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当前会计行业“做假账”的现象泛滥成灾,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缺乏信任,导致会计人员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而会计人员造假的原因多数是受单位负责人的指使,单位负责人才是利益获得者,会计人员是受害者;会计造假存在各种形式与危害,身为学习会计的人员,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会计造假 会计人员
一、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财政部门每年都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每年都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13年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三十号: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23182户、会计师事务所1668户,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596.8亿元。检查发现,有部分单位执行《会计法》和相关制度不到位,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缴纳税款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依法作出了处理处罚,责令被检查单位认真整改,追缴财政资金16.64亿元,追缴税款6.78亿元,没收及罚款3804.86万元。对124名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罚款等行政处罚。共对118家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经营业务、撤销等行政处罚,其中对安徽安财会计师事务所、河南濮阳市元正会计师事务所等2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予撤销的行政处罚。同时,对175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处罚,其中对127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警告、55名注册会计师予以暂停执业、2名注册会计师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行政处罚。
通过这些年对会计的学习,我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票实不符。发票上记载的货物名称与实际购买的货物不符。如今许多商家在开发票时为顾客任意更改货物名称,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比如把自购沙发改为办公用品等。二是故意隐瞒、删除一些交易和事项。如今有很多小企业想通过少交税款获得更多的利润,故与客户用现金交易,而又往往不在账上登记该笔交易,从而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款多获利润的目的。如一些单位将单位闲置废品卖了之后取得的收入不登记在账,从而侵吞资产。三是账证不符。同一张凭证两次或者多次记账。四是账表不符。许多企业为了隐瞒公司的损失,使报表好看,不按账出财务报表。五是账账不符。一些企业由于会计核算不符合准则规定,往来债权、债务长期不清,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不一致。六是账实不符。有些企业员工为了获取私利,私自偷卖公司存货,但不反应在公司账上,导致实际存货与账上记录不符。
由此可见,“不做假账”这个会计行业底线的确已被冲毁。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
一是屈从于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很多会计人员并不愿意做假账,但出于无奈,领导要求如果不做假账将撤其职位,甚至是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会计人员为了自保不得不屈从于领导而做假账。二是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的错误和缺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业绩施压企业,企业为了完成政府的高目标,不得不做假账以蒙混过关。三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些会计人员不能够恪守诚实守信,在利益的诱惑下,私自变造、伪造、销毁会计资料。四是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会计法规与准则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有些会计人员懒散、不思进取,用已经被取缔的会计方法做账,不符合规定。五是法律监督体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犯错相关部门执法不严,导致恶性循环;各监督体系标准不一,给企业留下了造假的空间
三、“会计造假”的危害性
会计的作用就是为社会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帮助。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而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正常运行的基础。
第一做假账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企业很多时候会选择从投资市场筹集资金来运营企业,但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迷惑投资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经理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二做假账导致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企业为了本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少记利润,逃税、漏税,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将原本属于国家的资产装入自己的腰包,使我国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第三做假账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的运营离不开重要、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但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生产经营战略,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甚至会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四做假账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策安定。不合规记账,会导致某些资金去向不明,只有知情人员了解,这笔资金有可能拿去贿赂官员,滋生腐败,导致国家政策不安定。
第五做假账最终受害者是整个社会成员。职工因在企业工作领取工资生存,虚假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工资向错误的发展方向发展,最终衰败、破产,破产企业的职工因此下岗,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原本的小康生活陷入了窘境,将如何继续生存?
