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应合理融入道德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老师教育学生应当把知识的传授与德行的培育结合起来。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就包含许多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行情操的名人轶事。因此历史课堂应成为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培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84-02
  一个简单而纯洁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孩子可以在这里从容的学习,快乐的成长,也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自己。但是仍会有一部分学生经不起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诱惑和网络中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更是频繁发生,未成年自杀、犯罪事件也在逐渐增多。因此中学生的德育状况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历史教学不仅是德育的重要手段,而且历史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道德的历史,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合理融入道德教育。
  一、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德要通过才来发挥,才要靠德来统帅,因此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中学历史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其中就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素材可谓比比皆然。钱穆先生曾说过,“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它的爱国心”。历史老师若能恰到好处地在历史课堂呈现某位历史人物的个性品质,往往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之融入到课堂中来并使之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情感上的熏陶和洗礼。即历史老师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之,历史老师将对学生德行的培育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得到人生价值的启迪,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美德的熏陶。因此,用历史来教育青少年,在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2.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符合历史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合理融入道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厚的情感教育。情感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换句话说,历史教学既要讲求“晓之以情”,也要讲求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就情感教育而言,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情感因素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特效催化剂。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非智力活动是指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好奇、欲求、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的活动。”所以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对学生气质品格、道德情操等情感价值观方面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遵守了历史教学法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历史课对中学生品德的培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发挥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
  1.在教学中,一些中学历史老师对德育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不重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师对德育素材的选择和运用太过随意,不能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虽然有些历史老师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老师在德育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的不够深入,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呈现课程资源中隐含的德育素材。另外,历史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目标在于实现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很难考察。所以如果老师不重视,只是一味講述空洞的历史知识,那么将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更不用说洗涤学生的灵魂了。
  2.历史课程编制与历史研究相脱节,课程编制观念陈旧。
  陈旧落后的历史课程编制观念是导致历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面临危机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视角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在一味地站在少数历史英雄人物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变化,而是更加侧重于关注普通大众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文明变化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仍然以政治史为主。白月桥先生曾经对全国5省市22所中学的1744名中学生进行了“中学生历史学习内容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总体上对历史教科书中最不敢兴趣的内容恰恰是占教科书中主要部分的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内容。我们的历史课程编制和历史教科书编写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旧史学的影响,政治色彩突出。显然,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历史课程编制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是不利的。
  3.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道德情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始终将德育、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一起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并且具体规定了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三大任务。”新课改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在历史教学时,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考出优异的历史成绩。这导致历史教学也受此束缚,把讲授内容与考试挂钩。为了迎合学生、学校、家长对成绩的要求,老师把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导致很多历史老师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历史思想、历史体验、历史情感的教育,从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教育。
  三、道德教育合理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措施
  历史不能只是“鉴往未来”的政治工具,它也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巨大人文精神资源,并承担着学生德育的重任。那么如何把德育合理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呢?   1.在教学中,作为历史老师要深挖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尤其要重视历史人物故事的采用。
  一个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历史人物中的道德形象为学生树立起道德行为规范的榜样。例如平定西域的班超,精忠报国的岳飞,荡平倭寇的戚继光,英勇抗日的张自忠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课堂上德育的生动材料。那么,如何把这些材料用好呢?显然只告诉学生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好教学重点的同时,深挖这些德育素材,并能生动传神地讲述具体情节。例如讲到枣宜会战,作为历史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次战役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一史实,而且更应该让学生用心感受到张自忠将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用心感受“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全军将士同仇敌忾对抗日军的英勇气概。历史事件的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之处,所以历史教学要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目的,必须从细节着手,深挖历史的细节,让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生动起来。
  2.在课程编制上,历史课程编制要与历史研究紧密联系,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
  新史学的杰出代表鲁滨逊在《新史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广义来说,一切关于人类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所做的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都包括在历史范围之内。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小到描写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和感情。”历史课程编制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状况,密切关注历史研究的新进展,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这样才能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历史。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赫斯特曾说:“课程内容的决策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在历史课程编制上要与历史研究紧密联系,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
  3.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例如,当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作為历史老师不能一直自己对林则徐进行评价,应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林则徐进行评价。这也是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的要求。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知识,还可以将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应有的品质,让学生实现内外兼修。
  四、结论
  中学教育对学生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中学历史学科承担着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大任务。另外,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钱穆.国史大纲[M].台湾:商务印书馆修订版,2010.
  [2] 鲁滨逊.新史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3] 叶小兵.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J].历史教学,1999(9).
  作者简介:张志辉(1989-),男,汉族,四川简阳,本科,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正>~~
采用时变ER模型描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关系,使得产品数据管理模型中的数据定义和处理更符合工程应用的实际状态.文中提出了有效时间、生命期和作用时间等重要时间参数
【正】 燕乐曲子歌辞起源于隋,而开始兴盛于唐。隋唐燕乐歌辞原声和始辞大都创制于民间,流传于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封建统治阶级不加重视,未予采录、隋唐两代并没有象汉代
【正】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颇遭訾议的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得到许多大名士击节赞赏之作。毁誉差距之大,在中国小说史上并非多见。毁之者,多着眼于写淫之笔,以其为浊化世道人
【摘 要】  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体系当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科目,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其他各科的知识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更快融入课堂。故必须要针对这一阶段语文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于中职院校这一类面向社会供给职业人才的院校来说,更需要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才能让学生成为更有利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关
我家6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姐姐、我和弟弟。妈妈体弱多病,看病花了不少钱。一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爸爸一个人身上。为了维持生活,爸爸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小时候,我并
【正】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及时的为人们提供文献信息。图书馆要使提供信息的道路畅通,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本文就采选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谈几点看
摘要:分别介绍了工程量清单的定义,编制内容及原则,具体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的过程,并指出了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意义及今后造价人员需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实践,促进建筑施工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师重点思考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本文从“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强化训练”“反复评改”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正】 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期的朱淑真,“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写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南宁魏仲恭(端礼)《断肠诗集序》的这段话,为我们把握朱淑真诗词的审美价值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