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汶川地震幼教援助项目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初步探索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支援灾区的幼教重建工作。最初,志愿者团队的工作重点是在安全的草地、院落以及帐篷里举办流动幼儿园,开展各种游戏和教学活动,安抚受灾幼儿的情绪,让他们能忘记伤痛,重新快乐起来。
  到7月底,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灾区的各行各业都开始恢复重建,于是,幼教志愿者团队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恢复灾区幼儿园的正常教学以及对当地幼教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上。志愿者团队在时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的带领下,开始着力于对当地幼儿园教师群体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帮扶和专业支持。来自北京和南京的两支志愿者团队最先开始承担这项工作,开启了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培训前,我们向当地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从而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现场观摩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直接针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方案,放弃了以往较多采用的以专家讲座为主、以观摩为辅的培训方式。我们考虑到灾区当时情况的特殊性,灾区的教师们都经历了这场大地震,部分教师的亲属、朋友在地震中受伤甚至罹难,他们处于恐惧、悲伤、紧张、无助的状态,因此,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培训,还需要心理上的抚慰。与传统课堂讲座式的培训相比,观摩、互动式的培训就兼有心理抚慰的作用。
  志愿者老师们都是各地经过选拔的、有着丰厚专业基础知识的一线教师,但如何通过现场组织幼儿活动而非讲座向教师们传递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参与培训工作的志愿者老师们一般每天上午在帐篷幼儿园组织幼儿活动,下午赶到培训地开展培训工作。工作结束后回到住所,还要根据活动的情况连夜讨论第二天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制作教具和活动材料。
  培训活动秉承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而展开,比如,志愿者老师们收集树叶、玉米皮等资源作为幼儿活动的材料;又如,看到当时前来灾区参与救援的汽车很多,志愿者老师们就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汽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半天的培训课程动静交替,一般从学习韵律操、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开始,志愿者老师们与学员一起跳起来、动起来,而后是对教学活动的观摩、点评和讨论,最后是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老师们指导学员布置幼儿园环境。这些活动让学员在习得教学技能的同时舒缓了焦虑情绪、放松了心情。同时,在培训中志愿者老师们还向学员传授了一些对幼儿进行心理抚慰的方法。
  当时每个团队的志愿者一期工作的时间为10~15天。当下一个团队来接班时,两支队伍对于培训工作的方式和内容都要进行交接。培训工作一直持续到那一年9月开学前才结束。
  看到很多教师在刚来参加培训时面容严肃紧张、眉头紧锁,而在培训后表情明显轻松了,甚至绽放出了笑容,这让我非常动容。这样的培训具有心理治疗的效果,教师们获得的是一种支持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获得比单纯提升专业技能更能坚定他们对幼教工作的信念,支持他们坚守在幼教岗位上并不断追求专业上的成长。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2011年7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教育部师范司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中国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希望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利用全国学前教育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平台,在五年的时间内对西部五个贫困县(贵州纳雍、广西三江、云南剑川、重庆忠县、新疆疏勒)开展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并研究和探索出有效的易于推广的中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
  接下该项目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现任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组织和领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江苏、重庆、浙江、福建等地的高校教师、研究所研究人员和优秀一线教师组成的约40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包括培训团队和研究团队。在后期,又招收和吸纳了五个贫困县的教研员或园长及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加入培训团队和研究团队。
  该项目最初的工作是由江苏南京的志愿者承担的,志愿者团队成员以赴汶川地震灾区支援的志愿者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为了能形成一套便于推广的中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南京团队的志愿者延续了在汶川地震灾区时的培训思路,在对贵州纳雍、广西三江两个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形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案的雏形。后期,结合浙江团队赴云南剑川、重庆团队赴重庆忠县、福建团队赴新疆疏勒的培训经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案于2013年初步研制完成。在研制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在汶川地震灾区培训时各团队之间工作交接的经验,即前一个团队在完成培训后将培训计划、方案、方式方法与后一个团队进行交流,后一个团队将其应用到不同地区的培训对象上,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验证这些计划、方案、方式方法的适宜性并加以修改和完善。每一個团队的培训者不同,培训的对象也不同,但都努力达成培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经历四次验证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
  通过研究和验证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是,培训应从现场调研和采风开始,不断调整和完善并最终确定适宜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流程实施培训,在培训后继续给予支持。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从“精神与信念”“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给予教师专业支持,而首要的切入点应是“精神与信念”。在几个地区支教时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整体薪资待遇较低,但他们是国家分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尽管许多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较低,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对幼教工作的执着让他们在幼教岗位上坚持了下来。因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应首先让他们获得支持感、认同感。这也是我们在汶川地震灾区支教时认识到的。这一思想背后的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首先满足教师的切实需要,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从而积极建构自身的专业认识,而不是等着接受培训。   通过研究和验证也得出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包括培训的总体时长、分段及其时间安排,每一阶段培训的目的、方式、主要内容。设计培训流程的好处是让培训者思考培训每个步骤的作用,从而达成培训目标。