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有点小矛盾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袁先生的基本矛盾,是严肃古板的外表与诙谐搞笑的内在之间的矛盾。
  30来岁的袁先生长得十分威严,终日紧绷着面部线条,显得冷酷无情,板着脸的时候,还颇有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派。除此之外,袁先生有副高大的身形,说得文雅些叫作脊背宽广,实话实说的话,那叫威武雄壮。可想而知,袁先生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平易近人、亲切温和的角色。
  但自从与我们产生了交流和碰撞,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们班自高一起就是个文科班,整整三年,班里始终只有四五个男生。虽说阴盛阳衰,但整个班集体意外地团结和谐。我们这群姑娘也大都活泼开朗,极爱开玩笑,一来二去,便成功地激发了他的本性——袁先生的内心住着个欢脱的段子手。
  他做班主任的同时还教我们历史,每次上课,口中的段子总是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有趣的话语信手拈来,令人捧腹大笑。不过虽说是段子,但绝非某些低俗的语言,袁先生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袁先生也是十分爱笑的,笑起来只见牙不见眼,显得憨厚可爱。
  那时候,由于他待我们还算和蔼,又为大家做了许多贡献,我们感念他的好,便时常说他是班集体的亲爸。犹记得有次上他的课,全班为他齐唱了一首《父亲》,那首歌本就煽情,唱至动情处,好几个女生都红了眼眶。一曲唱罢,大家又齐声喊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如此深情款款、哀婉动人的气氛中,在40余双企盼且写满孺慕之情的眼神下,袁先生思考了一下,然后严肃地说道:“我也生不出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啊……”
  行吧,您赢了。
  二
  袁先生的主要矛盾,是大男子主义与千依百顺、言听计从之间的矛盾。
  袁先生教了许多年的历史,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对我们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坚信学生就应当听从老师的安排,指哪儿打哪儿,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个威严的长辈。如此想来,我们的日子应当过得水深火热,但是,袁先生在“柔能克刚”这方面的造诣向来并不怎么高……
  高二的某一天,班里来了个新同学。恰巧那日的第一节课是历史,袁先生觉得展示个人高超地位的时刻到了,是以这节课他十分地强硬且说一不二。临近下课的时候,袁先生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周二上交,同学们顿时不乐意了,开始各种哼哼唧唧,嚷嚷着要周四再交。他瞬间冷了脸,厉声批评道:“我岂能事事都由了你们!”
  5分钟的撒娇撒泼之后,袁先生说:“你们都认为周四交啊……行吧,那就周四交吧。”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三年来,袁先生的强硬政策无数次地败在我们手上,偏还屡败屡战,日日对我们横眉竖眼、怒目而视,次次败退到丢盔弃甲、缴械投降。但袁先生从来都不是软弱可欺之人,他的所有让步,都是源于那份不肯言说的爱。我们视他如父亲,他也是真真切切地拿我们当孩子疼的。
  至于袁先生为什么不是软弱可欺的人……高二的时侯,学校打算请保洁员来定期清扫新建的历史园,袁先生是相关负责人,便帮我们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这样我们就能在期末时赚到一笔不少的班费。于是我们不辞劳苦、干劲儿满满地耕耘了一学期,耐心地期待着希望的田野上长出“班费”来。期末终于到了,然而,班费却被袁先生强制性地拿去印了卷子……每个人都分到了整整几十套!那是我此生最悲伤的一个假期。
  我至今都在怀疑他这是在趁机报复我们。
  虽然常常拗不过我们,平日里对我们极为放纵,但袁先生其实是很有分寸的。小事上他总是一再退让,但若事关学习,袁先生从来都不马虎。也正是如此,我们班的成绩自始至终都是文科班的第一名,无一例外。
  三
  袁先生的根本矛盾,是刚强的个性与温柔的本质之间的矛盾。
  我们是全年级最好的文科班,向来享受着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相应地,袁先生承担的压力也是极大的,尤其是升入高三以后。但他从来不会向我们传递负能量,从不说累,相反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心理状况。袁先生总是这样,以坚韧刚强的心性,为我们撑起一片广阔的苍穹。
  但这样一个敢于担当的硬汉,有着世上最柔软的温柔。
  他有时会允许我们用两节晚自习的时间看一部电影,还自掏腰包为大家买零食。冬至那天,他破例让我们在活动室包饺子煮饺子。盛夏暑重时,又出钱买西瓜给我们吃。高三课业繁重,他特意腾出一半的早读时间,将我们赶出去跑步以调节身心……袁先生对我們,是毫不保留的付出和从不吝惜的温暖。
  时光流转,转瞬便到了6月4日,这场模拟考试过后,我们就要彻底地离开学校了。那天,我们这群人最后一次坐在熟悉的考场里,一如往常地写着卷子,但没有谁的内心是平静的。袁先生站在讲台上监考,我无心做题,默默地用余光看着他,然后瞧见他趁大家不注意,偷偷拿出手机拍了好多张照片。我低下头,觉得有些好笑,笑着笑着忽然酸了鼻头。
  片刻之后,袁先生突然起身走出了教室,我有些不明所以,他素来认真负责,为何会在监考时离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我听见脚步声抬头望去,然后直直地毫无防备地撞上了他发红的眼。那一刻,我的泪水终于绷不住了。袁先生还是这个臭毛病,纵然心里难过至极,表面上也要装得若无其事,绝不肯露出丝毫的软弱。
