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化工阴影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7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03厂发生爆炸。如今看来,爆炸并未对周边的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但一个背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目前中国至少有2000家化工企业处在居民区包围中或者城市饮用水源的上游。一个常规性的化工事故稍处理不慎,就会被放大成对一个城市公共安全的威胁。
  
  “砰”的一声巨响,正在厨房做饭的王帅被震得差点摔倒。他看了看时间,1月7日17时25分。“出事了!”他赶紧跑到楼顶看个究竟。在他家的西北角约1.5公里处,火光冲天,一朵黑色的蘑菇云腾腾升起,从蘑菇状慢慢散开成一大条黑带,再逐渐弥漫成一大片黑烟。
  爆炸发生在与他们为邻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化)303厂。厂区一个装有轻烃的储罐爆炸,并在瞬间引燃了周围另4个储罐。5分钟后,警笛大作,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来。王帅专心地用手机拍爆炸的视频,约40分钟后,传来了第二声巨响,紧接着是第三声。
  爆炸导致了6人死亡,22人受伤。17公里以外都有明显震感。不过根据随后甘肃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现场没有有毒气体排出,爆炸未对兰州市的地表水造成任何污染,未引发流域水体污染次生事故。
  占地27.84平方公里的兰州石化,总资产34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620亿元,每年贡献的税收占到了甘肃全省的10%以上。这样一个“巨无霸”的石化企业,历史上大小事故不断,幸运的是从未超标污染过黄河,历次事故在环境问题上均有惊无险。
  但与其为邻的人们,却时刻有种“坐在原子弹上”的感觉。
  当天,王帅下意识地拍下了环绕在他家周围的近百个大罐子。爆炸的那个属于303厂,即兰州石化橡胶厂。往西是兰州铝厂(现已停产),西南是兰化化肥厂,接着是兰化的大苯胺罐区群和14个大乙烯罐。往南是燃料罐和“毒品库”,村民不知道那里面装着什么,传说是氢化钠。东边则是兰州市自来水公司,那里供给着兰州317万市民的生活用水。他的头顶还有多条高压输电线路,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管线和输水管道。这些管线密密匝匝的,让这里看上去像一个外星的城市。
  这里是兰州市西固区桃源村。这里1100人居住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300米走廊中间,他们称这里是兰州石化的“厂中村”。
  
  “共和国长子”
  
  “厂中村”和兰州石化的界限,仅仅是一堵约3米高的土墙,上面还有一道约1米高的铁丝网。
  这个模糊的界限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彼时,这堵墙从桃源村六社的孔家穿过,将孔家大院分成两半。大的一块被征用,留下一个小角落,供孔家居住。
  桃源村六社原名“牟家堡”。据当地老人介绍,牟家是明清时期从天津迁过来的大户,至今仍保留着清代的一些小土房。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有16个布局在甘肃。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偕同苏联专家来到兰州,确定将兰化建在兰州市西固区。在兰州市西固区一地,当时就规划了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机器厂、炼油化工设备厂等6个“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及其配套工程。
  孔家大院的地几乎是无偿地被计划给了兰州橡胶厂。“当时也没有什么补偿,给了点儿木料,让我们自己再盖房子。”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村民们为这个被称作“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石化能够在此落户而“深感骄傲”。
  兰州随即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在这里随后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桶“争气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油和重质燃料油。彻底打破了前苏联专家“用中国的原油绝不可能生产出特种润滑油”的断言,结束了中国用洋油的时代。
  这样的历史,在今天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离不开的邻居
  
