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其透析方式的选择与成年患者之间的差异虽不太大,但由于受到自身身体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儿血透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较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对其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小儿血液透析患儿治疗时及治疗结束后,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其并发症进行防治意义重大。
血透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一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为小儿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可出现在血透过程中,也可出现于血透之后。其出现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患儿出现药物反应、酸碱失衡、胃肠疾病、高热、血压变化、心力衰竭等自身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透析水质不纯等外界因素相关。一旦小儿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可能成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二是血压变化。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表面积较小,血管容量相对于大人来说较少,正常情况下儿童血压较成人为低,同时血压变化范围较窄,故血流动力改变时更加敏感。因此,患儿不能耐受过快、过多的体外循环超滤。
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急剧血压下降,且透析后血压难以回复。当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时,医护人员需严格注意患儿血压变化情况,即是否出现了低血压。当判定患儿出现低血压时,医护人员应立即指导患儿平卧位,并给予流量为 lL/min,持续30~60min的氧气吸入;同时降低血流量为50mL/min,减少超滤量l00~200mL,并将透析液的温度调整为36.5~36.8℃;为患儿快速输入0.9%氯化钠。
当患儿出现高血压时,可能是超滤脱水导致的血钠下降,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一般患儿无自觉症状,但在监测过程中可发现。发现患儿血压增高时,可适当降低透析液浓度,若无效且患儿血压明显增高时,可予硝苯地平5~10mg舌下含服。但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对药物治疗敏感,故降压治疗应谨慎。
三是体温异常。由于患儿在透析过程中身体暴露部分较多,再加上透析时间较长,机体血容量较低,以至散热较多,容易发生低体温的并发症。当发现患儿体温降低时,医护人员可将室温调高为28℃,调高透析液温度至38℃,并采取加盖棉被、衣物为患儿保暖等措施,直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若患儿已经出现寒战症状,则可给予其静脉推注5 mg地塞米松,若患儿的症状仍不能有效被控制,则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其50 mg盐酸哌替啶。
四是失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是一种以神经、精神系统为主症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于小儿血液透析患儿中常见,多在其血液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发生此并发症的具体原因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人认为血液与溶质迅速消除、酸中毒纠正、导致脑组织渗透压梯度和pH值急剧变化或与脑水肿有关等。其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寒颤、呕吐等。若患儿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则应尽量减少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减小透析器的容量,早期透析;尽量采用低效透析其为实施治疗,为患儿实施血透时应隔日实施,血透的时间为2.0~2.5h,将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适当的延长;将血流量减少为 50mL/min,从而减少溶质的排出。对于烦躁不安无法正常配合医生进行血透的患儿可以先静脉滴注 5~10mg 的地西泮。临床血透整个过程中及结束后,医护人员都应密切监测,保证透析液钠离子水平等于或高于血浆水平,保证小儿血液透析患儿经治疗后的血尿素氮水平降低在30%以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预防性的给予患者甘露醇(浓度为20%)和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0%)进行静脉滴注,从而将患儿血液中的钠浓度提高,但是应避免出现过多、过快超滤脱水。
五是出血倾向。肾衰竭患儿凝血功能差,加之透析时肝素化,极易造成出血。故血透中及血透结束后,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患儿面色、血压、心率及皮肤出血点、尿液颜色、有无隐血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
六是心律失常。加强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原发性心脏病症状的改善,并严格控制其出入量。若患儿的心功能较差或在血透过程中发生过心率失常,在血透前应加强血气的分析以及电解质等的辅助检查,帮助患儿避免因体重增加而导致脱水量过多,从而对小儿血液透析患儿体内主要环境状况进行掌握。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对患儿的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如有必要,可给予其心电监护。对于存在贫血问题的患儿应加强营养,进食有补血效果的食物。若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则应严格对其钾的摄入量进行控制,低钾患儿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保证其机体处于钾平衡感的状态,并加强其尿量的观察。
七是肌肉痙挛和皮肤瘙痒。若血透患儿出现了肌肉痉挛的情况,则必须立即停止超滤治疗,并为其实施局部按摩处理,缓解其痉挛程度。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其高渗葡萄糖以及高渗盐水,若患儿在治疗时常规性的出现痉挛的情况,则应重新对其体重进行评估,并适当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对于尿毒症的患儿在血透的过程中可能会诱发并加重皮肤瘙痒,主要原因可能是药物反应、透析器的原因、钙磷代谢紊乱等。医护人员应分析其其诱发因素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可使用外用药膏等。
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较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加重其治疗的痛苦,严重时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患儿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检测,积极对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查明,并实施对症的处理措施,从而对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进行保证,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提高,从而促进小儿血液透析患儿预后的改善。
