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体公益”为抓手推动媒介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

来源 :传媒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t2d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在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关键要调整媒体的角色定位,变单向“宣传”为双向沟通,树立“传播者就是服务者”理念,强化链接,强化用户黏性,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媒体做公益有天然优势和内在逻辑,从媒体性质而言,媒体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传播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为人民利益和诉求发声发力。
其他文献
现代融媒技术的迭代出新,让新媒体技术突破了时空和业界的限制,无情地冲击着传统新闻媒体,颠覆了人们对原有传播模式的认知。媒体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电视媒体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机会与压力并存,电视如何紧跟时代着力做好三农报道,值得深思。本文以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为蓝本,对新媒体兴盛背景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和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只有秉持“以农为本创新赋能”的宗旨,依托互联网和科技力量支撑,深耕品牌,提升知名度和观众的忠诚度,方能在立足和发展,并为未来电视发展市场提供“浙江先行”的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时度效”问题,他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各类新闻报道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更好地宣传建党百年辉煌成就,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主动谋划、及时启动,集中优势宣传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扎实做好党史学习宣传报道,品尝“甜味”,挖掘“土味”,提高“鲜味”,生动讲好建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奋斗故事,奏响庆祝建党100周年主流舆论强音。本文以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党史学习教育报道为例,探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中具有典型代表性,脱贫成效明显,但发展瓶颈仍较突出,主导产业惠农有限,三产融合和精细管理不够,利益联结机制不全。产业发展需要实现扶贫产业与产业振兴相衔接,做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适应、政策支持与风险防范相耦合,实现引“智”服务与利益联结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
随着移动智能产品的普及,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个性表达和追求创意的特点,以及契合移动化、碎片化的应用场景,使其更符合大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短视频这种表现形式和新闻内容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新兴的传播领域。开化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9年9月。成立之初,集团就将短视频作为创新新闻报道形式的头号工程来抓,组建专门生产团队,实施全员短视频工程,开展短视频季赛,致力发展短视频新业态。
纸质媒体平面设计的视觉形象表达,主要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视觉的方法来实现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通过视觉元素引起审美感受,向受众传达作品中蕴含的设计信息。文字、图形、色彩语言是视觉化传达的重要载体,它通过高效合理配置展现各种视觉形象,承载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意象效果与人文特征,从而使其体现出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达到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既定目标。本文谨从视觉传达的设计元素视觉化表达、视觉符号的基本模式、图形语言的应用创新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适应时代要求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索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视觉体验的路径。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普通网民更多地通过手机来接触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网络视频的接收设备,产生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们从电视和个人电脑端的横屏收看转向了手机端的竖屏收看。
时政报道一直在党媒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浙江省政协根据政协事业发展实际,顺应信息传播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分众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从2018年起,十二届浙江省政协整合政协主办媒体资源和省内主流媒体资源,先后创建了“浙江政协同心苑”公众号、“同心桥”报纸专栏、“同心树”电视栏目,形成“同心、”系列宣传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的宣传机制.
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采用SBM-ML指数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借助熵值法评估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我国农业GTFP的年均增长率为6.13%,农业GTFP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推动,农业GTFP增长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演化特征;(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新型城
构建基于能源周期和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借助基于概率分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单辆纯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的气候和健康影响及相关社会成本,探讨现阶段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能否实现气候、健康和社会福利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背景下,尽管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在能源周期能够实现碳减排(约324元/(辆•年))、健康损害降低(约343元/(辆•年))以及可观的能源节约(约4315元/(辆•年)),但由于两种车辆之间巨大的制造成本差异(约1.6万元/(辆•年)),现阶段电动汽车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