  兰州石化来做邻居之后,孔家院子里仅剩的两棵苹果树结出的苹果越来越小,后来就干脆不结了。
  在多位老村民的记忆中,兰州石化自建成至今始终事故不断,“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对于一些小的爆炸,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
  上世纪80年代一次事故之后,下了场酸雨,一夜之间当地所有的蔬菜全黄了,而王帅家一个鱼池里所有的鱼,也全部翻了鱼肚。
  村民们开始意识到,兰州石化在给他们带来骄傲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他们逐渐试着要求补偿。80年代末期,村民们开始向区政府反映情况。1989年,当地村民一夜转成“蓝印户口”,从此摆脱农民身份。彼时的“蓝印户口”,政府公开价是7000元一个,当地人算是沾了便宜。
  但当年包产到户分到的土地却自此撂荒了。这些零星的土地散落于厂区周围,看上去都是肥沃的黑土,但往下一挖,全是贫瘠的黄土,上面的一层黑色,是多年累积的煤灰。在这里种的菜,逐渐卖不出好价钱,到最后除了他们自己敢吃,别人一听是西固区的菜,都不敢买。
  务农的人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兰州石化开始有意识地吸收当地劳动力入厂。当时“厂中村”共有居民500余人,兰化至少给每户人家解决了一个人的工作。“自此每家每户都与兰州石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进入兰州石化工作的人,如今每月能拿到2000~5000元不等的薪水,从而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围绕着这个有3.7万人的“巨无霸”企业,“厂中村”的人们“靠山吃山”。厂区周边的小饭馆,多是村民开的,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人满为患。附近的废品收购是个好生意,爆炸之后的这几天,有人因为捡被炸飞的铁皮,就小赚了一笔。
  这些年与化工厂相伴的村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半个化学家。他们知道哪个罐子最危险,“氢化钠是剧毒,闻到就会死”;他们会辨别各种气味,苦杏仁的是硝基苯,臭鸡蛋的是含硫物,甜的是芳香烃,他们还懂得从火炬塔来判断厂里的生产情况。火炬塔熄灭了,说明停产了,火炬塔冒黑烟,说明加大了生产了……
  而让当地居民最惊悸的是,只要一出事故,就需要对那些错综复杂的管道进行“吹扫”。
  吹扫意味着将会产生很多化学废料,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直接污染。
  管道会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即使只相隔两米,两个人说话都听不清。这样的“吹扫”甚至有可能持续近一个星期。王帅称,一到“吹扫”,他就需要服用神经类药物,才能勉强维持睡眠。
  此外,2006年,兰州石化在夜间检查管道设备时并未及时通知当地村民,导致有村民夜间出行被伽马射线误伤。为此,兰州石化还给过该村民24000元的补偿。
  在1月7日的这次爆炸中,巨大的冲击波扫过厂中村后,即使是当地最为高档的小区,也没有一块玻璃是完整的。不仅如此,连铝合金的门框都变了形,水泥墙上裂开了好几条缝,天花板上直接震出了大窟窿。一些房子直接成为危房,还有居民被震落的玻璃砸伤。
  当地政府官员出面安抚居民,保证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出这样的事故了。“但这样的话我们听了几十年了,当下一次发生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周围居民们都说。
  