例如,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开场以及中间休息时间的互动游戏,有助于拉近培训者和学员之间的距离,对培训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激活学员的思维等。当然,每一次培训的流程也要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通过研究和验证还得出了8种有效的培训方式。1.现场示范教学并评析:培训者现场作教学示范或选择播放教学示范视频,并加以分析讲解。2.一日活动的观摩与讨论:根据培训的客观条件,让学员通过观摩一日活动现场或观摩学员自己提供的一日活动视频,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进行分析。3.学习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培训的适当阶段,由学员分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实施,由此开展分析与讨论。4.教育技能的演示与练习: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员在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体会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指导幼儿学习的方法。5.教育活动视频观摩与讨论:让学员通过观看教育活动视频,讨论视频中呈现出的相关问题,如教师的观念、幼儿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指导策略等。6.讲座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员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区分教师正确的行为与错误的行为,掌握相关的教育策略和方法。7.问题导向式讨论和点评:由问题引发学习,让学员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学习,理解正确的理念,产生正确的行为。8.跟班实践: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员带着学习任务到当地的优质幼儿园跟班学习,即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当然,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可能依靠几次讲座就得以改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可能依靠几次观摩活动就得以提升。因此,可以在当地幼儿园选拔一批学员进行先期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回到幼儿园后成为“影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承担培训者的角色,利用日常的教研活动对全园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种培训需要当地行政和教研部门的跟进,并定期安排指导与交流。
  以上内容收录在2015年出版的项目成果《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包》①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包》有简明扼要的使用指南,同时介绍了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如何制订,培训的方式方法,对培训人员的要求,以及培训考核方式的设计等。其主体部分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出发,分为23个资源包。23个资源包涵盖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及基本理论,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解读,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介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策略、途径、方式、方法,如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游戏和区域活动的组织,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及其支持策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如美术技能、各类游戏的实际操作方法等。资源包里具体内容的选择都是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的。23个资源包的内容虽然有交叉,但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每个资源包都配有一定的案例、范例,还有视频学习材料以及对后续学习参考资料的建议,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继续运用资源包進行自我提升提供了支持。
  可以说,《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包》的研制起源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8年汶川地震幼教援助活动,是在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支持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培训支教团队所有志愿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农村支教和培训的团队还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这个团队中,培训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从中获益,而真正获益的是生活在农村的幼儿,他们终于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幼儿教育了。如何使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更为有效,真正实现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继续努力,在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名师首先是一个好老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是每位名师都应该做到的起码标准.名师从职业的成熟期启程,逐渐达到优秀和卓越的水平.因此,名师更是优
期刊
对79例心脏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良性者19例,均为粘液瘤,临床表现、X线和ECG检查类似二尖瓣病和三尖瓣病,但发热、栓塞现象和贫血颇为突出,而心房颤动仅2例。恶性肿瘤30例(
2008年,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是奥运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行,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发展中兴的中国.那一年也是坎坷年,年初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冻雨灾害,5
期刊
去年9月,我怀着满腔热情与期待步入幼教一线,如同刚进入小班的孩子,学了七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我同样有“入园焦虑”:热情、期待、激动、兴奋中夹杂着紧张、陌生以及不安。带小班的工作着实不简单。孩子第一次进入集体生活,而家长也是第一次与孩子分离。孩子们的不安、焦虑,家长们的担心、询问,我悉数接纳,也恨不得自己能够多长出几只手给每个宝贝温暖的怀抱。  不知从何时起,每天早晨的一声声哭泣变成了一张张笑脸,曾经躲
期刊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T)是近年来继潘生丁负荷试验(PST)后发展起来的又一药物负荷试验.DST可与ECG、UCG及核心脏病学检查如核素心血管造影(RNA)和心肌灌注显像(MPT)等相结
在十年前那个酷暑难耐的7月,因为汶川大地震,我们重庆幼教界的志愿者吹响了前往四川绵阳安县支教的集结号,12位来自10所幼儿园、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教师组成两支志愿者小分队
期刊
针对矿山地面变电站运行中发生的电压异常现象,重点对对单相接地、高低压保险熔断、不同电压等级碰线时的现象及涉及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与老式变电站
2008年5月12日,是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灾区的重建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遭受重挫的灾区幼儿教育重建工作如何展开?怎样为灾区儿童、家长和教师提
期刊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距今已整整10年.在震后灾区重建中,我和苏州的部分幼儿园教师有幸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流动幼儿园”项目的志愿者.那是一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