四、应对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策略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如下对策。
第一,用法律治理会计造假,规范防范措施。首先应加强会计监督,明确记账人员与相关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约单位的决策等事项,要有严格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财产的清查范围、期限明确;其次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单位负责人要有明确的概念,做假账被抓,只有其负相应责任,从而重视会计工作,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杜绝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
第二,防止会计造假,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会计工作是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想防止会计造假,首先要保证原始凭证记录真实,合法合规,才能有效。
第三,防止会计造假,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好的内控才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有效防止会计人员营私舞弊,做假账。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减少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行业的质量。
第四,防止会计造假,会计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而且会计人员有权利举报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防止会计造假,会计人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上级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时,会计人员要告诉领导做假账是违法的,被抓领导要承担责任的。
第六,防止会计造假,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上进,增强法律意识,坚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要求学习新法规、新政策,懂法用法,用会计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会计造假 会计人员
一、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财政部门每年都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每年都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13年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三十号: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23182户、会计师事务所1668户,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596.8亿元。检查发现,有部分单位执行《会计法》和相关制度不到位,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缴纳税款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依法作出了处理处罚,责令被检查单位认真整改,追缴财政资金16.64亿元,追缴税款6.78亿元,没收及罚款3804.86万元。对124名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罚款等行政处罚。共对118家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经营业务、撤销等行政处罚,其中对安徽安财会计师事务所、河南濮阳市元正会计师事务所等2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予撤销的行政处罚。同时,对175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处罚,其中对127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警告、55名注册会计师予以暂停执业、2名注册会计师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行政处罚。
通过这些年对会计的学习,我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票实不符。发票上记载的货物名称与实际购买的货物不符。如今许多商家在开发票时为顾客任意更改货物名称,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比如把自购沙发改为办公用品等。二是故意隐瞒、删除一些交易和事项。如今有很多小企业想通过少交税款获得更多的利润,故与客户用现金交易,而又往往不在账上登记该笔交易,从而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款多获利润的目的。如一些单位将单位闲置废品卖了之后取得的收入不登记在账,从而侵吞资产。三是账证不符。同一张凭证两次或者多次记账。四是账表不符。许多企业为了隐瞒公司的损失,使报表好看,不按账出财务报表。五是账账不符。一些企业由于会计核算不符合准则规定,往来债权、债务长期不清,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不一致。六是账实不符。有些企业员工为了获取私利,私自偷卖公司存货,但不反应在公司账上,导致实际存货与账上记录不符。
由此可见,“不做假账”这个会计行业底线的确已被冲毁。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
一是屈从于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很多会计人员并不愿意做假账,但出于无奈,领导要求如果不做假账将撤其职位,甚至是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会计人员为了自保不得不屈从于领导而做假账。二是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的错误和缺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业绩施压企业,企业为了完成政府的高目标,不得不做假账以蒙混过关。三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些会计人员不能够恪守诚实守信,在利益的诱惑下,私自变造、伪造、销毁会计资料。四是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会计法规与准则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有些会计人员懒散、不思进取,用已经被取缔的会计方法做账,不符合规定。五是法律监督体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犯错相关部门执法不严,导致恶性循环;各监督体系标准不一,给企业留下了造假的空间
三、“会计造假”的危害性
会计的作用就是为社会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帮助。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而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正常运行的基础。
第一做假账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企业很多时候会选择从投资市场筹集资金来运营企业,但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迷惑投资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经理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二做假账导致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企业为了本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少记利润,逃税、漏税,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将原本属于国家的资产装入自己的腰包,使我国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第三做假账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的运营离不开重要、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但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生产经营战略,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甚至会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四做假账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策安定。不合规记账,会导致某些资金去向不明,只有知情人员了解,这笔资金有可能拿去贿赂官员,滋生腐败,导致国家政策不安定。
第五做假账最终受害者是整个社会成员。职工因在企业工作领取工资生存,虚假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工资向错误的发展方向发展,最终衰败、破产,破产企业的职工因此下岗,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原本的小康生活陷入了窘境,将如何继续生存?
四、应对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策略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如下对策。
第一,用法律治理会计造假,规范防范措施。首先应加强会计监督,明确记账人员与相关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约单位的决策等事项,要有严格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财产的清查范围、期限明确;其次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单位负责人要有明确的概念,做假账被抓,只有其负相应责任,从而重视会计工作,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杜绝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
第二,防止会计造假,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会计工作是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想防止会计造假,首先要保证原始凭证记录真实,合法合规,才能有效。
第三,防止会计造假,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好的内控才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有效防止会计人员营私舞弊,做假账。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减少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行业的质量。
第四,防止会计造假,会计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而且会计人员有权利举报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防止会计造假,会计人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上级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时,会计人员要告诉领导做假账是违法的,被抓领导要承担责任的。
第六,防止会计造假,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上进,增强法律意识,坚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要求学习新法规、新政策,懂法用法,用会计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