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救助体系:指挥委内瑞拉青年乐团》
(El Sistema: Orchestrating Venezuela’s Youth)
作者:贝克(Geoffrey Baker)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几年之前,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体系就已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1975年,委内瑞拉管风琴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阿布莱乌(Jose Antonio Abreu) 建立了青年乐团和培训体系,数十年间已经提供给了当地青少年数不清的免费乐器与课程,目的首先在于充实孩子们的生活,其次想方设法引导其脱离贫困,社会学意义毋庸置言。指挥家莱托甚至把它誉作“音乐的未来”。
然而,本书的作者贝克却愿意以更冷静的视角观察这一体系的不足。2010年至2011年,他以人类学研究者的身份在委内瑞拉工作一年,采访了涉及到该体系的音乐家与文化管理当局,最后凝聚出此书。他说,体系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让人精疲力尽的排练流程,或委内瑞拉的本土音乐是否会就此受到西方文化的打压,这一体系实施之前有无严谨的调查,其中唯一一家非政府层面参与者(全美发展银行)似乎很迟才开始统计调查的工作,等等。
不过我们相信,在贝克这本标准严苛的书之后,阿布莱乌博士的初衷并不会动摇,反而便于音乐救助计划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没有音乐的词句:一份回忆录》
(Words Without Music: A Memoir)
作者:菲利普·格拉斯
美国Liveright出版社
“假如不是一个极简主义音乐家,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许多场合,菲利普·格拉斯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总是:“我会成为一个写戏剧配乐的人,你知道,正是戏剧这件事,让作曲家与作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联系。”
广义地看,格拉斯生命中的戏剧,大概是指一些全然未知的、跌宕起伏的灵感源泉,譬如在谱写三幕歌剧《真理坚固》(Satyagraha)时前往印度采风,或者电影配乐技术对他1994年作品《美女与野兽》的启发性影响,乃至在闲暇时间为宏观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工作室打下手的经历——这些在书中都有提及。客观地说,格拉斯谈到当代作曲家时,态度一向不太恭谦,即便话题是已经很伟大的施托克豪森或布列兹,如1976年的一次访谈:“我们身处废墟中,那些狂人希望大家都去写那些毛骨悚然的音乐……”
这本访谈于2015年付梓出版,可是实际谈话多发生在十余年前。如今快八十寿辰的极简大师会不会又有了新的观点?我们充满期待。
《全是噪音:汤姆·希尔维斯采访录》
(Full of Noises: Conversations with Tom Service)
作者:托马斯·阿德斯,汤姆·希尔维斯
英国Faber & Faber出版社
1971年出生的托马斯·阿德斯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不管约翰·亚当斯或其他人的拥趸阵营里有没有抗议,他还是经常被媒体誉为“能将当代音乐与最广泛的听众联结起来的人”。
本书中,身兼多职(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的他对肖邦和雅纳切克很是赞赏,而马勒、威尔第和瓦格纳的乐迷们或许要做好被得罪的准备。我们会读到他的往昔回忆,如布里顿所办的奥尔德堡音乐节——“布里顿挺腼腆的,而《彼得·格莱姆斯》则让人困窘”;也不乏那些困扰过一代代作曲家的问题,如精确的谱面和无法预料的实际演出之间的反差,时至今日仍旧很现实。英国人都知道,生活中的阿德斯常常有着隐遁形象,被形容为“岛屿一样疏远而冷淡的个性”,所以要“逮”住他留下只言片语相当不容易。采访者希尔维斯是BBC 3台经验十足的音乐主持人。阿德斯的言谈风格一如既往的含糊而奥妙无穷,所以本书是一次看似冷硬的浮冰下方,两人机智与锋芒的磨砺。譬如他在一段中说到“一个单音能具备多大的潜力?”可能正是想对书名里的“全是噪音”来一回碰撞吧!
(El Sistema: Orchestrating Venezuela’s Youth)
作者:贝克(Geoffrey Baker)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几年之前,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体系就已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1975年,委内瑞拉管风琴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阿布莱乌(Jose Antonio Abreu) 建立了青年乐团和培训体系,数十年间已经提供给了当地青少年数不清的免费乐器与课程,目的首先在于充实孩子们的生活,其次想方设法引导其脱离贫困,社会学意义毋庸置言。指挥家莱托甚至把它誉作“音乐的未来”。
然而,本书的作者贝克却愿意以更冷静的视角观察这一体系的不足。2010年至2011年,他以人类学研究者的身份在委内瑞拉工作一年,采访了涉及到该体系的音乐家与文化管理当局,最后凝聚出此书。他说,体系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让人精疲力尽的排练流程,或委内瑞拉的本土音乐是否会就此受到西方文化的打压,这一体系实施之前有无严谨的调查,其中唯一一家非政府层面参与者(全美发展银行)似乎很迟才开始统计调查的工作,等等。
不过我们相信,在贝克这本标准严苛的书之后,阿布莱乌博士的初衷并不会动摇,反而便于音乐救助计划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没有音乐的词句:一份回忆录》
(Words Without Music: A Memoir)
作者:菲利普·格拉斯
美国Liveright出版社
“假如不是一个极简主义音乐家,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许多场合,菲利普·格拉斯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总是:“我会成为一个写戏剧配乐的人,你知道,正是戏剧这件事,让作曲家与作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联系。”
广义地看,格拉斯生命中的戏剧,大概是指一些全然未知的、跌宕起伏的灵感源泉,譬如在谱写三幕歌剧《真理坚固》(Satyagraha)时前往印度采风,或者电影配乐技术对他1994年作品《美女与野兽》的启发性影响,乃至在闲暇时间为宏观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工作室打下手的经历——这些在书中都有提及。客观地说,格拉斯谈到当代作曲家时,态度一向不太恭谦,即便话题是已经很伟大的施托克豪森或布列兹,如1976年的一次访谈:“我们身处废墟中,那些狂人希望大家都去写那些毛骨悚然的音乐……”
这本访谈于2015年付梓出版,可是实际谈话多发生在十余年前。如今快八十寿辰的极简大师会不会又有了新的观点?我们充满期待。
《全是噪音:汤姆·希尔维斯采访录》
(Full of Noises: Conversations with Tom Service)
作者:托马斯·阿德斯,汤姆·希尔维斯
英国Faber & Faber出版社
1971年出生的托马斯·阿德斯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不管约翰·亚当斯或其他人的拥趸阵营里有没有抗议,他还是经常被媒体誉为“能将当代音乐与最广泛的听众联结起来的人”。
本书中,身兼多职(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的他对肖邦和雅纳切克很是赞赏,而马勒、威尔第和瓦格纳的乐迷们或许要做好被得罪的准备。我们会读到他的往昔回忆,如布里顿所办的奥尔德堡音乐节——“布里顿挺腼腆的,而《彼得·格莱姆斯》则让人困窘”;也不乏那些困扰过一代代作曲家的问题,如精确的谱面和无法预料的实际演出之间的反差,时至今日仍旧很现实。英国人都知道,生活中的阿德斯常常有着隐遁形象,被形容为“岛屿一样疏远而冷淡的个性”,所以要“逮”住他留下只言片语相当不容易。采访者希尔维斯是BBC 3台经验十足的音乐主持人。阿德斯的言谈风格一如既往的含糊而奥妙无穷,所以本书是一次看似冷硬的浮冰下方,两人机智与锋芒的磨砺。譬如他在一段中说到“一个单音能具备多大的潜力?”可能正是想对书名里的“全是噪音”来一回碰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