  与险为邻
  
  最初,搬迁并不是居民们主动提出的要求。在2005年吉林石化苯胺爆炸事故发生之后,当时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对107个石化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在一项涉及兰州石化的项目中特别提到,要求对周围20余户居民进行搬迁。
  而搬迁最终没有实现。当地的居民称,“我们从明清时代开始就住在这里,怎么能说我们是违章建筑,而且不给补偿地就让我们搬迁。我们在这里的时候,兰州石化还没有呢!”
  如今,居民希望借助这一次爆炸的巨大威力,彻底把搬迁问题也解决了。但如何安置居民,也许尚不是政府当下最关注的事情。让政府最焦虑的是爆炸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
  一个无法回避的前车之鉴是2005年吉林石化苯胺爆炸,造成了松花江污染。此事件直接导致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引咎辞职。兰州石化位于黄河岸边,所处环境与吉林石化相似,并且同样拥有7万吨的苯胺生产装置。若对黄河有污染,影响的将是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爆炸发生后,甘肃省环保厅派了两辆应急监测车赶赴现场,对空气和消防水的流量进行监测。测数据显示,现场无有毒气体排出,未引发流域水体污染次生事故。
  当天晚上8点20分,兰州市政府发了一百万条短信告知市民此次事故未造成环境污染,以免发生大规模的恐慌。在2006年兰州石化发生爆炸事故之后,该市居民曾因害怕水源遭到污染,疯狂储水。
  整个兰州市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就在西固区的桃源村。兰州市自来水公司始建于1955年,当时铺设了两条输水自流沟。它们都从兰州石化的“厂中村”经过,后来兰州市政府还在此立碑,“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这成了此后埋在兰州人心中的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但凡西固城有个风吹草动,整个兰州城的市民都是神经紧张。
  在城市上游建设化工厂的例子在中国为数不少。比如重庆的长陵化工,1998年曾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剧毒氯化钡泄漏到长江。2004年4月重庆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罐大爆炸并未被有效阻止,氯气飘散导致了当地15万市民紧急大转移。
  解决这些重工业企业的长期污染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搬迁。但要搬迁类似于兰化这样的庞然大物,所需资金必然是个天文数字。
  目前中国至少有2000家化工企业处在居民区包围中或者城市饮用水源的上游。一个常规性的化工事故稍处理不慎,就会放大为对一个城市安全的威胁。
  而对于兰州而言,当地政府尚无“壮士断腕”的勇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明泉教授称,在10年前环保专家就提出过将兰化等企业整体搬迁的方案,“但大型企业的搬迁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困难,目前这个方案依然搁浅。”
  “厂中村”的村民们并不关心这种布局是不是合理。一方面他们仍然以与“共和国长子”为邻而骄傲,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一种奉献。在当下,生命安全遇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不奢望兰州石化能够搬走,“他们不走,我们走,行吗?”
其他文献
大多数男人再有钱,也不敢带你去法国餐厅。因为点菜有压力。对迷迭香都有要求、西冷和菲力也分得清的男人,我只在电影和小说里见过。听说有无知者无畏的男士带女孩子去法国餐厅吃大餐,对着菜单指点江山,最后点了个《田园交响曲》给女友——法国人习惯把乐曲也写到菜单上。有人点了双份,最后空着肚子听了两遍贝多芬。  可是你别以为,在美国快餐厅点菜会轻松很多。虽然肯德基麦当劳简化到给套餐编号,但那天我表弟电话点餐的时
中国新闻周刊:调解与司法怎样对接?  吴志明:上海17个基层法院,之前已经建立了“人民调解庭”(或叫“诉调对接中心”,就是接待化解矛盾的地方)。一开始是长宁区做,以后要求每个区县建立1500~2000平方米的中心。我们原来有个想法,因为法官不够用,审理案件的时间短,容易粗糙,能不能把法官任职延长5年。国外65岁当法官很正常,60岁最黄金的时候让人回家,回家又闲不住,跑到律师事务所帮倒钩(上海方言谓
年初以来,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将中美关系推入“跌停板”。当人们以为事情不可能再糟糕的时候,更多的乌云不断聚拢在两国关系的上空。此次,摩擦牵扯到更为复杂和敏感的军事领域和南海问题。  据新华社8月16日报道,美国和韩国从当日起在日本海和黄海海域开始新一轮为期10天的联合军事演习。二十多天以前,两国已经在日本海海域进行过一次联合军演,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参加了此次演习。  东边海域水温渐高的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认定的甲类传染病仅有两种:鼠疫、霍乱。鼠疫也称“黑死病”,在世界范围内曾三次大流行,数千万人殒命。而在清朝末年,华人医生伍连德仅用4个月就领导消灭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死于疫病的人数止于6万人。    伍连德(1879~1960),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人,剑桥大学首位华人医学博士。  伍连德祖籍为中国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
虽然不断经历僵局及拖延,冷战结束后最具雄心的军控谈判还是取得了成功。两个最大的核国家就进一步削减核武器达成了一致,在核裁军的漫长旅途中迈出了第一步    2010年4月8日,春天的布拉格迎来了一个好天气,奥巴马的“空军一号”上午9时10分在鲁济涅老机场降落。前一天傍晚,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经提前驾临,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专用座驾。  中午12时,两位总统就坐到了布拉格城堡里的谈判桌前。为了见证历史,
缅甸新首都在哪里?相信很多人都给不出正确答案。5年前的11月6日,缅甸军政府突然下令多个政府部门搬家,千辆军车驶入仰光,就在这一天之内完成了迁都——从仰光迁到400公里之外的山区小城内比都,以保证国家的国防安全。  在西方媒体描述中,内比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不通手机,没有国际航班,不存在交通堵塞,也没有小贩挡道的首都”“没有一个国家的首都会让人感觉如此神秘”;而迁都表现出来的“突然”和“强硬”,是
中国军队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制度”,每年由全军的团级以上单位对下年所需经费需求进行测算,向上级财务部门逐级申报直至总后勤部。由总后勤部对年度预算需求进行分析测算,汇总编制国防费预算,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后提交国家财政部,该预算纳入年度中央财政预算草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等程序后,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的人大代表进行审议。人大审议通过后,就形成了4800亿国防费    4806.86亿元人民币——
对抗塔利班  美国《时代》(3月8日)    美军对于阿富汗塔利班据点马尔贾的打击已经取得很大胜利,而巴基斯坦方面也抓获了塔利班的二号人物。但千里之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并没有像一线的将军们那样兴奋,因为他的阿富汗战略的着力点在于让驻阿美军帮助阿政府军承担起防务安全责任,而不是依靠西方军队来清剿塔利班。    最后的胜利  美国《新闻周刊》(3月8日)    2003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迫不及
当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同时,通货膨胀卷土而来。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人民币一方面变得相对于美元更值钱,可又在购买东西时变得更不值钱。有人干脆把这称作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那么,人民币究竟是更值钱了,还是更不值钱了?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是通货膨胀,就是购买力下降,就是钱变得不值钱了,这与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是升是降没有关系。但为什么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呢?答案也很简单:美元
在一起车祸事件的背后,是民意的潜流。  最初,来自现场目击者的描述是,“车祸,1人被撞死”、“一辆小车撞倒一人”“有人飙车,撞死了人”和“几辆改装跑车,飙车,撞死一个青年。”  而到了第二天,车祸事件被注入了身份的符号,肇事者属于“富二代”,逝者是个外省青年,关于他们的形容词是前者很冷漠,后者很阳光。  事件开始变得骇人听闻起来,而来自交管部门的最初鉴定,更激化了这一切。  “70码”(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