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治疗作为头颈部皮肤癌危险因素的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头颈部皮肤癌的发生率在迅速上升,有人认为这可能与痤疮患者所用的疗法,如放射治疗、光疗、过氧化苯甲酰及全反式维甲酸等有关.为评价痤疮治疗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作着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作者将调查表寄给加拿大Saskatchewan地区有记录的964例面颈部皮肤癌患者及3856例按年龄与性别配对的对照者,每例患者有4个对照者.

其他文献
应用碘化钾治疗了5例口疮性口炎患者。其中2例为Sutton重症口疮性口炎,齿龈,舌及邻近消化道受累并有严重的吞咽及发音困难。在前一年中均复发过4次。由于不能进食,体重在1个月内下降了10kg,另3例为轻症患者,实验室检查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改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铁水平均正常。常用的局部或系统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均无效,开始以碘化钾300mg,每日3次治疗,3天后口腔损害明显好转,7天后
曾报道在麻风流行的挪威沿海地区的水藓类植物中有不可培养的抗酸分支杆菌(AFB).在以此菌接种的九带犰狳中发现抗麻风分支杆菌(ML)特异抗原7的抗体,这强有力地提示这些AFB为ML.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分支杆菌,作者用更特异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检测了ML在此种群落生境(biotope)中生长的可能性.
期刊
本文报告对12例症状性手掌多汗症患者用自身半侧单盲对照观察外搽20%氯化铝乙醇溶液(ACH)的疗效.12名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岁,平均病期10.4年,其中6人以前曾接受过其它治疗.治疗由患者任选一侧手掌,每晚外搽ACH一次,共4周,另侧手掌不治疗作为对照.在观察结束前病人治疗的是哪一侧手掌对医生严格保密.
期刊
目前PUVA广泛用于多种皮肤病治疗,在治疗中补骨脂素引起光毒性反应常见,而引起接触变应性皮炎和接触性光变应性皮炎很少报告,更少系统研究。报告371例应用局部PUVA治疗的银屑病病人引起接触性变应性皮炎和(或)接触性光变应性皮炎的发病率。
异位性皮炎与免疫学、药理学异常等内因以及食物、环境抗原等外因有关。最近发现长期暴于尘螨可加重患者病情。对尘螨过敏患者若置于无尘螨室中,而无任何其他治疗,患者症状与体征显著消退。著者对病人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欲观察是否亦能达到上述效果。对183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用屋尘螨的躯体与粪便提出物进行皮试时,发现2例阳性患者,采用彻底清扫患者居室的方法,而使病情明显呈改善。例1.男,11岁,于颈、双腿四肢屈侧出
期刊
Sparfloxacin(SPFX)是一种新喹诺酮类药.作者以前发现该药在裸鼠实验化疗中的抗麻风菌活性比氟嗪酸强.据此,作者对该药的抗麻风活性作了更详细的研究.实验化疗采用动力法.在第一个实验中,以SPFX2.5和10mg/kg剂量,每周5或6次连续管饲,在接种后60~152天给药.第二个实验中为间歇给药,剂量为10和20mg/kg每周2次或30mg/kg每周1次管饲,均在接种后61~154天给药
期刊
只有神经损害而没有任何原发性皮肤改变的麻风病人,被称之为神经炎型(或纯神经炎、原发性神经炎型)麻风。由于这些病人麻风菌素(光田氏)反应多为阳性、皮肤涂片查菌均为阴性,通常被列入麻风光谱的结核样型端。从现场管理出发,近年来则被作为少菌型的一部分,尽管报告有少数病例组织学示界线类和瘤型麻风特点,神经内查菌强阳性,因此,进一步详细研究,严密地确定它们是否都属于同一类型是必要的。
期刊
本文报告1例30岁退役军人患上肢不愈合性溃疡5个月.上肢溃疡出现前4个月曾发生过阴茎溃疡,经用新霉素软膏治疗1周内愈合.发病初右腕部出现红色丘疹,逐渐扩展并于3周后溃烂,左腕及左手中指随后又发生同样情况.
期刊
发生在烧伤瘢痕部位的癌即烧伤瘢痕癌(BSC)至今报告的以溃疡型和菜花样型为主,皮角型很少见。本文报告1例皮角型BSC。患者男,63岁。3岁时头顶至枕部被炉火烧伤,经外用药治愈,瘢痕形成,局部脱发。受伤60年后的1988年1月原瘢痕中央发生红斑和脱屑,逐渐出现角化性隆起,无自觉症状。
期刊
色素性荨麻疹(UP)是一种肥大细胞增生病,自1869年Nettleship报道本病以来,已报告了数百例散发的UP,很少提及家族性遗传.作者报告血缘族三代同患UP,是仅有的第二家系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