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从书名到封面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北方的天气异常的燥热,打着赤脚,穿着短裤,缩在床脚往下读,直到发现再也看不清,才发现外面的天黑了。忘了开窗,忘了开空调,床上、身上一身汗,但我的内心却和那冰冷的冬夜一样冷,这燥热的天都暖不过来:这本书讲的不就是我吗?难道我的朋友早就知道我有这种病?
以前总听见别人说:你有病啊,神经病!自己总还为之争辩几句。但你现在再说同样的话语,我定淡然自若,是,我有病,我们大家都有病。正如书中所说:一个姑娘,她在公司里总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对薪资没有任何奢求,也不打算和上司同事保持步调一致;一位艺术家,他的收入很微薄,其实只要他愿意去工作,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但是他却安于微薄的收入,也不去努力挣更多的钱。
具有这些症状的人,我们通常都会说一句“神经症”,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待,但又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因此内心一度充满矛盾,总是和自己较劲。他们渴望关注又害怕被关注,渴望别人的爱又在表面上做出冷漠孤僻的样子,以至于让自己受负面情绪的支配,从而在社会大环境中缺乏行动力。
作者卡伦·霍妮是一个弱女子,一生坎坷。童年,作为一个丑女孩,备受歧视;长大后,婚姻的不幸福,独身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导致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以至于试图在海中自杀;随后,她不惜冒着和整个纽约的精神医学界决裂的代价, 对弗洛伊德正统的精神分析进行修正和批判。直到逝世,其提出的观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主流所接受。
卡伦·霍妮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
她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若因来自家庭的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种,亲近人、攻击人和回避人。
但神经症患者过分偏执于其中的某种需要,并(无意识地)回避和压抑其他的需要,因为一旦他們意识到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他们就很可能会使自己努力构建的理想化意象(完美的人格)崩溃;他们不知道变通,不知道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走出困境,而是一味地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将冲突外化,归因于外,责备这个社会与他人,于是越是压抑,神经症越严重,一旦最终丧失了人格的完整性,就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导致绝望。
神经症人格是一个完美型的人格,他们在内心构建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现实中却是一个有缺陷的自己。于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失望,伤心,痛苦,绝望,最后歇斯底里地焦虑了。
他们渴望别人关注,但又对别人的善意另加揣测,是不是对方有所图,是不是对方又想做什么坏事。总之,他们的神经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伤而导致情绪不良,这给他们(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导致他们越来越讨厌和回避社交,每每挣扎到无力嘶喊,依然不肯作罢,顽固地抓住虚无的稻草自我安慰,等待恢复之后新一轮的自我折磨。
《神经症人格》中几乎所有的笔墨都在探讨神经症的成因和病症。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点像自己?是不是对目前的自己惴惴不安?其实这个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以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都有病,只是这病的程度大小。正如克里佛对所有人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在这里,我们更能以第三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神经症人格是当今文化的副产物,即使最终解决,也会付出人格的巨大代价。
因此,是否要勇敢而坦然地承认我们的无知并且继续探索,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心。这种开放性的结论一方面揭露了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健全,也为我们面对内心冲突寻求解决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前总听见别人说:你有病啊,神经病!自己总还为之争辩几句。但你现在再说同样的话语,我定淡然自若,是,我有病,我们大家都有病。正如书中所说:一个姑娘,她在公司里总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对薪资没有任何奢求,也不打算和上司同事保持步调一致;一位艺术家,他的收入很微薄,其实只要他愿意去工作,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但是他却安于微薄的收入,也不去努力挣更多的钱。
具有这些症状的人,我们通常都会说一句“神经症”,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待,但又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因此内心一度充满矛盾,总是和自己较劲。他们渴望关注又害怕被关注,渴望别人的爱又在表面上做出冷漠孤僻的样子,以至于让自己受负面情绪的支配,从而在社会大环境中缺乏行动力。
作者卡伦·霍妮是一个弱女子,一生坎坷。童年,作为一个丑女孩,备受歧视;长大后,婚姻的不幸福,独身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导致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以至于试图在海中自杀;随后,她不惜冒着和整个纽约的精神医学界决裂的代价, 对弗洛伊德正统的精神分析进行修正和批判。直到逝世,其提出的观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主流所接受。
卡伦·霍妮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
她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若因来自家庭的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种,亲近人、攻击人和回避人。
但神经症患者过分偏执于其中的某种需要,并(无意识地)回避和压抑其他的需要,因为一旦他們意识到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他们就很可能会使自己努力构建的理想化意象(完美的人格)崩溃;他们不知道变通,不知道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走出困境,而是一味地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将冲突外化,归因于外,责备这个社会与他人,于是越是压抑,神经症越严重,一旦最终丧失了人格的完整性,就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导致绝望。
神经症人格是一个完美型的人格,他们在内心构建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现实中却是一个有缺陷的自己。于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失望,伤心,痛苦,绝望,最后歇斯底里地焦虑了。
他们渴望别人关注,但又对别人的善意另加揣测,是不是对方有所图,是不是对方又想做什么坏事。总之,他们的神经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伤而导致情绪不良,这给他们(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导致他们越来越讨厌和回避社交,每每挣扎到无力嘶喊,依然不肯作罢,顽固地抓住虚无的稻草自我安慰,等待恢复之后新一轮的自我折磨。
《神经症人格》中几乎所有的笔墨都在探讨神经症的成因和病症。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点像自己?是不是对目前的自己惴惴不安?其实这个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以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都有病,只是这病的程度大小。正如克里佛对所有人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在这里,我们更能以第三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神经症人格是当今文化的副产物,即使最终解决,也会付出人格的巨大代价。
因此,是否要勇敢而坦然地承认我们的无知并且继续探索,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心。这种开放性的结论一方面揭露了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健全,也为我们面对内心冲突寻求解决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