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物质组成存在差异,属于性质不同的两个微地块;两侧陆缘前新生代地层在晚中生代经历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挤压作用,且遭受抬升剥蚀.结合南海及邻区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进一步推测两侧陆缘地块在晚中生代以俯冲碰撞的方式完成拼贴缝合,该俯冲碰撞带是南海北部
其他文献
南海西北部的西沙碳酸盐台地北坡受到陆源和海洋自生物质的供应,蕴含丰富的气候变化信息.为探究该区域的古气候环境演变历史,选取长828 cm的SS7岩心,利用AMS~(14)C测年以及有孔虫氧同位素建立该区域的年代学框架,并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该岩心底部年龄为~55 ka BP,沉积物的元素主要受到陆源碎屑输入、海洋自生作用、氧化还原条件、海洋化学沉积作用等因素的控制.碎屑组分元素比值K/Rb和K/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而且向好的基础正在增强,这增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信心。但是稳中也有忧,好中也有难。目前,用降杠杆、补短板的方式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本文通过对近代百年中西方居住建筑形式转变的研究,使设计师更充分的认识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的变革可以改变人们的美学观念、社会爱好、风尚,从而对建筑的空
中心庙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再现,是基于盛京都城当地的具体环境,发掘中心庙独有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提出现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心庙的体量太小、偏于一角、朝向不利等问题,综合
本文简要阐述基于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在当代步行街设计中的重要性。首先总结了中国步行街发展的过程,随后提出了近代中国步行街景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景观设计统一的程
会议
本文以光明路14号住宅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了建筑再利用方面的方案设计,视为一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探索.通过实地测绘绘制测绘图,运用建筑学相关设计
在中国建国初期,由于苏联援建的政治史实背景,大量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一定程度上是在苏联建筑师的指导下建设的.本文以苏联重点援建的中国东北地区为例,从建筑群体的规划布局、
南海海盆区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但目前对其深部结构的不对称性的研究和控制因素的探讨还存在不足.利用南海最新的重力数据和从27条地震剖面上获取的海盆范围沉积物精确数据计算了全海盆的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esidual mantle Bouguer anomaly,RMBA),并反演了海盆的地壳厚度,运用Crust1.0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脊两翼在地形、RMBA和洋
中南-礼乐断裂带是协调南海各次海盆扩张的重要断裂.深入研究中南-礼乐断裂带时空展布和深部结构对于认识南海海盆多期次海底扩张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深反射多道地震的精细剖析,结合重力、磁力与地形等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中南-礼乐断裂带在南海海盆北部的时空展布特征、内部构造形变及其深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南-礼乐断裂带在西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之间宽约25~35 km,北延于珠江海谷西
铌在电子、热核反应、太空技术等其它方面应用已日见其重要性,它已成为实现工业、国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稀有金属之一。这推动了铌的分析化学迅速发展。关于有机试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