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及特点,并结合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的基本特点,以居住区空间形态为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对居住区设计步骤与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发挥各专业间的相互兼容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以更好的在构筑居住环境过程中把握人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problems and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ed with planning,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ll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residential space form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basis, the residential design steps and the design method for analysi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lay all the professional of mutual compatibility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role, with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in building process and grasp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ity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现状及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最早的集体住房到单位的分配住房,然后再到住房的商业买卖,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过程。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每个设计环节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每个设计节点都不能作为设计过程独立进行。但目前的规划设计步骤环节中还存这样的问题,比如规划、建筑和景观的三段式设计,分阶段的完成让整个设计从知识体系结构上就不具备完整性,最终产生的存在很多设计上的缺陷。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以规划、建筑与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这种设计特点存在着一些问题,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规划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及解决问题。这种三段式设计方法,使设计本身缺乏完整性,由于设计过程中各规划与设计专业存在着差异性和片面性,导致规划设计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使设计师不能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居住区环境。
  2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创造一个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动与静的分区、人与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与救护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2.2设计出休闲、舒适的环境
  在居住区内部活动时间最长的要数老人和儿童。除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外,还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品位的休闲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休闲系统。通过铺设彩色步道,建设观赏水系、戏水池,设置座凳、花坛、小品等,使整个居住区形成一种适宜交往、娱乐、休息的交流及放松场所。为了满足儿童嬉戏的需求,庭院中还设置了草坪、花架、灌木及石桌等,既为儿童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又可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休闲需求。环境设计以贴近人为宗旨,强调回归自然的感受,还要注重居民居住时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
  3 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方法
  3.2坚持以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的室内环境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的齐全、性能的提高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与静分区设计。主要以起居厅作为整个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的心情和良好的视觉感受。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小卧室的设计,主要方便日常使用。家务室可以设计出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2)厨卫空间的整体性设计。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媒气等方面的隐患。
   (3)注意个性化的平面布局设计。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4)住宅部件设计时,应提高生活品位。门窗与衣柜设计时,应采用步入式衣柜、落地门窗、低窗台凸型窗、新型塑钢门窗、多功能户门、屋面老虎窗等部件,提高室内观感和趣味性。拓宽阳台和跃层露台,增加使用健身、养花等功能,扩大室内外交流的空间。平、立面按双模设计,满足新型建材硷小型空心砌块结构体系和全清水立面建筑的要求。五层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符合住宅的发展趋势。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4.1完善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4.2注重居住区整体性设计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 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 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4.3 突出生态化设计理念
   重点强调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设计要求。设置大面积绿地,分散组团绿地;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而绿化率指空地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4.4城市居住区规划多样化设计
   (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居住社区设计多样性包括在城市总体分布设计与功能布局设计。在总体分布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城市土地区位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城市文化区位的构成与城市整体社会网络的结构。在微观的功能布局上,应将重点放在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在居住生活需求上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设计与创造居住社区的规划布局。
   (2)居住区建筑的多样性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有着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设计的历史传统。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源自工业化以来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结合的立面设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居住社区里,居住建筑已渐渐失去其承载与表达不同文化认知、不同社会关系的特性,沦为一种批量生产的行货。建构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空间特色,应要求建筑设计在风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选择、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区特色需求为设计依据,以满足不同类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和社会需要为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3)居住区与服务区的设施多样性设计。主要分析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的基本特点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物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中达到人、物、自然相互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及不断满足人的心里需求,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资料集第5分册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紋.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ored pi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co
期刊
摘要:文章从工程质量的“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要素着手,分析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同时提出文明施工在保证市政工程质量中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项目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people, machinery, materials,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借景的艺术手法在古代及现代造园设计中的意境,并对该艺术手法在当今设计中的引入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借景这种园林艺术创作手法的妙处,分析了它对当代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借景艺术 当今设计 应用发展  Abstract: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artistic method in ancient longevity hill and the mo
期刊
摘要:建筑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建筑周期短、施工快速方便、工地清洁、效率高;耐热性能好,仿热、防腐性好;结构主体感美观,色彩活泼生动,提升企业形像;大跨度、空间使用率高,成本底;安全性好,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使其应用范围广泛。近几年在新建或改建工业厂房中,取消了单一的混凝土柱、吊车梁和屋架结构件,多数采用钢结构形式。由于钢结构强度高、硬度大,不但安装中柱网间距可以增大,而且净空也可以增高,同时也易满
期刊
摘要: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绿化树木生长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环境要求进行。在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中,一方面通过加强土壤、水分、肥料的管理直接为树木生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光照、温度和空气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并从多角度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以供园林部门
期刊
摘要: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实施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文中对项目启动,招投标,建设全过程和验收阶段应采取的管理措施给出了论述,介给了一些管理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特征应用   Abstract: through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effective management, can realize the corporate object
期刊
摘要:在城市面临转型过程中,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研究的发展,未来的城市也将逐步向着集约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本文在城市交通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云计算的运行模式,探究利用云计算来构建城市的生态交通体系。针对城市生态交通影响因子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出实施的可能性,最终实现城市生态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生态交通,云计算,公共交通,信息  Abstract: in t
期刊
摘要:标识系统是建筑形象、文化、精髓的综合和浓缩,通过对标识设计语言、自身功能要求以及所存在的代表性问题的解析阐述了建筑标识系统设计原则,而色彩是装饰上最具实际意义的因素之一。人们在感受空间环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室内空间环境的色彩,之后才会注意物体的形状以及其他因素。因此,色彩在标识设计中的作用也格外重要。色彩的魅力举足轻重,影响人们的精神感受,只有室内空间色彩表现符合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审美
期刊
摘要:对低碳、低碳城市进行解释,提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关注空间布局、产业规划、交通规划、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介绍国内外城市低碳的应用并提出建议,指出规划设计在建设低碳城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低碳理念、低碳应用、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low carbon cities to explain, put forward the low carbon urb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饰面混凝土优良的工程质量,从饰面混凝土质量保证三层面钢筋、模板、混凝土出发,阐述其施工工艺要求及技术设计要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饰面混凝土,钢筋工程,模板工程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hous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corative surface concrete good q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