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备课中要处理的四大关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述备课中常要处理的四大关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环节,不断提高备课水平,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备课 教学目标 讲、练、导 教材处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曾经的备课完全以教材内容为主,这引发了教师“我们还要备课吗?”的讨论。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上较以前有所增加,知识面广了,但理论难度的要求有所降低,更增添了许多教师心理上对以往“经验”的依赖,因此,笔者在例行的教研活动中,每年见到的不仅是原来教师的老面孔;最可怕的是教学当中应用的仍然是老套路、老方法,教研流于形式,让人索然无味;最重要的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与教研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实际上,新课程下的备课不是不用备了,而是更要精心设计、苦心经营45分钟的“教”与“学”,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即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该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怎样做得更好”,最好在设计教学当中能把教学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明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核心是教师应该实现由“备教”到“备学”的重要转变。
  1 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
  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知识是死的,而能力是活的,但能力不能离开知识,脱离具体知识的空洞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还原化学从知识本位向学生的发展本位的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应该就单纯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字表达式和实验现象,简单地完成所谓的“备课”,而是要给学生开出一个表格似的“学单”,让学生边观察边填写,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及随意性。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有利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对比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全面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全面地参与,才有助于获得完整的、丰富的感知,才能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教师只有长期地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课堂“灵魂”,才能全面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
  2 处理好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关系
  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这些内容的处理信赖于教师广博的知识面与丰富的情感。
  2.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情感
  在化学教育中,利用化学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侯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研制、中国人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操纵原子技术——用原子书写汉字的“中国”、中国科学院的纳米器件、从神舟系列再到“天宫一号”……利用教材中的网上游资源,让学生感悟到,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号角已经响起,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当讲起这些内容时,学生无不兴趣盎然。
  2.2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分子、原子学习中,通过分子、原子理论的认识,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物质运动是永恒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相互联系的。
  2.3 美育的渗透
  化学教师在揭示化学美的过程中,要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中蕴涵的美,在备课当中要适时地挖掘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情感的体验将会转化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完美地完成我们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设定。例举初中化学教材中绚丽多彩之美:(1)直观的颜色之美:蓝色的硫酸铜晶体、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红色的铜树、红棕色的氢氧化铁沉淀……(2)结构之美:金刚石的“金字塔”结构缔造了坚硬的特质、石墨结构中“蜂窝状”体现出和谐与稳定、C60分子足球般完美对称结构体现自然界圆顶建筑的和谐之美。(3)规律之美: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对应关系,生动地说明了量变与质变之美。(4)对立统一之美:化学反应中守恒之美、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向我们展现了化学内在的独特魅力。(5)化学功能之美:实验装置的形状美、操作技术的规范美、自然界千奇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化学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节日中五彩缤纷的礼花……除此之外,还有教师的语言之美、形体之美、服饰之美,可以说,课堂当中到处充斥“美”,我们在备课之时要有发现“美”、应用“美”的眼光。
  这些人与化学、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都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求化学未知奥秘的兴趣。当然,在这一德育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的内涵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广度,真正带领学生徜徉在化学美的“海洋”中,为之陶醉、为之奋斗。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3 处理好“讲”“练”“ 导”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经常采用探究式的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在课堂当中滔滔不绝、目中无人的讲授是大家共有的“能力”。虽然课改多年,但教学形式仍显单一,多数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教学活动的中心仍然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尤其是化学概念课、理论课、复习课。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学生把化学当成所谓的“第二文科”,死记硬背之风盛行,直接的后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思维能力低下。因此,备课时预设、优化好“讲”“练”“ 导”环节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及课堂掌控能力的“指针”。   案例: 《化学药品性质与仪器的关系》教学片断设计:
  创设情境:实验桌上排上一列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溶液。
  指导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仪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归纳:试剂瓶颜色不同;瓶塞不同。
  导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学生讨论1:颜色不同与光的作用(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
  学生讨论2:瓶塞不同可能是?(超出知识的范围之外)
  深入引导:注意观察不同瓶塞里的药品种类。
  学生讨论3:发现一个问题,酸类物质用的是玻璃塞,而碱性溶液却是用橡皮塞。
  学生讨论4:碱与玻璃会反应吧?但为什么用玻璃瓶装呢?
  教师讲解:玻璃成分及碱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学生释然)
  通过以上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质疑,并尝试解决问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了设计实验的思路,总结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激发,形成了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处理好教材的处理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
  教材中有的知识呈现顺序,并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上课需要,突破教材的约束,自行组织教材,设计教学流程。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再创造、真正显现教师的创新能力。
  例如:探究燃烧条件时,如按照教材的讲授方式,则为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式:先讲授燃烧现象→总结燃烧定义→演示燃烧条件的实验→得出燃烧条件。这种学习是完全照搬课本,被动跟随课本中那种所谓呆板的探究过程,自然毫无趣味,也太低估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虽然教材不变,不过教学方式要变,不变就会成为一桶死水,“变”应该是一名教师备课的永恒主题。在今年的教学中对此知识点片断尝试设计成如下的方式:从一根蜡烛的燃烧(观察能力)→由学生总结燃烧定义、燃烧条件(归纳能力)→怎么灭火?(创新思维能力)→燃烧条件(归纳能力)→拓展实验(应用能力)。
  以上的教学片断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没有包办一切,而是预设一个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生成”自身知识点,激发多次的课堂学习高潮,真正体验化学学科的魅力,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少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提取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例子出乎老师自身原先的预设,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以上几种关系当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标、情感是纽带,导学是技巧、而教材的处理则是智慧,构成了课堂丰富多彩的诸多环节。因此我们在每节课的备课时,都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可以有实验、讨论、辩论、竞赛、游戏等形式。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相结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化学新课标的理念就是我们课堂的一面“镜子”,课堂教学理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行为。没有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引,是很难设计出一堂好课的。如果我们每一节课备课时,都照一照这面“镜子”,心中有全体的学生,胸中常怀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设计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建民,孔繁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94.
  [2]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肿引流术在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肿≥30ml的天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行血肿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行引流术者死亡率(29.41%)低于内科保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采取闭合复位,小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病人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2005年间本院住院手术病人中行输卵管开窗术或者切除术有意愿再次妊娠患者并术中行卵管通
通过对电子病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改进管理提出编程控制复制功能,网上实时监控、加强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手工签名、严格奖惩措施等.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炎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与单纯血液透析相比,串连灌流治疗前、连续4次强化治疗后促炎因子TNF-a及VCAM-1的改变.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中TNF-a、s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前MHD患者血T
目的:比较依托必利联合帕罗西汀与单纯依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依托必利50 mg 3次/d,餐前30 min口服
摘 要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是大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各高校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投入,但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多样和大学新生性格特点的发展变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也面临着教育模式滞后、教育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本文将在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大学新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新生入学
摘 要 传统教学与评价的因素、个体的思维传统、以及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文章针对各种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给出相应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阻碍因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己去思考、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身思考问题,发现事实
摘 要 当今社会,手机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剖析、认识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是摆在众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手机上网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1 利用手机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可以利用手机飞
无线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此门课程需要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具体的无线网络工程建设,包括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