血透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一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为小儿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可出现在血透过程中,也可出现于血透之后。其出现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患儿出现药物反应、酸碱失衡、胃肠疾病、高热、血压变化、心力衰竭等自身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透析水质不纯等外界因素相关。一旦小儿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可能成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二是血压变化。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表面积较小,血管容量相对于大人来说较少,正常情况下儿童血压较成人为低,同时血压变化范围较窄,故血流动力改变时更加敏感。因此,患儿不能耐受过快、过多的体外循环超滤。
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急剧血压下降,且透析后血压难以回复。当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时,医护人员需严格注意患儿血压变化情况,即是否出现了低血压。当判定患儿出现低血压时,医护人员应立即指导患儿平卧位,并给予流量为 lL/min,持续30~60min的氧气吸入;同时降低血流量为50mL/min,减少超滤量l00~200mL,并将透析液的温度调整为36.5~36.8℃;为患儿快速输入0.9%氯化钠。
当患儿出现高血压时,可能是超滤脱水导致的血钠下降,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一般患儿无自觉症状,但在监测过程中可发现。发现患儿血压增高时,可适当降低透析液浓度,若无效且患儿血压明显增高时,可予硝苯地平5~10mg舌下含服。但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对药物治疗敏感,故降压治疗应谨慎。
三是体温异常。由于患儿在透析过程中身体暴露部分较多,再加上透析时间较长,机体血容量较低,以至散热较多,容易发生低体温的并发症。当发现患儿体温降低时,医护人员可将室温调高为28℃,调高透析液温度至38℃,并采取加盖棉被、衣物为患儿保暖等措施,直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若患儿已经出现寒战症状,则可给予其静脉推注5 mg地塞米松,若患儿的症状仍不能有效被控制,则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其50 mg盐酸哌替啶。
四是失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是一种以神经、精神系统为主症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于小儿血液透析患儿中常见,多在其血液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发生此并发症的具体原因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人认为血液与溶质迅速消除、酸中毒纠正、导致脑组织渗透压梯度和pH值急剧变化或与脑水肿有关等。其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寒颤、呕吐等。若患儿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则应尽量减少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减小透析器的容量,早期透析;尽量采用低效透析其为实施治疗,为患儿实施血透时应隔日实施,血透的时间为2.0~2.5h,将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适当的延长;将血流量减少为 50mL/min,从而减少溶质的排出。对于烦躁不安无法正常配合医生进行血透的患儿可以先静脉滴注 5~10mg 的地西泮。临床血透整个过程中及结束后,医护人员都应密切监测,保证透析液钠离子水平等于或高于血浆水平,保证小儿血液透析患儿经治疗后的血尿素氮水平降低在30%以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预防性的给予患者甘露醇(浓度为20%)和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0%)进行静脉滴注,从而将患儿血液中的钠浓度提高,但是应避免出现过多、过快超滤脱水。
五是出血倾向。肾衰竭患儿凝血功能差,加之透析时肝素化,极易造成出血。故血透中及血透结束后,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患儿面色、血压、心率及皮肤出血点、尿液颜色、有无隐血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
六是心律失常。加强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原发性心脏病症状的改善,并严格控制其出入量。若患儿的心功能较差或在血透过程中发生过心率失常,在血透前应加强血气的分析以及电解质等的辅助检查,帮助患儿避免因体重增加而导致脱水量过多,从而对小儿血液透析患儿体内主要环境状况进行掌握。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对患儿的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如有必要,可给予其心电监护。对于存在贫血问题的患儿应加强营养,进食有补血效果的食物。若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则应严格对其钾的摄入量进行控制,低钾患儿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保证其机体处于钾平衡感的状态,并加强其尿量的观察。
七是肌肉痙挛和皮肤瘙痒。若血透患儿出现了肌肉痉挛的情况,则必须立即停止超滤治疗,并为其实施局部按摩处理,缓解其痉挛程度。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其高渗葡萄糖以及高渗盐水,若患儿在治疗时常规性的出现痉挛的情况,则应重新对其体重进行评估,并适当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对于尿毒症的患儿在血透的过程中可能会诱发并加重皮肤瘙痒,主要原因可能是药物反应、透析器的原因、钙磷代谢紊乱等。医护人员应分析其其诱发因素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可使用外用药膏等。
小儿血液透析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较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加重其治疗的痛苦,严重时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患儿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检测,积极对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查明,并实施对症的处理措施,从而对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进行保证,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提高,从而促进小儿血液透析患儿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