是导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低甚至无相关性,那样从导入到主体内容学习的转变就会生硬与突兀,学生被激发的兴趣也很难有效地转化为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如图所示,《时间都去哪了》是热门的歌曲与话题,舒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与白发老者蓦然回首的侧影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绪,使其思维聚焦在“时间”上。
教师在导入旁白中交代本节课的主旨不是感伤时间的流逝,而是从地理视角认识“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的实质,并預示着教学内容的架构与铺设将围绕“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展开,最后点题——时间都去哪了。通过导入,教师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创设的趣味性情境,具有整体性,学生能将被激发的学习动机与情绪比较平顺地植入其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地逼近学习目标。
二、架构含理趣
地理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考虑,不能只着眼个别要素的分析和设计。在导入创设的情境下,教师要合理组织考点,使其串联成线,既能符合地理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又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顺序,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架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富有理趣。
本节课堂教学的架构如图所示,本节课堂设计,明线是对“时间去哪了”的追问,暗线是考点的展开,两者齐头并进,交相辉映,整个架构“纹理雅致”,同时,学生沿着此架构复习,也能获得探究地理事物规律与方法的义理情致。
三、语言藏诗趣
有时教学设计精妙,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却依然有乏味之感,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驾驭不当。以“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知识点为例,它包含的概念、规律与方法很多,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条理性与简洁性。但教师不能忽略教学对象——高三学生,面临每天长时间、大容量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习训练,他们更需要趣味化的教学语言。教师应迎合学生心理,把地理复习课上出味道来,要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下功夫,善于选择最能接近学生思想感情的词句。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已奠定了语言“淡淡抒情”的基调,因此在教学内容承转、题目情境创设时都采用了诗性语言。在课堂教学第三部分“时间都去哪了”,教师结合题目本身的情境,运用语言机智将三个不同角度的例题连成一组具有意境美的诗。
诗性语言使教学过程与导入相呼应,意兴盎然,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获得美的熏陶,产生情感的共鸣。
幽默是教学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著名演说家海因兹·
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深奥的道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设计“时间计算小结”时,利用网络热门漫画“习主席的时间去哪了”进行改编,以漫画人物概括时间计算步骤(如图),语言风趣,喜感十足。
多种风格语言的应用设计,使教学语言丰富而有变化,课堂教学摆脱枯燥沉闷,充满灵气与生机。
四、活动唤童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这在高三课堂更是司空见惯。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肢体,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高三复习的重点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和综合运用,而不是知识点的反复讲解,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多形式地参与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的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它在学习金字塔中学习保持率在75%以上(见下左图),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裘腋成老师指出,每节课都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个全员参与的活动。在“时区、区时”等相关概念的复习上,设计成小组合作活动——制作时间转盘(如下右图)。实践表明该手工活很受学生欢迎,感受到久违的童趣。活动中,学生们自主修正、落实了“中央经线”、“时区跨度”、“区号”、“零时区”等相关知识点。作品不但带来成功的喜悦,也具有实用性,如迅速求时间“红色指针对准已知时区及时间,蓝色时针对准要求的时区,所求时间就自然知道了”;时间计算结果的验证;深化理解时间计算的实质。
综上所述,以“趣味”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与手段,我们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实现高考这一目标的教与学成为愉悦的体验。知识与解题技巧或许会被学生遗忘,但地理学习的愉悦感会成为生命印记,对地理学习饶有兴趣将成为他们终生学习的驱动力。
关键词:趣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54-2
教学过程是情境、内容与思维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就是需要教师巧思妙想,整体设计教学诸多要素,下面以“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为例,探讨如何在地理复习课堂的过程中渗透趣味性。
一、导入启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集结号”,要能迅速集聚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好的导入启兴趣,一是开启学生之趣,二是要展示学科知识之趣。
启学生之趣是指导入的话题要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愤悱状态,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境界。地理高考命题趋势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消除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畏难情绪与距离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但如果导入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逗趣学生,那也不能算是好的导入。导入还要展示学科之趣,即要能揭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同时交代课堂教学的主线索。最切忌的是导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低甚至无相关性,那样从导入到主体内容学习的转变就会生硬与突兀,学生被激发的兴趣也很难有效地转化为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如图所示,《时间都去哪了》是热门的歌曲与话题,舒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与白发老者蓦然回首的侧影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绪,使其思维聚焦在“时间”上。
教师在导入旁白中交代本节课的主旨不是感伤时间的流逝,而是从地理视角认识“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的实质,并預示着教学内容的架构与铺设将围绕“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展开,最后点题——时间都去哪了。通过导入,教师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创设的趣味性情境,具有整体性,学生能将被激发的学习动机与情绪比较平顺地植入其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地逼近学习目标。
二、架构含理趣
地理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考虑,不能只着眼个别要素的分析和设计。在导入创设的情境下,教师要合理组织考点,使其串联成线,既能符合地理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又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顺序,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架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富有理趣。
本节课堂教学的架构如图所示,本节课堂设计,明线是对“时间去哪了”的追问,暗线是考点的展开,两者齐头并进,交相辉映,整个架构“纹理雅致”,同时,学生沿着此架构复习,也能获得探究地理事物规律与方法的义理情致。
三、语言藏诗趣
有时教学设计精妙,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却依然有乏味之感,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驾驭不当。以“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知识点为例,它包含的概念、规律与方法很多,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条理性与简洁性。但教师不能忽略教学对象——高三学生,面临每天长时间、大容量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习训练,他们更需要趣味化的教学语言。教师应迎合学生心理,把地理复习课上出味道来,要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下功夫,善于选择最能接近学生思想感情的词句。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已奠定了语言“淡淡抒情”的基调,因此在教学内容承转、题目情境创设时都采用了诗性语言。在课堂教学第三部分“时间都去哪了”,教师结合题目本身的情境,运用语言机智将三个不同角度的例题连成一组具有意境美的诗。
诗性语言使教学过程与导入相呼应,意兴盎然,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获得美的熏陶,产生情感的共鸣。
幽默是教学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著名演说家海因兹·
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深奥的道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设计“时间计算小结”时,利用网络热门漫画“习主席的时间去哪了”进行改编,以漫画人物概括时间计算步骤(如图),语言风趣,喜感十足。
多种风格语言的应用设计,使教学语言丰富而有变化,课堂教学摆脱枯燥沉闷,充满灵气与生机。
四、活动唤童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这在高三课堂更是司空见惯。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肢体,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高三复习的重点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和综合运用,而不是知识点的反复讲解,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多形式地参与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的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它在学习金字塔中学习保持率在75%以上(见下左图),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裘腋成老师指出,每节课都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个全员参与的活动。在“时区、区时”等相关概念的复习上,设计成小组合作活动——制作时间转盘(如下右图)。实践表明该手工活很受学生欢迎,感受到久违的童趣。活动中,学生们自主修正、落实了“中央经线”、“时区跨度”、“区号”、“零时区”等相关知识点。作品不但带来成功的喜悦,也具有实用性,如迅速求时间“红色指针对准已知时区及时间,蓝色时针对准要求的时区,所求时间就自然知道了”;时间计算结果的验证;深化理解时间计算的实质。
综上所述,以“趣味”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与手段,我们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实现高考这一目标的教与学成为愉悦的体验。知识与解题技巧或许会被学生遗忘,但地理学习的愉悦感会成为生命印记,对地理学习饶有兴趣将成为他们终生学习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