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目前高等院校采取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介绍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作者简介:韩霞(1981-),女,黑龙江兰西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李庆达(1982-),男,辽宁辽阳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对我校机械设计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建设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NDJY1130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点项目“产品几何参数的测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对机械设计专业《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校教务发[2012]2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90-0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综合应用性极强,在教学中起着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作用,是联接基础课学习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1-4]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实验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获得机械工程科技人员所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后续课程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如何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来提高学生精度设计能力,是值得每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为背景,对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授课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自主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达到学习、创造和培养能力等目的的教学形式。[5,6]按照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互换性”这个课程的中心讲解基础内容,特别是其符号、代号、标注必须掌握。对后续开设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中重复的内容可以精简甚至删减,或者让学生来讲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教材、参考资料和网络教学课件掌握细节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尽量注意技术语言的规范化、形象化、生活化。比如在课程中常用术语“公差”定义是“允许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目的是限定几何参数的加工误差,教师就可以联系到为人处世中的“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再比如“互换性”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讲起,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引入互换性的定义,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术语多,如果任课教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讲解,学生就能切实感觉到科学技术源于生活,自然印象深刻,兴趣大增。
  为满足育人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特有的随机、灵活、节奏感等特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在教学过程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7,8]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按照研究性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问题”的提出阶段、“问题”的分析阶段和“问题”的解决阶段。以下就这三个阶段在互换性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进行介绍。
  1.“问题”的提出阶段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问题”依据知识点的难易,按照由低到高逐层递进,依次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科发展“问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五多,即术语定义多、符号代号多、叙述内容多、记忆内容多与生产实践联系多。由于逻辑推理少等原因,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易于理解但感性知识少,在后续课程中不会应用。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础知识的“问题”主要是围绕着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定义、术语、符号、代号等,这类“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的运用“问题”则是为了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运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将其上升到一定的思考层面去解决,以培养学生的简单归纳、综合能力;学科发展“问题”主要是学习中遇到与本课程相关实际问题或学科前瞻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从而培养协作创新的精神。
  2.“问题”的分析阶段
  此阶段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析。此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平台,使学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问题”的解决阶段
  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辅助,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从而使学生真正获益。
  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完善
  一年来在农机和设计的多个教学班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授课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程学习结束后,无论在精度设计理解上还是在后续课程对精度设计知识的应用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更为难得的是学生对枯燥的专业课程产生兴趣,看到课程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问题”提出环节,“问题”主要是教师来设计,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对教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学过程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三、结语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知识。[9]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10]在探索与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2]王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经验[J].科技信息,2012,(2):62.
  [3]王金武,王亚明,于寿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1):141-142.
  [4]张振军,解梅.《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1):276-277.
  [5]陈兴文,白日蔽,李敏.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9,(1):123-125.
  [6]张绪平.应用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10,(1):74-77.
  [7]刘伟.以“问题”为着眼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8-49.
  [8]王琬茹,姚艳秋.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41.
  [9]雷宏香,蔡志岗,王嘉辉,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103-105.
  [10]刘健.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43-45.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并强调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
80年代,国门初开.精美的西方书籍装帧设计介入,无疑给我国图书出版工作者以极大的震撼.一时间,书籍装帧中模仿照搬国外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所谓的“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课程,在该课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其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学生主动尝试、案例总结及回顾等几个过程。  关键词:互换性;案例式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廖辉(1976-),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讲师;黄崇林(1975-),男,广东湛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副
此作有一定的草书功力.单从作品上看,还存在某些技术的欠缺,如“花”与“规”、“闻”与“郎”,草书表现不够规范.“龙、寄”的写法则有误,建议上述字的写法参照“草书字典”
摘要:“卓越计划”是国家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而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当前高校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当前电子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宗旨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技术
艺术简介:温文茂,生于一九六五年八月,现任福建省上杭县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闽西青年十大标兵.
罗炳生,别署翼斋.1974年9月生于广东普宁.毕生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学历.现为广东省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主任.
去年,中国-东盟领导人齐聚广西南宁,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并签署了,从而揭开了中国-东盟关系史的新篇章.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