  后来,我上了个普通的一本,两年后回去看他时,他竟还清楚地记得哪个学生上了哪所学校。他说纵然如今有了一群新的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我们仍旧是他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曾经。
  亲爱的袁先生,我多希望你能继续这么可爱地矛盾下去,又希望这矛盾永远只属于我们。
  我愿你平安喜乐,愿你余生无忧。
其他文献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三年前的今天我也和你们一样,感到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也曾感到崩溃和对未来失去信心,三年前在路上的是我,如今在路上的是你们也是我们。  高考年年都有,可走在高考路上的却是不同的面孔,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靓丽的青春,是6月最迷人的风景。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高三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呢?我似乎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样子
期刊
在18岁那年,不早不晚,仍然是6月,依然是烈日蝉鸣。我走到这里,高考就在这里。  升入高中后,我才意识到高考对我来说是必经之路。当时我没有想去的学校,没有想学的专业。但是我要参加高考,并且要考出个好成绩。其他的问题自然会随之而来,而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解决掉。比如选择一所学校,比如选一个还算喜欢的专业。  所以,高中时我的目标不是名校,也不是热门专业,只是高考而已。但是高考既不是一个实体的存在,
期刊
我就记得,老师的那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单。对啊,那么多像我一样胖胖的女孩儿,为什么非要和那些瘦瘦的女孩子一样呢?我们都一起努力奋斗,朝着高考的方向拼搏。像我这样的胖姑娘,还能给别人温暖,我一点都不比别人差。站在舞台中央,当音乐响起,踩着节奏,心里想着,我并不孤单,因为所有的女孩儿都是天使,带给别人温暖还有爱。 ——荒烟蔓草  5年过
期刊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  不再害怕黑暗,不再恐惧未来,不再抱怨生活。  时至今日,我很庆幸,庆幸我的生活里有你。因为你的坚强乐观,让我变得和你一样。  我们家的情况,在同班的同学中,一直是拮据的,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因为家里偏远,你要早早地叫我起床,在东北的冬天,甚至天还没有亮,我就要爬出被窝,在清晨的冰冷中瑟瑟发抖好一会儿。你手脚麻利地穿好衣服,很快就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丢下一句,“快洗
期刊
【初遇南浔】  初春的南浔,万物复苏。我打马而过,微风轻拂,只闻得阵阵清香,遥遥瞥见那一抹红艳。梅花自是清雅高尚,端立在旁,历经岁月风霜,仍能孤芳自赏。似是昨晚下了些雨,漫步在石板路上,不由得心旷神怡。正是芳菲伊始,春梅却似一位绝世而独立的女子,温婉柔情,安静地坐在岁月深处淡看世间浮沉。尤是这水乡的梅,更令人感慨,江南的美果然一年四季皆不同。这是春的馈赠,是美好,正如蔡襄笔下的诗句“春风岂有多情思
期刊
没有出过丑的青春难以深刻,在青春里出过的丑难以忘却。  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但那个下午在课堂上出的丑现在依然记得,一清二楚,再久都忘不了。  那时凭着初中数学底子好,我很少会害怕上数学课。但高二某个下午的那堂数学课,是我害怕上数学课的开始。  夏天的午后,上课是很难熬的,脑袋昏沉,老师讲的课越是听不懂越是想睡觉,比催眠曲更有效果,什么时候向周公投降的已经不知道了。被老师叫醒站到课堂上解题的那瞬间才
期刊
上海乐队学院5周年:输送上海培养的音乐人才  上海乐队学院是上海交响乐团携手纽约爱乐乐团创办的产物,志在培养乐队人才,为国际乐坛持续造血,输送上海培养的音乐人才。凭借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朋友圈”,上海乐队学院与多家职业乐团开展过合作,包括纽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国际名团,至今培养了100多名青年演
期刊
在听到作为交换生的你即将成为我同桌的消息后,我原本打算画成直线的线条硬生生地来了一个大拐弯。可想着这也许是新班主任故意为了提高班级平均分所实施的策略,我内心掀起的波澜再一次抚平成一条水平线,甚至如一潭死水。  从小,父母就对我有很高的期待,且从来都吝啬夸奖。“差生”这个昵称却几乎成为我整个青春的固有名词,自己也是经常在怀疑人生的想法中长大,我曾经花了许多年尝试去理解,最后都没有做到。  好不容易在
期刊
这已是5月了,5月的天长了,草青了,阳光灿烂明媚,总能让我满心欢喜,谁让我是个喜春的人呢?  趁着5月这喜人的季节,回老家踏青,走了一遍以往走过的桥,踏上以往走过的田垄,去往熟悉的地方,便感觉青春这场盛宴还没有退场,仿佛年少时的自己就在眼前。  晚饭后散步时,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我们的校园门口,校园门口的那个小卖部还在,变化不大,只是店里有人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在小卖部的拐角处有两个女生,一个女
期刊
莫德·怀特是美国纽约的纸雕艺术家,也是一家剪纸艺术品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很会讲故事。听着各种故事长大的她,发现自己可以用白纸把这些故事雕刻出来,能赋予白纸新的生命和活力,于是便爱上了在白纸上雕刻。  莫德·怀特凭借似有魔法的巧手,用一把简单的工艺刀和一张张白纸,便能雕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她雕刻的美丽女子,那凹凸有致的曼妙身姿,那隨风飘扬的裙摆,那轮廓分明的五官,那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